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35683发布日期:2024-03-06 16:5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尤其是涉及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1、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鱼排泄产生的废弃营养物及饲料残渣是蔬菜生长的最好养料,而蔬菜的根系与微生物群落又是水质处理净化的最佳生物过滤系统,三者所建立的植物——微生物——鱼生态关系实现了养鱼种菜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渔业中一种完美的结合。

2、但是现有的鱼菜共生种养方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现有技术cn108770739a中公开了一种池塘鱼菜共生的养殖方法,但是此项技术中仍然需要每周对池塘进行一次换水,不仅耗费人力,用水量增大,而且此项技术中没有鱼种的防逃设施,也没有对饲料投喂进行实时调整。

3、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水质、省时省力、可持续发展的鱼菜共生种养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其技术方案为:

2、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步骤包括:

3、步骤一、池塘消毒:所述池塘底部保留淤泥10-15厘米,并对塘埂塌损处进行修复,在鱼种放养前一个月,用75-100千克生石灰或用10-20千克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消毒,以改善池塘底质和杀灭病菌,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4、步骤二、培育水质:所述步骤一的药性消失后,在池塘中加注新水0.8-1.2米,施用磷肥10-15千克/亩或氨基酸生物肥0.5-1千克/亩,经过1周水质培养,池塘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色呈茶褐色或黄绿色,此时池塘水质有丰富的天然铒料生物,可以考虑放苗养殖;

5、步骤三、鱼种放养:3-4月份选择晴天放养鱼种,所述鱼种为100克-150克的新口鱼种,大小均匀,规格一致,体表光洁、肌肉丰满、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争食凶猛的鱼种,所述鱼种中以黑鱼为主养鱼,放养比例为80-85%,以鲢鳙、鲫鱼和青鱼为混养鱼,放养比例为15-20%;

6、步骤四、投饲管理:一般日投饲1-2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日投饲量旺季6-8%、淡季为2-4%,投喂饲料根据水质、天气及吃食情况,每周调整一次,所述饲料为新鲜无毒的饵料鱼;每隔半月至一月,补充一次复合维生素及维生素c;

7、步骤五、水质管理:水质要求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在25-30厘米,前期保持水深1.2米左右,中期达到1.5米,后期达到2米以上,特别在高温季节一定要保持较高的水位;每亩配备1kw增氧机1台,在7-9月份晴天的中午开启增氧机2-3小时,防止缺氧;

8、步骤六、水生植物栽培:在5月下旬种植水生植物,由于黑鱼食性大,排泄物多,浮游生物很快大量繁殖起来,容易造成池塘水中缺氧,因此,要适时栽培水生蔬菜,通过水栽植物的吸收作用,降低池水氮磷含量,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降低鱼类病害发生,同时又可利用池水氮磷可大量生产水生蔬菜,促进氮磷的循环利用,所述水生植物占有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8%-12%,既为鱼苗提供遮阳场所,又能够改善水质;

9、步骤七、防逃设施:所述池塘池埂高于水面,所述池塘池埂与水面的高度差大于50厘米,鱼种放养初期,鱼种尚小,跳跃能力较差,但随着鱼种逐渐增长,跳跃能力增强,尤其是在雨天时或清晨跳跃十分活跃;

10、步骤八、病害防治:以生态防病为主,主要以施用复合生物制剂来改善水质,预防病害的发生;

11、步骤九、日常管理:每天巡塘,观察水质、鱼种的生长活动情况等。

12、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池塘面积为8-12亩,池塘水深为1.5-2米,底池厚15-20厘米,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灌水方便。

13、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黑鱼每亩放量2000-3000尾,所述鲢鳙的规格为8-10厘米,每亩放量100-120尾,所述鲫鱼的规格为20-40尾/千克,每亩放量300-400尾,所述青鱼的规格为1千克/尾,每亩放量5-10尾,所述鱼种以当地生产的鱼种为佳。

14、进一步地,步骤五中所述水质管理在7-9月份每隔半个月施用一次生物底改素、分解毒底改素等生物制剂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

15、进一步地,步骤六中所述水生植物主要为空心菜、水芹菜等。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八中使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渔药,外用药选用苯扎溴铵、戊二醛、二氧化氯、碘制剂等,内服药选用氟苯尼考、黄芪多糖、维生素c、保肝利胆中药等,杀虫药选用硫酸铜等。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1)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使鱼类的排泄物能够作为蔬菜生长的肥料,而适时地栽培水生蔬菜可以降低池水中的氮磷含量,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降低鱼类病害发生,减少渔药污染,既改善了池塘的水质,又获得了大量高品质蔬菜和鱼类;

19、(2)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资源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管理简单,省工省时;

20、(3)整体的建设成本低,配备面积少,提高了养殖面积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池塘面积为3-5亩,池塘水深为1.5-2米,底池厚15-20厘米,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灌水方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黑鱼每亩放量1000-1200尾,所述鲢鱼的规格为8-15厘米,每亩放量90-120尾,所述鲫鱼的规格为15-40尾/千克,每亩放量300-400尾,所述青鱼的规格为1千克/尾,每亩放量4-10尾,所述鱼种以当地生产的鱼种为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水质管理在7-9月份每隔半个月施用一次生物底改素、分解毒底改素等生物制剂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水生植物主要为空心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使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渔药,外用药选用苯扎溴铵、戊二醛、二氧化氯、碘制剂等,内服药选用氟苯尼考、黄芪多糖、维生素c、保肝利胆中药等,杀虫药选用硫酸铜等。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其中,包括池塘消毒、培育水质、鱼种放养、投饲管理、水质管理、水生植物栽培、防逃设施、鱼病防治和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塘,观察水质、黑鱼的生长活动情况,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情况,及时调整饲料和水质。通过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有机结合,整体的建设成本低,配备面积少,提高了养殖面积利用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管理简单高效,省工省时,既改善了池塘的水质,又获得了大量高品质蔬菜和鱼类。

技术研发人员:姚永明,杨新疆,张晓霞,沈学能,俞晶晶,姚飞儿,陆铭,公翠萍,劳顺健,赵颖,蒋国民,施永高,杨宇明,费红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市南浔区菱湖渔业协会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