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东风螺的陆基生态养殖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7449614发布日期:2024-03-28 18:3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东风螺的陆基生态养殖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东风螺的陆基生态养殖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东风螺俗称花螺、旺螺、黄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蛾螺科(buccinidae)、东风螺属(babylonia),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肉食性浅海底栖贝类,其味道鲜美,是一类符合现代营养需求的高蛋白、低脂肪的名贵海鲜。

2、世界上现有东风螺种类11种,均为可食种类,我国是世界东风螺养殖最主要的国家,目前东风螺在国内的养殖主要分布在福建以南沿海地区,其中海南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成为我国东风螺种苗培育和养殖的最适宜地区。

3、目前东风螺的培养是在培养池或者海水水体中进行培养。如文献“占二新.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8):51-52.”提及稚螺的培育(1)稚螺饵料的投喂当幼体出现足和吸管,开始变态后,生活习性由浮游转化成附着,其食性也由植物性转变成动物性,这时应停止投喂浮游藻类,应投放鱼、虾、蟹肉等,刚变态的稚螺其齿舌刚形成,发育较为脆嫩,应投喂较为细嫩的新鲜杂鱼、虾、蟹肉,杂鱼用30目的筛网过滤,去汁取肉投喂,虾、蟹类要去壳拌碎后投喂,每100万粒稚螺投喂动物性饵料1.0-2.0k份,每日9:00和17:30各投喂一次,随着稚螺的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投饵2h后,注意要清理残饵,保持水质,可设置投饵台,以便观察稚螺生长情况和便于及时清理残饵。(2)水质管理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2/3,随着稚螺的生长逐渐加大换水量,并注意要清理底砂,池底的沙子随着稚螺的生长要逐渐加以补充,其沙层的厚度与稚螺的高度保持一致为好。(3)日常管理幼体变态为稚螺时,便开始有爬壁的习性,0.5cm以下的稚螺爬壁后一般不能自行掉入池中,为了防止稚螺爬壁后脱水干燥死亡,应在稚螺培育池的内壁贴挂浸泡池水的纱布,每天投喂前用池水将纱布上的稚螺冲入培育池中。

4、然而随着近些年养殖规模的增加,螺苗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市场上的母螺更新换代却比较慢,种质退化,这导致螺苗的质量在逐渐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加上养殖密度和规模扩大之后,养殖水体、饵料质量难以保证,各种因素让近些年东风螺标苗的存活率非常低,中间培育和养殖愈发困难,现有的培育技术达不到理想的培育效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成熟的东风螺养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东风螺的陆基生态养殖方法,所述养殖方法显著提高了东风螺苗种的大规格数量以及成活率,同时能增加成品螺养殖产量,有效避免了疾病的爆发,可以获取大量优质、健康的东风螺苗种,为东风螺养殖奠定基础。

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东风螺的陆基生态养殖方法在东风螺中间培育中的应用。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4、一种东风螺的陆基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海水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海水抽入东风螺培养池中,以每分钟1毫升到2毫升的速度滴加双氧水;

6、s2.东风螺培养池准备:东风螺培养池中投放使用量为20~40克/池的益菌剂进行浸泡,期间刚开始投放益菌剂后的4~6小时进行排水,使益菌剂更充分融入培养池的砂层之间和池底;

7、s3.投放螺苗:在放苗前外泼用量为5~10ppm的抗应激产品,投放东风螺螺苗和用于清洁残饵的虾苗,放苗后持续外泼抗应激产品2天,一天两次;

8、s4.投喂饵料:饵料投喂前,先用抑虫精油按用量0.2~1.0ml/5斤饵料对饵料进行浸泡;摄食完成之后加大排水量,水变清澈后再使用用量为3~8ppm的益菌剂泼洒;同时每天投喂水产复合维生素1~5g/斤饵料和利肠康2~5g/斤饵料;

9、s5.定期检查:定期检测,了解水质情况并对东风螺和水质进行抽检;

10、s6.发酵纳米颗粒制备:将多孔纳米颗粒混合em菌进行发酵,获得发酵纳米颗粒;

11、s7.日常管理:培养池24小时持续上层进水,沙层下排水,同时使得喂料时的脏水全排掉,保持每日进排水20%,保留老水80%,7~15天按照每平方米均匀泼洒10~20克的发酵纳米颗粒,同时在水体中补充用量为0.1~0.5ppm的益菌剂,培育获得东风螺。

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东风螺的陆基生态养殖方法,显著提高了东风螺苗种的数量以及成活率,有效避免了疾病的爆发,可以获取大量优质、健康的东风螺苗种。具体而言:

13、本发明采用双氧水对海水进行处理,双氧水能够有效缓解下雨天气缺氧症状,溶解水体后产生活性氧,增加水体溶解氧,防止东风螺缺氧以及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此外双氧水还能够降解藻类毒素、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缓解水体发白、发臭等现象,有活水、爽水的效果,为东风螺营造良好的生长生活条件。且双氧水在水体中不会形成毒副产物,安全性极高。此外,发明人发现,当双氧水的滴加速度较快时,会影响到后续东风螺螺苗的培育;而当双氧水的滴加速度较慢时,难以起到上述促进效果。而当双氧水的滴加速度在每分钟1毫升到2毫升能够较好地维持上述促进效果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后续东风螺螺苗的培育。

