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54302发布日期:2024-02-20 20:5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捕具的,具体而言,涉及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


背景技术:

1、齐氏罗非鱼为一种鱼类,俗称福寿鱼、非洲鲫。齐氏罗非鱼是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罗非鱼种类

2、齐氏罗非鱼1978年作为养殖品种引入中国,其具有个体小、环境适应性强、能耐污染和低氧环境、繁殖能力极强、生长迅速以及生性凶猛好斗等特性,齐氏罗非鱼的攻击性明显强于其他罗非鱼,领域性强,对本土原生鱼种会造成伤害。

3、为了保护水生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大量诱捕罗非鱼。下面介绍一些高效的罗非鱼捕捞方法。

4、为了保护水生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大量诱捕齐氏罗非鱼,传统中,一般采用人工捕捞法或者电击捕捞法捕获齐氏罗非鱼,但是其存在成本较高的缺陷。

5、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网笼在水中诱捕齐氏罗非鱼的方法,在网笼中布置鱼饵,待齐氏罗非鱼进入网笼后,利用渔具将其捕捞出来,但是,该方法诱捕效率较低,无法实现高效诱捕齐氏罗非鱼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高效诱捕齐氏罗非鱼的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包括悬浮在水中的网笼,所述网笼中具有笼腔,所述笼腔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设有两个相向倾斜布置的侧开门;所述侧开门的外端与侧开口的侧边铰接,所述侧开门的内端朝向侧开口的中部布置,两个所述侧开门的内端间隔布置,形成供鱼类进入笼腔的活动通道;沿着所述侧开门的外端至内端的方向,所述侧开门朝向笼腔倾斜布置;所述网笼设有限制侧开门在设定范围内摆动的限制结构;

3、所述网笼的两端分别具有端开口,所述网笼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柔性且悬浮在水中的网兜,所述网兜的内部具有兜腔,所述兜腔通过端开口与笼腔连通;所述网笼的底部具有放置鱼饵的食台部,所述食台部的两端分别朝向端开口延伸布置;所述兜腔中设有多个悬浮状且柔性的纵向带,所述纵向带沿着兜腔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纵向带上设有多个纵向固定位,所述纵向固定位上设有鱼饵;

4、所述兜腔的下部有多个横向布置的横向带,所述横向带连接在兜腔的内侧壁上,且沿着兜腔的周向延伸布置,多个所述横向带沿着兜腔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横向带上设有多个横向固定位,所述横向固定位上设有鱼饵;所述兜腔的上部设有多个在水中横向悬浮展开的柔性片,所述柔性片的外周连接在兜腔的内侧壁,所述柔性片朝向兜腔的中部横向悬浮展开;多个所述柔性片沿着兜腔的高度方向错位间隔布置,且沿着兜腔的周向错位布置,多个所述柔性片之间形成自上而下弯曲布置且供鱼类穿过的弯曲道。

5、进一步的,所述网笼连接有漂浮在水面上且呈板状的漂浮板,所述漂浮板通过多个连接带与网笼的顶部连接;所述漂浮板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多个连接带拉着网笼悬浮在水中。

6、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板上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与布置在陆地上的卷拉器连接,所述卷拉器通过收卷牵引绳来动漂浮板在水面移动。

7、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板为圆板状,所述漂浮板的底部具有悬浮在水中且呈锥形状的底部面,沿着所述底部面的外周至中心的方向,所述底部面朝下倾斜布置;所述底部面的中心形成中心部,所述底部面朝上凹陷,形成多个环形状且底部开口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环绕中心部的外周布置,多个所述上凹槽依序间隔嵌套布置。

8、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部的外周设有金属材质制成的配重环,所述上凹槽中部设有柔性的波动膜片,所述波动膜片沿着上凹槽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波动膜片的外周与上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波动膜片的中部呈松弛状,所述波动膜片将上凹槽分割为封闭部以及敞开部,所述封闭部位于上凹槽的上方,所述敞开部位于上凹槽的下方。

9、进一步的,所述网笼的顶部铺设有仿生水草。

10、进一步的,所述限制结构包括设置在笼腔底部且限制侧开门朝外摆动极限的限位柱,所述侧开门的下部自内而外抵接着限位柱;所述活动通道的上部中设有横向布置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对应对接在两个侧开门的内端;

11、当所述侧开门的下部自内而外抵接在限位柱上时,所述弹性带处于自然状态。

12、进一步的,所述食台部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侧开口,所述网笼外设有扁平状的悬浮带,所述悬浮带的内端对接在网笼的侧开口,所述悬浮带上设有多个悬浮固定位,所述悬浮固定位上设有鱼饵。

