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52379发布日期:2024-02-20 20:5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具体为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传统的红螯螯虾大规格养殖具有以下的缺点:

2、1、露天池塘培育大规格苗,规格小于5厘米的虾苗回捕困难,周转率不高;成活情况不直观,产量预估不准确;敌害生物多,虾苗成活率低;投苗后受温度影响大,投苗风险高;投苗密度低。

3、2、池塘大棚培育大规格苗,规格小于5厘米的虾苗回收困难;可投黑头苗的时间较短,气温升高后需要揭开大棚投苗,具有露天池塘标苗的缺点。

4、3、传统室内无循环水标粗,标粗成活率低,工作量大。

5、4、目前无较成熟的室内循环水标粗系统。

6、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传统的红螯螯虾大规格养殖虾苗成活率低和回收困难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包括虾苗收集池,所述虾苗收集池的侧面设置有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用于虾苗收集池内部水体净化;

5、虾苗收集池的内部安装有虾苗收集网箱;

6、虾苗收集池的另一侧连接有多个标粗水槽,且多个标粗水槽连接有收集箱,且收集箱与虾苗收集池之间安装有回流管,且回流管的端部向着虾苗收集网箱中延伸;

7、虾苗收集池的背面设置有补水池,补水池用于虾苗收集池内部水体补充。

8、优选的,所述虾苗收集池的内底壁开设有v形截污槽,且v形截污槽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水泵,v形截污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微颗粒拦截网,且微颗粒拦截网倾斜45度并设置在过滤水泵的侧面。

9、优选的,所述虾苗收集网箱的网眼设置为40目,且虾苗收集池的内部安装有加温不锈钢盘管。

10、优选的,所述虾苗收集池与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且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之间安装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与过滤水泵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气提排污管和第二气提排污管,第一气提排污管和第二气提排污管的顶端分别穿过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的外壁向外延伸。

12、优选的,所述补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盘和加温管,且补水池的外壁安装有补水管,补水管的端部向着虾苗收集池的内部延伸。

13、优选的,所述虾苗收集池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有第一循环管,第一循环管的端部穿过虾苗收集池的外壁与多个标粗水槽相连接,且多个标粗水槽与收集箱之间安装有第二循环管。

14、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的其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一:补水池利用补水管对虾苗收集池的内部添加曝气并加温后的处理水,然后虾苗收集池中的循环水泵将虾苗收集池内部的处理水通过第一循环管泵入到多个标粗水槽中,然后利用多个标粗水槽对螯虾虾苗进行培养;

16、步骤二:当需要对螯虾虾苗进行收集时,利用多个第二循环管,将虾苗收集池中的虾苗与杂质泵入到收集箱中,然后利用回流管将虾苗与杂质从收集箱中移动到虾苗收集池内部的虾苗收集网箱中,则虾苗被收集在虾苗收集网箱中,而杂质穿过虾苗收集网箱掉落到虾苗收集池中;

17、步骤三:利用过滤水泵将污水泵入到第一连接管后进入到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中进行过滤处理,然后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到生化竖流式沉淀桶进行沉淀处理,最后沉淀后的处理水通过第二连接管重新回流到虾苗收集池中,而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提排污管和第二气提排污管,通过第一气提排污管和第二气提排污管对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的内部进行排污。

1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该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当需要对螯虾虾苗进行收集时,利用多个第二循环管,将虾苗收集池中的虾苗与杂质泵入到收集箱中,然后利用回流管将虾苗与杂质从收集箱中移动到虾苗收集池内部的虾苗收集网箱中,则虾苗被收集在虾苗收集网箱中,而杂质穿过虾苗收集网箱掉落到虾苗收集池中,生产性能稳定,温度、光照及水质条件可控,可以高密度、规模化生产不同规格的红螯螯虾虾苗,可以在低温地区提早投苗,捕捞虾苗方便,效率高。

20、2、该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利用过滤水泵将污水泵入到第一连接管后进入到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中进行过滤处理,然后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到生化竖流式沉淀桶进行沉淀处理,最后沉淀后的处理水通过第二连接管重新回流到虾苗收集池中,而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提排污管和第二气提排污管,通过第一气提排污管和第二气提排污管对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的内部进行排污,采用不间断补水及搭配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水质符合虾苗标粗要求,无人工吸污等操作,省时省力。

21、3、该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采用集雨槽进行拼接组合形成标粗水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标粗棚内环境黑暗,虾苗生长速度快,互残率低,虾苗成活率高;搭配黑色毛刷及虾屋,降低了虾苗蜕壳时被吃的概率,可以实现高密度投苗,具有较高的标粗成活率,标粗水槽采用立体搭建方式,空间利用率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包括虾苗收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虾苗收集池(1)的侧面设置有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2)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3),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2)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3)用于虾苗收集池(1)内部水体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虾苗收集池(1)的内底壁开设有v形截污槽,且v形截污槽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水泵(101),v形截污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微颗粒拦截网,且微颗粒拦截网倾斜45度并设置在过滤水泵(101)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虾苗收集网箱(103)的网眼设置为40目,且虾苗收集池(1)的内部安装有加温不锈钢盘管(1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虾苗收集池(1)与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2)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3)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管(201)和第二连接管(301),且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2)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3)之间安装有第三连接管(202),所述第一连接管(201)的底端与过滤水泵(10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2)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3)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气提排污管(203)和第二气提排污管(302),第一气提排污管(203)和第二气提排污管(302)的顶端分别穿过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2)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3)的外壁向外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池(4)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盘和加温管,且补水池(4)的外壁安装有补水管(401),补水管(401)的端部向着虾苗收集池(1)的内部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虾苗收集池(1)的内部安装有循环水泵(102),循环水泵(102)连接有第一循环管(502),第一循环管(502)的端部穿过虾苗收集池(1)的外壁与多个标粗水槽(5)相连接,且多个标粗水槽(5)与收集箱(501)之间安装有第二循环管(504)。

8.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的其使用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水产养殖领域。该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虾苗收集池,所述虾苗收集池的侧面设置有竖流式物理生化过滤桶和生化竖流式沉淀桶,虾苗收集池的内部安装有虾苗收集网箱;虾苗收集池的另一侧连接有多个标粗水槽,且多个标粗水槽连接有收集箱,且收集箱与虾苗收集池之间安装有回流管,虾苗收集池的背面设置有补水池。该红螯螯虾大规格苗工厂化培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生产性能稳定,温度、光照及水质条件可控,可以高密度、规模化生产不同规格的红螯螯虾虾苗,可以在低温地区提早投苗,捕捞虾苗方便,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蒋雨伦,黄小霞,陆信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海力水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