14、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养殖方法在具体排水时排出的是池底水(即排水是从砂层下排的),可以使得池子砂层有益菌含量增加且持久,水体有害菌数量大大减少,砂层长久可保持干净,减少了砂层容易发黑发臭,导致东风螺容易发病等问题,预防措施到位,减少了东风螺螺苗生病概率。

15、此外,本发明采用多孔纳米颗粒混合em菌进行发酵,获得了独特的发酵纳米颗粒,相对于传统的全池直接泼洒而言,有益菌在砂子中留存时间更长,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等指标始终保持在较低范围。

16、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养殖方法保持每日进排水20%,保留老水80%,可以保持水体的稳定性,为东风螺营造一个更稳定的水环境,能够减少应激等不确定性,减少东风螺螺苗的发病率。

17、本发明通过在东风螺养殖过程中,施加益菌剂、抗应激产品、水产复合维生素、利肠康等进行相互协同配合,增强了东风螺螺苗的体质,减少肠炎,有效避免了疾病的爆发,保证了东风螺苗种的健康。

18、优选地,在步骤s1中,预处理海水的预处理操作为:

19、(1)海域选择:海域水质必须达到国家养殖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0、(2)打井抽水:打造海岸边砂层下深水井,使其低于全年最低潮水位,保障一直被海水淹没,能全天候24小时抽水;

21、(3)外塘沉淀:海水抽上来在外塘沉淀12~36小时,只抽取上层水;

22、(4)一级过滤:塘子底层铺满砂子,砂层下埋管,用砂过滤掉天然海水中的大颗粒物;

23、(5)二级过滤:设置可去除海水中粒径大于1mm颗粒物质的活性炭过滤棉,用于进一步去除微小颗粒物以及原生动物等;

24、(6)消毒海水:利用紫外线杀菌,即可得到合格的养螺用水;

25、(7)海水储蓄:将经过上述处理的海水抽至储水池中,存放时间不超过3天;

26、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益菌剂的浸泡时间为12~48小时。

27、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排水持续5~10秒。通过刚开始投放益菌剂后的4~6小时进行排水,并控制排水持续5~10秒,使益菌剂更充分融入砂层之间和池底。

28、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益菌剂包括复合芽孢杆菌和噬弧菌,所述复合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更具体而言,其中,复合芽孢杆菌的有效菌总数≥5.0×108cfu/ml,噬弧菌的有效菌总数≥4.7×1010pfu/ml。在本发明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可以任意比例组合。

29、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放苗前10~60min外泼抗应激产品。

30、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抗应激产品选自虾青素、葡萄糖、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多种。

31、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抑虫精油包括:4~5份苦楝树精油,3~4份桉树精油,1~2份薰衣草精油,1~2份万寿菊精油,1~2份薄荷精油。

32、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水产复合维生素包含1.5~10份维生素b1,2~12份维生素b2,1~8份维生素b6,0.3~1份维生素b12,3~15份d-泛酸钙,6~20份烟酰胺,0.4~2份叶酸,1.5~10份维生素a,1~3份维生素d3,1.5~10份维生素e,1.2~5份维生素k3,4~10份维生素c,0.1~1.5份d-生物素,10~30份二丁基羟基甲苯(bht),20~40份扶态粉。

33、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利肠康包括:4~5份单宁酸,2~3份干酪乳杆菌,2~3份低聚糖,3~4份屎肠球菌。

34、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投喂的饵料包括卤虫无节幼体、牡蛎和、螃蟹、鱿鱼和杂鱼等。

35、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刚开始放稚螺苗的前四天按0.3~0.5g/m2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第五天开始增加牡蛎,按质量份数计,卤虫无节幼体:牡蛎从第五天到第八天分别为8:2、6:4、4:6、2:8。第九天开始全部改为牡蛎,持续一个20~40天,中间培育阶段结束后,苗种从稚螺到达幼稚,改喂杂鱼、鱿鱼和螃蟹等。

36、优选地,所述步骤s6中,所述多孔纳米颗粒为碳酸钙纳米颗粒。所述多孔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3mm。

37、优选地,所述步骤s6中,所述多孔碳酸钙颗粒和em菌的质量比为2~4:1。

38、优选地,所述东风螺螺苗为落底变态2~7天、健康活力好、无破损、大小均匀的稚螺,所述放苗密度控制0.8~1.3万只/m2;或者是经过中间培育后0.5cm以上的幼螺,放苗密度控制在0.1~0.2万只/m2。

39、优选地,所述虾苗为第3~7天的仔虾,所述虾苗为逆水性好、无携带病毒和弧菌的spf一代或二代虾苗,放养密度为10~100尾/m2。

40、进一步地,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一种东风螺的陆基生态养殖方法在东风螺中间培育中的应用。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东风螺的陆基生态养殖方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东风螺中间培育中。所述陆基生态养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东风螺苗种的生长率(螺量)以及成活率,有效避免了疾病的爆发,可以获取大量优质、健康的东风螺苗种,为东风螺养殖奠定基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