13、进一步的,所述网笼的底部的中部朝上凸起,在所述笼腔的中部形成拱起区域,所述食台部的中部位于拱起区域上;所述拱起区域包围形成底部开口的底部槽,所述底部槽的内侧壁设有环状的充气囊,所述充气囊沿着底部槽的周向环绕布置。

14、进一步的,所述兜腔的底部设有底部板,所述底部板将兜腔的底部呈横向敞开状布置;所述底部板的顶部覆盖有呈松弛状的膜层;所述膜层的外周与底部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膜层与顶部板的顶部之间包围形成底部空间,所述膜层中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至底部空间,所述膜层上设有仿生水草,所述仿生水草随膜层波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利用悬浮在水中的网笼布置鱼饵,将齐氏罗非鱼引诱进笼腔,进而引诱至兜腔中,兜腔中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齐氏罗非鱼,且可以通过鱼饵的引诱、柔性片的限制以及侧开门的限制等,将齐氏罗非鱼大量集中在兜腔的下部,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诱捕齐氏罗非鱼。



技术特征:

1.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在水中的网笼,所述网笼中具有笼腔,所述笼腔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设有两个相向倾斜布置的侧开门;所述侧开门的外端与侧开口的侧边铰接,所述侧开门的内端朝向侧开口的中部布置,两个所述侧开门的内端间隔布置,形成供鱼类进入笼腔的活动通道;沿着所述侧开门的外端至内端的方向,所述侧开门朝向笼腔倾斜布置;所述网笼设有限制侧开门在设定范围内摆动的限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笼连接有漂浮在水面上且呈板状的漂浮板,所述漂浮板通过多个连接带与网笼的顶部连接;所述漂浮板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多个连接带拉着网笼悬浮在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板上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与布置在陆地上的卷拉器连接,所述卷拉器通过收卷牵引绳来动漂浮板在水面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板为圆板状,所述漂浮板的底部具有悬浮在水中且呈锥形状的底部面,沿着所述底部面的外周至中心的方向,所述底部面朝下倾斜布置;所述底部面的中心形成中心部,所述底部面朝上凹陷,形成多个环形状且底部开口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环绕中心部的外周布置,多个所述上凹槽依序间隔嵌套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的外周设有金属材质制成的配重环,所述上凹槽中部设有柔性的波动膜片,所述波动膜片沿着上凹槽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波动膜片的外周与上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波动膜片的中部呈松弛状,所述波动膜片将上凹槽分割为封闭部以及敞开部,所述封闭部位于上凹槽的上方,所述敞开部位于上凹槽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笼的顶部铺设有仿生水草。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包括设置在笼腔底部且限制侧开门朝外摆动极限的限位柱,所述侧开门的下部自内而外抵接着限位柱;所述活动通道的上部中设有横向布置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对应对接在两个侧开门的内端;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台部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侧开口,所述网笼外设有扁平状的悬浮带,所述悬浮带的内端对接在网笼的侧开口,所述悬浮带上设有多个悬浮固定位,所述悬浮固定位上设有鱼饵。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笼的底部的中部朝上凸起,在所述笼腔的中部形成拱起区域,所述食台部的中部位于拱起区域上;所述拱起区域包围形成底部开口的底部槽,所述底部槽的内侧壁设有环状的充气囊,所述充气囊沿着底部槽的周向环绕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兜腔的底部设有底部板,所述底部板将兜腔的底部呈横向敞开状布置;所述底部板的顶部覆盖有呈松弛状的膜层;所述膜层的外周与底部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膜层与顶部板的顶部之间包围形成底部空间,所述膜层中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至底部空间,所述膜层上设有仿生水草,所述仿生水草随膜层波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捕具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针对齐氏罗非鱼的高效捕具,包括网笼,所述网笼中具有笼腔,笼腔的两侧分别设有侧开口,侧开口设有两个侧开门;网笼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网兜,网兜的内部具有兜腔;网笼的底部具有放置鱼饵的食台部,兜腔中设有多个纵向带;兜腔的下部有多个横向带,兜腔的上部设有多个在水中横向悬浮展开的柔性片;多个柔性片之间形成自上而下弯曲布置且供鱼类穿过的弯曲道;利用悬浮在水中的网笼布置鱼饵,将齐氏罗非鱼引诱进笼腔,进而引诱至兜腔中,兜腔中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齐氏罗非鱼,可以通过鱼饵的引诱、柔性片的限制以及侧开门的限制等,将齐氏罗非鱼大量集中在兜腔的下部,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诱捕齐氏罗非鱼。

技术研发人员:吴倩,雷列辉,孟庆杰,陈高峰,王一显,郭芳,江健,李胜华,张敏,马喜荣,郭伟,陈晓旋,刘艺斯,叶伟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