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

文档序号:36288009发布日期:2023-12-07 01:4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

本发明涉及实验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1、动物气体实验是指使用动物作为模型或对象,进行与气体相关的科学研究和观察的实验,目的是了解不同气体对动物的影响,包括毒性、生理变化、行为反应等方面。在进行动物气体实验时,常见的方法和原理包括以下几点:气体暴露:将动物置于特定环境中,以接触或吸入含有特定气体的空气。这可以通过使用封闭舱室、专用装置或控制气体浓度和流量等方式来实现。剂量和时间:控制气体的剂量和暴露时间是实验的重要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范围和暴露时间可以确保获得可靠的结果,并避免对动物造成过度伤害。观察和记录:在气体暴露期间,观察和记录动物的生理变化、行为反应和其他相关数据。这可能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温、运动能力、行为表现等。组织样本和分析:在实验结束后,采集动物的组织样本,如血液、肺部组织等,用于进一步的生化、组织学和分子分析。这可以帮助评估气体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在现有的实验设备中,需要进行实验所需气体的排入操作,由于部分实验气体为了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不便于直接排出需要额外设置的容器进行储藏并处理,且实验前也需要制备另一个实验容器进行实验气的预储藏,且在实验后需要实验气的排空,需要空气的导入,造成设备整体与外部实验环境具有连通的部分,存在实验气体污染的问题,并且在分析实验动物最终的各种变化时,难以确定最终相对应的实验气体环境,导致分析数据的不全面或者二次制备实验气的繁琐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以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2、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包括:排风部、相互连通的实验舱和通气组件,所述实验舱用于容纳实验物,并在所述实验舱内壁和所述实验物之间设置空气,所述排风部设置在所述通气组件内部;所述通气组件包括:储气舱、中间舱和混气管组,所述中间舱用于连通实验气气囊和所述实验舱,所述储气舱用于连通所述混气管组的中部和所述中间舱,且所述储气舱的顶部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实验舱相连,所述混气管组分别与所述实验舱的两端连通,所述混气管组外壁设置有与空气气囊相连通的空气导管;所述排风部包括:排风组件以及与所述空气导管对应设置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空气导管相配合,以调整所述混气管组和所述实验气气囊之间的开闭,所述排风组件包括有扇叶,所述扇叶位于所述储气舱和所述空气导管之间,且所述扇叶的进风面对应所述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固定封环和活动封板,所述固定封环和所述活动封板均设置在所述混气管组内,所述固定封环与所述活动封板相配合,以封堵所述混气管组;其中,所述空气导管、第一导管、所述实验气气囊的接口、所述中间舱与所述实验气气囊和所述实验舱的连通处、以及储气舱和中间舱之间均设置有电磁阀。

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混气管组包括:第一管体以及与所述储气舱相连通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实验舱相连通,并与所述第二管体形成循环气路;其中,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二管体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管体一端的内径,且所述第一管体靠近所述第二管体一端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

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沿所述循环气路的气体流动方向,所述排风部位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后方,以及所述排风部还包括:滤风板,所述滤风板与所述第一管体内壁周向相连,且所述滤风板的中部与所述排风组件相连,所述滤风板侧壁沿所述第一管体内壁周向开设有通气孔。

6、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排风组件包括:密封壳,安装在所述滤风板中部;电机,安装在所述密封壳内壁,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密封壳和所述滤风板侧壁,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扇叶相连。

7、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扇叶通过传动管相连,所述传动管外壁与所述扇叶固定连接,且所述传动管内壁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滑动连接;以及所述固定封环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体内壁,所述活动封板转动安装在所述传动管外壁,所述固定封环设置两个,且所述空气导管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封环之间;其中,沿所述第二管体轴向方向,所述固定封环中孔的投影位于所述活动封板的侧壁内。

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排风组件还包括: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密封壳内壁,且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轴线与所述传动管的轴线平行;推板,安装在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部,所述传动管贯穿所述推板侧壁,且所述传动管与所述推板转动相连。

