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急流冲击的网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77892发布日期:2024-01-23 11:4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急流冲击的网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养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急流冲击的网箱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传统桁架式网箱属于整体固定大小型式的,无法分解为独立的、可组合的模块或组件以实现独立的建造与维护,在生产效率、建造成本、开发周期等方面存在瓶颈;网箱建造成本高,功能无法拓展,导致网箱的适用性较差。

2、传统桁架式网箱多为圆形立体结构或方形矩形立体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网箱会面对较强的海流冲击,导致网箱内水体交换速度加快,从而导致鱼种生存概率降低,且当环境海流增速时,网箱的受力增加较快,抵抗能力较差,故传统网箱难以适应恶劣的海流环境。

3、传统深海养殖桁架式网箱,养殖水体空间通过桁架及网衣围蔽而成并包裹固定整个网衣,其单位养殖水体的造价由桁架与网衣等两部分成本组成,高于传统hdpe网箱利用悬垂网衣围蔽而成的养殖水体的单位造价。导致网箱材料使用较多,网箱成本增加。

4、海上气象瞬息万变,网箱的升降速度对其紧急避险能力有重大的影响。传统网箱的升降需要通过多人合作调整压载水完成,耗时较长且操作复杂,同时在网箱升降过程中,其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急流冲击的网箱结构,避免台风、急流等对网箱及鱼类造成直接伤害,增加鱼群的生存概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急流冲击的网箱结构,所述网箱结构包括:第一减流结构、第二减流结构、第三减流结构和第四减流结构,所述第一减流结构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减流结构和第三减流结构连接所述第四减流结构的一端,所述第四减流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减流结构的另一端;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减流结构与所述第二减流结构的连接端,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减流结构与所述第四减流结构的连接端;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二隔离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减流结构与所述第四减流结构的连接端,所述第二隔离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减流结构与所述第三减流结构的连接端;所述第一减流结构、第二减流结构、第一隔离结构和第二隔离结构包围形成第一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所述第三减流结构、第四减流结构、第一隔离结构和第二隔离结构包围形成第三养殖区和第四养殖区,所述第一养殖区、第二养殖区、第三养殖区和第四养殖区内均设置有网衣。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流结构与所述第二减流结构的连接端、所述第二减流结构与所述第三减流结构的连接端、所述第三减流结构与所述第四减流结构的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一隔离结构与所述第二隔离结构的连接端均穿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海床底部。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箱结构还包括两个监控平台,所述两个监控平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网箱结构两端的升降杆的顶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流结构、第二减流结构、第三减流结构和第四减流结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连接道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道连接的第二连接道,所述第一连接道与所述第二连接道的内侧呈钝角。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离道,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第二隔离道,所述第一隔离道和所述第二隔离道交叉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离模块和第二隔离模块,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第二隔离道,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之间,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养殖区和第四养殖区之间,所述第二隔离道将所述第一养殖区、第一隔离模块和第二养殖区隔离在一侧,所述第二隔离道将第三养殖区、第二隔离模块和第四养殖区隔离在另一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离道,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第三隔离模块和第四隔离模块,所述第三隔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养殖区和第三养殖区之间,所述第四隔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养殖区和第四养殖区之间,所述第一隔离道将所述第一养殖区、第三隔离模块和第三养殖区隔离在一侧,所述第一隔离道将第二养殖区、第四隔离模块和第四养殖区隔离在另一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离模块和第二隔离模块,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第三隔离模块和第四隔离模块,所述网箱结构还包括中部隔离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之间,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养殖区和第四养殖区之间,所述第三隔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养殖区和第三养殖区之间,所述第四隔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养殖区和第四养殖区之间,所述中部隔离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第三隔离模块和第四隔离模块包围的区域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第三隔离模块、第四隔离模块以及中部隔离模块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养殖区。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箱结构还包括稳固结构,所述稳固结构包括波纹支撑角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减流结构、第二减流结构、第三减流结构、第四减流结构、第一隔离结构和第二隔离结构的下端,所述波纹支撑角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所述波纹支撑角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减流结构、第二减流结构、第三减流结构、第四减流结构、第一隔离结构和第二隔离结构的底部。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防急流冲击的网箱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自由组合程度高,选择层面广,可通过在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第三隔离模块、第四隔离模块以及中部隔离模块增加或减少养殖区数量来实现不同价格的多种选择模式,为用户提供更灵活、可定制的产品选择从而满足各层面客户的需求。

14、第一减流结构、第二减流结构、第三减流结构和第四减流结构的结构的内侧均呈钝角,整体呈多边形,面对海流冲击时,可将海流向两侧散开,弱化表层海流对网衣的冲击,可使大部分的海流由法线方向变为沿着网衣的切线方向,小部分的海流实现网箱内部海水交换,不仅降低恶劣海况下箱内水体交换的速度,降低网箱内部海流速度,提高鱼种在恶劣海流中的生存概率。同时降低海流对网箱的直接冲击,增强网箱抗流能力,实现网箱内水体交换不受环境海流速度的影响,保障养殖网箱内部水体交换速度的最佳适渔环境。

15、在每个养殖区均设置独立的网衣,在网衣破损情况时,能减小养殖损失,且便于更换网衣及检修作业,因此通过在每个模块养殖区域内设置独立的网衣系统,达到既便于精准投喂,控制成鱼体重,也便于后续养殖人员进行成鱼捕捞、检修作业工作,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规模化养殖。

16、本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方式减少了近一半的建造耗材及工程量。同时与传统养殖网箱相比,升降杆的运用替代了浮箱的作用,极大降低网箱的建造成本,节省耗材。

17、本技术设有的两个监控平台,监控平台上安装高清球型摄像头,用于实时监视养殖网箱水面情况,且配置相匹配的光电电源相关设备及配件,满足网箱监视设备电力需求和海上使用要求,如有外来入侵时可手机端提醒。

1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