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专用恒温恒湿地源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3975发布日期:2024-02-26 17:1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大棚专用恒温恒湿地源热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源热泵,具体为大棚专用恒温恒湿地源热泵。


背景技术:

1、大棚的应用范围尚在开发,其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尤其在高寒地区、沙荒及干旱地区,对抗御低温干旱及风沙危害,起着重大作用,而传统的大棚供暖调温方式,通常采用燃煤锅炉供暖或空调供暖,不仅能源利用率低,而且还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基于节能减排的需求,地源热泵这一高效节能的环保型供暖方式便得以不断开发和利用。

2、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大棚专用恒温恒湿地源热泵,虽然实现了节能效果,但仍需额外动力源,在大棚的长期供暖过程中,仍需消耗大量额外能源,节能减排效果欠佳,且供暖工作效率与外部环境温度变化不同步、不兼容,极易使大棚内部温度剧烈波动,恒温性能极差,由于极度依赖外部环境温度,受环境温度的局限性也极大,致使装置适用范围小,供热稳定性和可靠性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大棚专用恒温恒湿地源热泵,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大棚专用恒温恒湿地源热泵,虽然实现了节能效果,但仍需额外动力源,在大棚的长期供暖过程中,仍需消耗大量额外能源,节能减排效果欠佳,且供暖工作效率与外部环境温度变化不同步、不兼容,极易使大棚内部温度剧烈波动,恒温性能极差,由于极度依赖外部环境温度,受环境温度的局限性也极大,致使装置适用范围小,供热稳定性和可靠性低下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棚专用恒温恒湿地源热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安装有泵壳,所述泵壳顶部安装有分流盒,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环流控温机构;

3、所述环流控温机构包括感温筒;

4、所述分流盒顶端边部对称嵌入安装有感温筒,所述感温筒底端安装有连通管,所述感温筒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顶端中部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顶端安装有转向头;

5、所述分流盒顶端中部转动安装有惯性轮,所述惯性轮两侧端面中部对应转向头位置处均安装有偏向板,所述偏向板侧端面边部转动安装有导杆;

6、所述泵壳内部对称设置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侧端面中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端部安装有联架,所述泵壳顶端中部转动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顶端和底端中部均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端部安装有转头;

7、所述泵壳两侧端面中部均安装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外曲面顶部安装有导料管,所述导流筒外曲面底部安装有地接管,所述导流筒外曲面对应导料管和地接管位置处均嵌入安装有止回阀;

8、所述分流盒内部对称设置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侧端面中部安装有外接管。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偏向板通过导杆与转向头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偏向板所在轴线相互垂直,所述推杆和导杆长度均大于惯性轮直径,所述偏向板长度等于惯性轮半径。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感温筒包括活塞部和感温部,两个所述感温筒的感温部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活塞块位于活塞部内部,感温部位于换热腔内部,所述换热腔通过导料管与导流筒连接,所述感温筒内部填充有三氟甲烷。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料管包括输送管和回流管,所述地接管包括抽送管和压送管,所述止回阀包括进料阀和出料阀,回流管和抽送管均通过进料阀与导流筒连接;

12、所述输送管和压送管均通过出料阀与导流筒连接,一个所述导流筒通过止回阀与回流管和压送管连接,另一个所述导流筒通过止回阀与输送管和抽送管连接。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联架通过转头与伸缩杆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伸缩杆通过转头与偏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板、伸缩杆和转头共同构成杠杆结构。

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环流控温机构内侧安装有循环蓄力机构,所述循环蓄力机构包括循环腔;

15、所述分流盒内侧中部设置有循环腔,所述循环腔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侧端面边部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开设有若干蓄力槽,所述转轮侧端面中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端部安装有驱动轮;

16、所述惯性轮侧端面中部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端部安装有叠压轮,所述叠压轮外侧套接有传动带;

17、所述泵壳内部位于两个活塞腔之间位置处设置有传导腔,所述传导腔内部滑动安装有升压板,所述升压板侧端面中部安装有连杆,所述传导腔顶端边部对称安装有导料支筒,所述换热腔内部位于感温筒底部设置有隔离支板,所述循环腔外壁位于隔离支板底部对称设置有流动口;

18、所述外接管端部安装有导向头,所述导向头外曲面顶部安装有控压盒,所述导向头内部对应控压盒位置处开设有流道,所述导向头内部对应流道端部位置处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导向头内部位于滑道外侧位置处设置有通槽,所述导向头两侧端面均安装有导管。