9、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封板顶部安装有t型挡板,所述t型挡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管体内壁;其中,所述活动封板侧壁、所述t型挡板侧壁和所述第一管体内壁共同围成u型通孔。

1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固定封环的相对面分别开设有凹槽,当所述传动管带动所述活动封板抵接一个所述固定封环时,所述凹槽与所述t型挡板插接固定。

11、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舱通过第二导管分别连通所述实验舱和所述第一管体,沿所述循环气路的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连通处位于排风部的后方。

1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实验舱腔内设置有实验物支撑桶,两个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实验舱的连通处横向对应所述实验物支撑桶,所述实验物支撑桶外壁与所述实验舱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体,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与所述实验舱的连通处均横向对应所述环形腔体。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4、通过空气导管连接的空气气囊能够对装置内部的空气进行收集,通过中间舱能够将预先储存的实验气向装置内部导入,并最终流入实验舱内,达到实验物周围气体环境的变化,并在流入后进行实验气的关闭,以便在内部的循环气路实现实验气的循环流动,以便实验动物能够时刻呼吸到均匀的实验气体,并且与中间舱和实验舱相连通的储气舱时刻处于内部循环气体的导通,能够做到在实验完成的最后一刻,储气舱内部的气体与实验舱内部的实验气体一致,以便在封闭实验舱后能够直接获得实验动物在最后一刻所处的气体环境。

15、在实验结束后,可通过空气导管连通的空气气囊能够向装置内部通入之前回收的空气,并将实验气体向实验气气囊内排入,以便进行二次利用,全程的气体排送和切换中,无需与外部气体环境相连,保证了实验中人员所处实验环境的安全整洁。

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风部、相互连通的实验舱(1)和通气组件,所述实验舱(1)用于容纳实验物,并在所述实验舱(1)内壁和所述实验物之间设置空气,所述排风部设置在所述通气组件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管组包括:第一管体(6)以及与所述储气舱(2)相连通的第二管体(7),所述第一管体(6)设置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管体(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体(7)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循环气路的气体流动方向,所述排风部位于所述第二管体(7)的后方,以及所述排风部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与所述扇叶(5)通过传动管(11)相连,所述传动管(11)外壁与所述扇叶(5)固定连接,且所述传动管(11)内壁与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滑动连接;以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组件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封板(13)顶部安装有t型挡板(16),所述t型挡板(16)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管体(6)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封环(12)的相对面分别开设有凹槽(1201),当所述传动管(11)带动所述活动封板(13)抵接一个所述固定封环(12)时,所述凹槽(1201)与所述t型挡板(16)插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舱(3)通过第二导管(19)分别连通所述实验舱(1)和所述第一管体(6),沿所述循环气路的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管(19)与所述第一管体(6)的连通处位于排风部的后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舱(1)腔内设置有实验物支撑桶(17),两个所述第一管体(6)与所述实验舱(1)的连通处横向对应所述实验物支撑桶(17),所述实验物支撑桶(17)外壁与所述实验舱(1)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体,所述第一导管(18)和所述第二导管(19)与所述实验舱(1)的连通处均横向对应所述环形腔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实验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小动物呼吸实验用采样装置,包括:排风部、相互连通的实验舱和通气组件,实验舱用于容纳实验物,并在实验舱内壁和实验物之间设置空气,排风部设置在通气组件内部;具有如下优点:实验动物能够时刻呼吸到均匀的实验气体,并且与中间舱和实验舱相连通的储气舱时刻处于内部循环气体的导通,能够做到在实验完成的最后一刻,储气舱内部的气体与实验舱内部的实验气体一致;能够实现空气和实验体进行二次利用,全程的气体排送和切换中,无需与外部气体环境相连,保证了实验中人员所处实验环境的安全整洁。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李玲玲,李欣欣,于海波,李雨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佳木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