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34088发布日期:2024-02-02 22:0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红薯种植,具体的,涉及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1、红薯原名番薯,是旋花科虎掌藤,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块根除作为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2、在我国北方,红薯种植一般在每年3-4月份开始育苗,4-5月份移栽到生产田,北方红薯种植通常为覆膜种植,覆膜种植有多种形式,比如直接在垄起上覆盖一层黑膜、白膜或黑白膜的一种。

3、传统的覆膜种植形式,虽然较裸地栽培有很大优势,但春季前期地温升温缓慢问题仍然满足不了红薯结薯期对温度的要求,存在薯苗生长缓慢,且薯苗生长效果仍需要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传统的覆膜种植形式容易出现膜内温度仍达不到薯苗生长需要,薯苗生长缓慢,且薯苗生长效果仍需要提高的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一次覆膜,在垄上覆第一膜;

5、s2、一次覆土,在所述第一膜边覆土;

6、s3、二次覆膜,在相邻两个所述垄上覆第二膜;

7、s4、二次覆土,在所述第二膜边覆土;

8、s5、薯苗移栽,在所述垄上移栽薯苗。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垄和所述第二膜之间形成保温区域。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膜用于抑制杂草生长、增温、保温和保湿。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膜用于增温、保温和保湿。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薯苗具有苗头,所述苗头朝向远离所述保温区域的方向。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以下步骤:

14、s6、三次覆土,在所述第二膜的苗孔处覆土。

1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6、本发明中,针对传统覆膜种植存在的问题,采用两次覆膜两次覆土。先按传统覆膜方式,应用起垄覆膜机械,一次完成起垄、覆膜(黑色地膜)、压土。第一膜(黑色地膜)可起到增温、保温、保湿及抑制杂草生长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良的覆膜机械结合人力,在相邻两个垄上覆盖第二膜(白色地膜)并覆土压实。第二层膜覆盖后,与两垄之间形成一个具有温室效应的空间,即保温区域,可起到增温、保温、保湿作用,从而提高周边区域土壤温度,有利于提高红薯结薯率,结合后期肥水管理,可实现提高前产量和总产的目的,最后将薯苗移栽到垄上,并且为了避免薯苗遮挡阳光和发生高温烤苗,所以需要苗头远离保温区域,,有利于膜内温度快速提高,苗根接近保温区(高温区),有利于薯苗根系快速生长,缓苗快,提高成活率,更有利于块茎在垄内的生长;最后在移栽好薯苗的第二膜苗孔上进行第三次覆土,使膜内温度得到保障,同时抑制膜内高温空气从苗孔出泄露烧伤薯苗。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垄(1)和所述第二膜(3)之间形成保温区域(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2)用于抑制杂草生长、增温、保温和保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3)用于增温、保温和保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薯苗(4)具有苗头(6),所述苗头(6)朝向远离所述保温区域(5)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红薯种植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红薯覆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一次覆膜,在垄上覆第一膜;S2、一次覆土,在所述第一膜边覆土;S3、二次覆膜,在相邻两个所述垄上覆第二膜;S4、二次覆土,在所述第二膜边覆土;S5、薯苗移栽,在所述垄上移栽薯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覆膜种植形式,膜内温度仍达不到薯苗快速扎根所需的温度,且薯苗前期生长的有效积温仍需要提高的问题,从而提高红薯结薯率和单产。

技术研发人员:聂庭彬,刘香,王秀艳,刘春洋,李秉昌,任丽娜,丁丽娟,徐志杰,高清海,高任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秦皇岛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秦皇岛市肥料与农业节水技术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