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循环腔与转轮相契合,所述循环腔内壁与蓄力槽外壁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合围成若干蓄力转化腔,所述隔离支板将换热腔间隔成导热腔和流动腔;

20、蓄力转化腔通过流动口与流动腔连接,流动腔通过导料支筒与传导腔连接,所述传导腔、流动腔和蓄力转化腔内部填充有液压液。

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升压板与传导腔相契合,所述升压板半径小于活塞板直径,所述连杆大于惯性轮直径,所述升压板通过连杆与活塞板连接,两个所述导料支筒间距大于惯性轮直径的二倍,所述活塞腔与传导腔不互通。

2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接管包括加压管和释压管,所述导管包括导入管和导出管,一个所述导向头通过导入管与加压管和连接,另一个所述导向头通过导出管与释压管连接,导入管通过滑道与通槽连接,所述导出管通过通槽与滑道连接。

2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压盒内部填充有气液平衡状态三氟甲烷,所述控压盒通过流道与滑道连接,所述滑块与滑道相契合,所述滑块厚度大于通槽流通口开度。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25、1、设置有环流控温机构,通过感温筒、连通管、活塞块、推杆、转向头、惯性轮、偏向板和导杆相配合,一方面可有效利用温差能作为驱动力,驱使导热介质循环流动,实现持续稳定的自发式驱动,在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供暖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优化了供暖效果,另一方面可配以导料管、换热腔和外接管的分流导向作用,直接以地热温度和外部环境温度间的温度差作为调节信号,使调温供暖速率与温差大小正相关,极大的提高了供暖速率与温差的兼容性,使大棚温度可更稳定的趋近于恒温层温度,大幅提高大内部的恒温性能;

26、还有一方面由于直接以地热温度和环境温度间的温差能作为驱动力,极大的降低了对外部环境温度的依赖性,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的温差环境,有效提高了对不同地域温差的兼容性,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和实用性,通过转板、伸缩杆和转头相配合,则可构成杠杆结构,将温差能产生的驱动力放大,配以联架和活塞杆的联动作用,驱使活塞板在活塞腔内部滑动,有效提高了导热介质循环流动的稳定性和顺畅性,极大的提高了供暖效率,使供暖工作更加平衡稳定,同时配以导流筒、地接管和止回阀的分流导向作用,可构成完整的供热回路和驱动回路,使供热工作与驱动工作互相促进,使供热稳定性和节能环保性能均得到跨越式提高。

27、2、设置有循环蓄力机构,通过循环腔和传导腔提供容纳转化空间,一方面可配以转轮、蓄力槽、升压板和连杆的限流导向作用,利用转轴、驱动轮、轴杆、叠压轮和传动带的传导作用,将温差能产生的驱动力放大后,反向作用于施力端,实现驱动力的循环叠加放大,有效降低了驱动力能耗,实现系统内部能量的循环转化利用,极大的提高了对地热能的利用率,使得供暖驱动力更加充分稳定,变相提高了导热介质在循环流动中的换热效率,间接提高了供暖可靠性;

28、另一方面可与导料支筒、隔离支板和流动口相配合,构造完整的液压液循环回路,有效提高了液压液流动的稳定性进而可靠性,提高了循环蓄力工作与供暖工作间的兼容性和相对独立性,提高了各工作间的衔接稳定性和可靠性,使供暖工作的驱动力更加持续稳定,间接提高了供暖效果,通过导向头、控压盒、流道、滑道、滑块、通槽和导管相配合,可对导热介质的流向进行定向导流,并对导热介质循环流动过程中各阶段的压力进行限定,极大的提高了导热介质循在供暖过程中的转化流畅性和换热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对地热能的利用率,使供暖工作更加持续稳定。

29、综上所述,本大棚专用恒温恒湿地源热泵,可有效利用恒温层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间的温度差,所产生的温差能为驱动力,并以该温度差作为调控信号,无需额外动力源,自发式驱使导热介质循环流动,有效降低了对环境温度的依赖性,使设备可应用于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且供暖效率与温差正相关,使得供暖控温工作更加灵动,更加及时高效,并有效实现了供暖循环与驱动力循环间的兼容互补性,使得能量在装置内部循环利用,并实现驱动力的循环叠加放大,极大的提高了驱动力的充分稳定性,变相提高了供暖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