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3262发布日期:2023-12-06 01:5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养殖业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


背景技术:

1、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因此发展水蛭养殖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收益,水蛭养殖是利用野生水蛭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生物,有金钱宽体水蛭、菲牛蛭等野生水蛭生物的生理机能。

2、水蛭养殖通常是在露天的水池中进行养殖的,这种养殖方式没办法控制外部因素,从而导致水蛭致病率较高,同时喂食鲜活原料后,无法保证水池内部的水质不受影响,会导致水质发臭,使得水蛭的存活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包括多个左右对向设置的第一立柱,同侧的多个所述第一立柱相互前后排布设置,相互对向设置的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设置有桁架,两侧的所述第一立柱顶部设置有阳光棚,两侧的所述第一立柱内均设置有锁紧结构,多个所述第一立柱上开设有用于收纳锁紧结构的第一滑槽,所述阳光棚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可拆卸水池,相邻的所述可拆卸水池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前侧设置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的输出端分多个延伸至可拆卸水池的上方,所述进气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扎带与桁架相互连接,所述可拆卸水池的前侧设置有进水装置,所述进水装置的外侧连接有静置池,所述静置池与进水装置之间连接有外接的过滤器,所述可拆卸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排废结构。

3、作为优选,所述阳光棚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排水通道,两侧的所述第一立柱上均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阳光棚内。

4、作为优选,所述锁紧结构包括放料辊、连接辊、压料座和定位轴套,所述放料辊横向插接在多个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立柱位于第一滑槽的下方,所述连接辊贯穿多个第一滑槽与第一立柱相互连接,所述压料座套接在连接辊的表面,且位于多个第一立柱之间,所述压料座的下方开设有与放料辊相互插接的插接口,所述定位轴套套接在连接辊的两端。

5、作为优选,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总管和多个排水管,所述进水总管位与可拆卸水池的前侧,多个所述排水管连接在进水总管的顶部,且对应可拆卸水池设置,所述排水管的输出端延伸至可拆卸水池内部。

6、作为优选,所述可拆卸水池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定位螺栓、油布水池、侧沿布、连接绳、锁紧套和限位柱,所述第一固杆插接在油布水池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插接在油布水池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侧的第一固定杆上,且连接处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侧沿布分别设置在油布水池内腔顶部的四个侧壁处,所述侧沿部与油布水池连接处相互缝合,相互对向设置的所述侧沿布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绳连接在对向设置的所述通孔之间,多个所述锁紧套分设置在油布水池分别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相互套接处的表面,所述限位柱设置在锁紧套的下方,所述限位柱的底部插接在地面。

8、作为优选,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第二立柱、置料台、风机、第一三通管、第二三通管、第一分气管、第二三通管、电控阀、第二分气管、第三分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和喷气头,所述第二立柱设置在通道的前侧,所述置料台设置在第二立柱的顶部,所述风机设置在置料台的顶部,所述第一三通管设置在风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分气管设置在第一三通的两端,所述第一分气管的两端分别向两侧的可拆卸水池延伸。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三通管分别对应卡拆卸水池设置在第一分气管的后侧,所述电控阀设置在第二三通管的顶部,所述第二分气管和第三分气管分别设置在第二三通管的两端,所述第二分气管和第三分气管向后延伸至可拆卸水池的上方,且通过绳子与顶部的桁架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排气管设置在第二分气管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一排气管设置在第三分气管的下方,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喷气头均设置在第二排气管和第一排气管的底部。

10、作为优选,所述排废结构包括过滤底板、侧支座、限位板、滑架、收集斗、连接头、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压板,所述侧支座设置在过滤板的底部两侧,所述过滤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漏料的槽孔,所述侧支座的内部开设有内滑道,所述限位板设置在侧支座的前后两侧,所述侧支座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

