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防治塔河胡杨林春尺蠖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6734296发布日期:2024-01-16 12:4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防治塔河胡杨林春尺蠖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耐盐昆虫病原线虫在防治塔河胡杨林春尺蠖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简写为:epns)是一种专性寄生昆虫并且体内带有共生细菌的众多土壤线虫中较为独特的一类线虫,其有一个可以脱离寄主进行独立生活的侵染期阶段,当它从昆虫自然孔道、节间膜或表皮进人昆虫血腔,释放出携带的共生细菌,共生细菌在昆虫体内迅速增殖,最终使寄主昆虫感染病原菌患败血症而死亡。epns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广谱的生物杀虫因子,在国内外农林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钻蛀性及隐蔽性害虫生物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epns在土壤中有较好的生存和扩散能力,可主动寻找寄主,对栖境隐蔽、其它杀虫剂作用不到的地下害虫、钻蛀害虫,有着其它防治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是继bt、昆虫病毒、白僵菌之后生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epns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并且大部分epns对应用环境温湿度等要求较高,因此分类收集和优选本地区高活性、抗逆性强的epns并最终应用是提高其害虫生防效率的首要条件。

2、新疆天然胡杨林占全国胡杨林面积90%以上,重点分布在塔里木河沿岸,面积达1500万亩,是我国天然胡杨林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维系塔里木盆地极端干旱区生态系统平衡的沙漠“绿色走廊”,其中塔河中游流域英巴扎-恰拉段是胡杨较为集中和生态最为多样的区域,中游流域长398km,属温带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0.7℃,年降水量在17.4-42.8mm,蒸发量却高达1125-1600mm,气候十分干燥。同时,多年调查显示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过半天然胡杨林每年都遭到以春尺蠖为主的重度虫害,正在以每年约5万亩的速度消失。目前,对于胡杨林害虫防治有生物调节种群密度acinpv病毒、bt类、灭幼脲等生物或仿生物制剂,材料和手段局限性较大,不能提前预防,不能长期有效和动态维持春尺蠖与胡杨生长、生存之间的有机生态联系,而epns其独有的移动、搜寻与生存繁殖特性对于胡杨林害虫尤其是具有地下栖息世代的害虫防治具有动态维持生态的功能。另外,塔河中游胡杨林自然气候条件独特,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干旱和高温等逆境对于epns的生存具有较大挑战,尤其是在高温、干旱以及盐胁迫等方面的耐受性有更高的适应性要求。中国专利(cn 115812738a)公开了一种利用小卷蛾斯氏线虫防治农作物虫害的预防方法,此专利实际上只针对线虫应用前的保护剂,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应用及其应用效果,中国专利(cn114946770a)公开的耐高温小卷蛾斯氏线虫的筛选和训化,专利主要针对线虫耐热性品系进行诱导,未开展针对胡杨林春尺蠖防治效果的应用和评价,鉴于不同种属昆虫病原线虫对环境的适应性、非生物环境胁迫耐受性不尽相同,对不同靶标害虫的侵染能力、杀灭效果均不一样,加之塔河胡杨林区域特殊的高温、盐碱生态环境,因此亟需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塔河胡杨林春尺蠖防治的生防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塔河胡杨林独特的环境及胡杨林春尺蠖防治存在材料和手段局限性大、不能提前预防,不能长期有效防治的问题,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塔河胡杨林春尺蠖防治中的应用,本发明从新疆本土昆虫病原线虫中筛选得到繁殖和耐受性综合能力较强的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10,抗逆能力较强,于40℃处理5h,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10存活率为33%;17%盐浓度处理3h后,仍有68%的线虫存活,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10应用于塔河胡杨林春尺蠖防治,线虫xj-10处理24h对春尺蠖矫正致死率超过50%,处理36h其矫正致死率达到100%,侵染春尺蠖后再繁殖能力达到5.38×104ijs/larva,1.35×104ijs/g,表明其对春尺蠖具有极强的侵染和杀灭能力;为今后以虫治虫来逐步缓解或解决胡杨林虫害连年危害且现有技术及材料有限的技术与现实难题,为当前和今后以epns为主的胡杨林害虫绿色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选择。

2、为了达到以上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耐盐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xj-10在塔河胡杨林春尺蠖防治中的应用。

4、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中,所述耐高温耐盐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10(genbankno.op415633)为40℃处理5h存活率是33%,17%盐浓度处理3h存活率为68%。

5、所述的耐高温耐盐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xj-10的筛选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土壤样品时,随机取10-15cm深的5个点为一个土样,采集土样每份样品单独消洗采样器,采集的土样装在密封袋内且不高于20℃条件下保存;采用昆虫病原线虫经典诱导分离方法-蜡螟幼虫诱导分离加whitetrap法收集土样中的昆虫病原线虫,每个土样中放入5头大蜡螟幼虫,持续观察幼虫被侵染情况,出现死亡的大蜡螟幼虫即取出表面清洗后用75%的酒精中处理5-10秒,再用无菌水清洗后放入收集盘进行收集,初步通过耐热和耐盐特性实验从近100株本土分离和实验室已有的昆虫病原线虫中筛选出6株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较好的昆虫病原品系;(2)将步骤(1)初步筛选的线虫于35-40℃处理2-6h,统计各种线虫的存活率;(3)将将步骤(1)初步筛选的线虫于浓度为5-17%的盐溶液中进行耐盐试验,统计各种线虫的存活率;(4)综合耐温和耐盐试验筛选耐高温耐盐的昆虫病原线虫;(5)在直径15cm的培养皿中倒置一直径为9cm的小培养皿,加入20ml含适量0.1%甲醛溶液的去离子水,在小培养皿上铺两层灭菌滤纸,将5只侵染致死的春尺蠖老熟幼虫置于其上,重复三组,室温25℃放置约14d,待侵染期线虫从死亡的春尺蠖幼虫体内钻出进入水中后,将含有线虫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中,反复换水,静置沉淀收集;(6)待线虫收集完毕,采用稀释法记录线虫总数量,计算出每条春尺蠖老熟幼虫产出侵染期线虫的数量(ijs/larva)和每克春尺蠖老熟幼虫产出侵染期线虫的数量(ijs/g)。

6、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中,所述的耐高温耐盐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10的使用量为100ijs/larva。

7、同时本发明提供耐高温耐盐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xj-10在制备防治塔河胡杨林春尺蠖制剂中的应用。

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以下技术效果:

9、(1)本发明筛选获得的耐高温耐盐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10较现有的斯氏线虫,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本发明昆虫病原线虫xj-10于40℃热处理5h存活率为33%,而其余斯氏线虫40℃处理4h以内全部死亡;进行盐胁迫试验,本发明昆虫病原线虫xj-10于17%盐浓度处理3h存活率达到68%,显著高于对照,同时繁殖能力显著高于该品系其余线虫,表明本发明耐高温耐盐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xj-10具有耐高温、耐盐和较强的非生物胁迫耐受性。

10、(2)将本发明筛选的耐高温耐盐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xj-10应用于塔河胡杨林春尺蠖防治,所述的耐高温耐盐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10的使用量为100ijs/larva,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10处理24h对春尺蠖矫正致死率超过50%,处理36h其矫正致死率达到100%,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xj-10侵染春尺蠖后再繁殖能力达到5.38×104ijs/larva,1.35×104ijs/g,表明其对春尺蠖具有极强的侵染和杀灭能力;为今后以虫治虫来逐步缓解或解决胡杨林虫害连年危害且现有技术及材料有限的技术与现实难题,为当前和今后以epns为主的胡杨林害虫绿色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选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