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超宽行窄株高产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8637发布日期:2024-03-12 20:5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超宽行窄株高产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具体公开了一种水稻超宽行窄株高产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革新,涌现出一部分高产田块,但大面积水稻单产长期徘徊于550-600kg/亩之间,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栽培方式上,主要包括水稻机插秧、人工栽插、水稻机直播和人工直播,现有的栽培技术在提升水稻单产方面,已受到瓶颈制约。缺少一套能根据水稻品种的生物学原理、光合作用原理、边际优势原理在水稻生产中的互补性作用,特别是边际优势原理的利用,通过改变栽培方式,把边际优势移植到大田当中,形成田中、田边都具有边际优势的完整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超宽行窄株高产栽培技术,以解决现有栽培技术中水稻产量有限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超宽行窄株高产栽培技术,栽培方式为:

3、(1)根据品种植株高度,确定栽培规格:

4、植株高度大于等于120cm的品种,宽行行距1.4尺,窄株株距4寸,亩栽1.0575万窝;植株高度小于120cm的品种,宽行行距1.3尺-1.35尺,窄株株距4寸,亩栽1.12万窝;

5、(2)品种和田块选择:

6、栽培技术品种上选择分蘖力强、大穗、抗倒伏性强的品种;栽培技术适用田块包括蔬菜田、油菜田、小麦田、大蒜田、羊肚菌田、川东川南冬闲田;大田整理均按常规操作,机械旋田,做到浅水旋田、浅水栽秧、浅水成活、浅水分蘖;

7、(3)精准施肥:

8、亩施高磷高钾复合底40kg作底肥;移栽后2-3d追返青肥亩施10-12.5kg,排水晒田后亩施钾肥7.5-10kg;在水稻拔节孕穗期、始穗期叶面喷施腐植酸叶面肥及磷钾型叶面肥各一次。

9、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根据水稻品种的生物学原理、光合作用原理、边际优势原理在水稻生产中的互补性作用,特别是边际优势原理的利用,通过改变栽培方式,实现产量提升。

10、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该技术把边际优势移植到大田当中,田中、田边都具有边际优势,能够有效促进了水稻单产的提升,光合作用利用率得到进一步增强;

12、(2)该技术易学、易懂,便于掌握应用,不需要添加复杂生产条件即可获得高产,是一项费省效宏的增产技术。

13、连续三年的试验示范表明,理论产量均增产,其中2021年增产63.34kg/亩。2022年在极端高温条件下,仍然增产39.05kg/亩。2023年增产274.71kg/亩,实收干产比对照机插秧增产62.76kg/亩。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应用结果如下:(符号+、-分别表示与对照相比较,增加、减少)

14、表一:2021年成都市科协支农助农联系点试验示范数据对比(2021年9月30日)

15、

16、表二:2022年续试试验示范数据对比(2022年9月12日)

17、

18、表三:2023年中化崇州中心示范农场试验示范数据对比一(2023年10月10日)

19、

20、表四:2023年中化崇州中心示范农场试验示范数据对比二(2023年10月10日)

21、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超宽行窄株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栽培方式为:


技术总结
本发明申请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稻超宽行窄株高产栽培技术,栽培方式为:根据品种植株高度,确定栽培规格:植株高度大于等于120cm的品种,宽行行距1.4尺,窄株株距4寸,亩栽1.0575万窝;植株高度小于120cm的品种,宽行行距1.3尺‑1.35尺,窄株株距4寸,亩栽1.12万窝;进一步结合合理选择品种、田块以及精准施肥,有效地促进了水稻单产的提升。该技术有效结合了水稻品种的生物学原理、光合作用原理、边际优势原理在水稻生产中的互补性作用,易学、易懂,便于掌握应用,是一项费省效宏的增产技术。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伦,李超,袁勇,唐军,李龙,兰官勇,叶长彬,李博,王小刚,谢新闻,王文彬,陈辰,阳杰,谢文江,周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