11、作为优选,所述滑架的两端滑动设置在侧支座的内滑道中,所述收集斗设置在滑架的下方,且与可拆卸水池的底部相互滑动设置,所述连接头设置在滑架的左右两侧,且输出端贯穿第二滑槽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侧连接头的前后侧面,所述过滤底板的后侧顶部开设有对应滑架的通槽,所述压板设置在通槽内。

12、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3、1、通过把可拆卸水池设置在阳光棚内部,从而在较为封闭的环境内,对应在第一立柱侧壁上设置的风扇用于控制内部的温度和空气流动,能够更好的控制水蛭的养殖情况,增加水蛭养殖的存活率,同时在锁紧结构内铺设防晒纱网,防晒纱网通过锁紧结构可以上下调节的连接辊和压料座相互调节,用于防晒纱网的更换和安装,从而使得整个防晒纱网的调节也更加方便。

14、2、通过设置有可拆卸的水池,其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在油布水池侧面增加油布水池顶部的加固效果,配合在两者套接的表面套接有锁紧套,锁紧套的下方通过限位柱插接在地面的同时,又可以对油布水池的侧面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整个油布水池的不会轻易翻到,同时油布水池的蓄水较少,又可以高密度养殖,增加了对环境的保护,其进水装置的外侧连接外接的静置池和过滤器,从而能够提高水质,减少水蛭的致病率。

15、3、通过在可拆卸过滤池内部设置有排废结构,排废结构通过顶部设置过滤底板,其能够用于水质投喂螺丝等鲜活食物排泄的废料进行下落处理,同时控制网孔的大小,从而避免水蛭掉落,同时过滤底板下方设置的滑架和收集斗,配合两侧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拉动,能够使得整个滑架带动底部的收集斗前后移动,从而对底部的废料进行收集,配合过滤底板后侧的通槽能够把整个收集斗想上拉起方便废料的排出,同时可拆卸水池的设置,水质清可以通过钳子方便对内部残留的废料进行清理,进一步保持水质的清洁,从而使得水蛭的致病率更低。

16、4、通过在顶部设置有进气装置,进气装置通过相互对向设置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相互间隔排布,同时在连接的第二分气管和第三分气管的第二三通管上设置电控阀,从而能够自动控制两侧的出气,通过间隔出气的方式,增加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又避免了氧气过多导致内部藻类过度繁殖情况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包括多个左右对向设置的第一立柱(1),同侧的多个所述第一立柱(1)相互前后排布设置,相互对向设置的所述第一立柱(1)之间设置有桁架(16),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第一立柱(1)顶部设置有阳光棚(11),两侧的所述第一立柱(1)内均设置有锁紧结构(2),多个所述第一立柱(1)上开设有用于收纳锁紧结构(2)的第一滑槽(14),所述阳光棚(11)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可拆卸水池,相邻的所述可拆卸水池之间设置有通道(15),所述通道(15)的前侧设置有进气装置(5),所述进气装置(5)的输出端分多个延伸至可拆卸水池的上方,所述进气装置(5)的输出端通过扎带与桁架(16)相互连接,所述可拆卸水池的前侧设置有进水装置(4),所述可拆卸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排废结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光棚(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排水通道(15)(12),两侧的所述第一立柱(1)上均设置有风扇(13),所述风扇(13)位于阳光棚(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2)包括放料辊(21)、连接辊(22)、压料座(23)和定位轴套(24),所述放料辊(21)横向插接在多个第一立柱(1)之间,所述第一立柱(1)位于第一滑槽(14)的下方,所述连接辊(22)贯穿多个第一滑槽(14)与第一立柱(1)相互连接,所述压料座(23)套接在连接辊(22)的表面,且位于多个第一立柱(1)之间,所述压料座(23)的下方开设有与放料辊(21)相互插接的插接口(231),所述定位轴套(24)套接在连接辊(22)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4)包括进水总管(41)和多个排水管(42),所述进水总管(41)位与可拆卸水池的前侧,多个所述排水管(42)连接在进水总管(41)的顶部,且对应可拆卸水池设置,所述排水管(42)的输出端延伸至可拆卸水池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水池包括第一固定杆(31)、第二固定杆(32)、定位螺栓(33)、油布水池(34)、侧沿布(35)、连接绳(37)、锁紧套(38)和限位柱(39),所述第一固杆插接在油布水池(34)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32)插接在油布水池(34)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杆(31)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侧的第一固定杆(31)上,且连接处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沿布(35)分别设置在油布水池(34)内腔顶部的四个侧壁处,所述侧沿部与油布水池(34)连接处相互缝合,相互对向设置的所述侧沿布(35)上均开设有通孔(36),所述连接绳(37)连接在对向设置的所述通孔(36)之间,多个所述锁紧套(38)分设置在油布水池(34)分别与第一固定杆(31)和第二固定杆(32)相互套接处的表面,所述限位柱(39)设置在锁紧套(38)的下方,所述限位柱(39)的底部插接在地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5)包括第二立柱(51)、置料台(52)、风机(53)、第一三通管(54)、第二三通管(56)、第一分气管(55)、第二三通管(56)、电控阀(57)、第二分气管(58)、第三分气管(59)、第一排气管(510)、第二排气管(511)和喷气头(512),所述第二立柱(51)设置在通道(15)的前侧,所述置料台(52)设置在第二立柱(51)的顶部,所述风机(53)设置在置料台(52)的顶部,所述第一三通管(54)设置在风机(53)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分气管(55)设置在第一三通的两端,所述第一分气管(55)的两端分别向两侧的可拆卸水池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通管(56)分别对应卡拆卸水池设置在第一分气管(55)的后侧,所述电控阀(57)设置在第二三通管(56)的顶部,所述第二分气管(58)和第三分气管(59)分别设置在第二三通管(56)的两端,所述第二分气管(58)和第三分气管(59)向后延伸至可拆卸水池的上方,且通过扎带或绳子与顶部的桁架(16)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排气管(510)设置在第二分气管(58)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一排气管(510)设置在第三分气管(59)的下方,所述第一排气管(510)和第二排气管(51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喷气头(512)均设置在第二排气管(511)和第一排气管(510)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结构(6)包括过滤底板(61)、侧支座(62)、限位板(64)、滑架(66)、收集斗(67)、连接头(68)、第一拉绳(69)、第二拉绳和压板(612),所述侧支座(62)设置在过滤板的底部两侧,所述过滤底板(6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漏料的槽孔,所述侧支座(62)的内部开设有内滑道(63),所述限位板(64)设置在侧支座(62)的前后两侧,所述侧支座(6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6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66)的两端滑动设置在侧支座(62)的内滑道(63)中,所述收集斗(67)设置在滑架(66)的下方,且与可拆卸水池的底部相互滑动设置,所述连接头(68)设置在滑架(66)的左右两侧,且输出端贯穿第二滑槽(65)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拉绳(69)和第二拉绳(6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侧连接头(68)的前后侧面,所述过滤底板(61)的后侧顶部开设有对应滑架(66)的通槽(611),所述压板(612)设置在通槽(611)内。


技术总结
一种提高水蛭抗病性的养殖水池,属于养殖业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多个左右对向设置的第一立柱,同侧的多个所述第一立柱相互前后排布设置,相互对向设置的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设置有桁架,两侧的所述第一立柱顶部设置有阳光棚,两侧的所述第一立柱内均设置有锁紧结构;本发明通过把可拆卸水池设置在阳光棚内部,从而在较为封闭的环境内,对应在第一立柱侧壁上设置的风扇用于控制内部的温度和空气流动,能够更好的控制水蛭的养殖情况,增加水蛭养殖的存活率,同时在锁紧结构内铺设防晒纱网,防晒纱网通过锁紧结构可以上下调节的连接辊和压料座相互调节,用于防晒纱网的更换和安装,从而使得整个防晒纱网的调节也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马兴华,陈乃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儒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