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播种的工厂化水稻育秧机

文档序号:37020986发布日期:2024-02-09 13:1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播种的工厂化水稻育秧机

本发明涉及育秧机,具体是涉及一种可自动播种的工厂化水稻育秧机。


背景技术:

1、水稻种植一般分早稻、晚稻,甚至还有中稻,早稻中稻晚稻都在一块田地里完成生育期,这种模式下水田的使用十分紧张,因此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水田占用时间,直接的解决方法便是进行育秧工作,在早稻还没收获之前在另一块泥地里进行育秧,在早稻收获后只需要移植育秧的苗床即可节约十多天的时间,同时育秧还便于苗期管理,保证秧苗的质量。育秧使水稻苗期在小面积的秧田生长,便于精细管理,保质保量,有利于提高成秧率和培育壮秧,施肥、保温、灌水等同样只用在一小片苗床上进行操作,非常方便高效,目前主流的育秧工作一般通过育秧盘播种来完成,育秧盘是水稻育秧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稻秧的集中育苗过程,育秧盘一般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配方加工吸塑而成,具有重量轻、易搬运、便于贮藏保管、使用成本低的特点,不同的插秧机配备不同规格的育秧盘,通常分硬育秧盘和软育秧盘,而育秧盘育秧使用要求盘面水平地面来保证盘中的秧苗间的高度一致,存在高度差会导致各个秧苗间吸水吸光产生差异,因此育秧盘能否平稳的放置在泥地里是育秧工作的关键,同时对育秧盘的传统使用方式也需要进行优化,工厂生产中,育秧盘先放置进泥地里再进行播种会浪费部分时间,因此需要一种能同步育秧盘放置的可自动播种的工厂化水稻育秧机。

2、中国发明申请cn111670644a公开了一种秧田育秧机,在主动环与左从动环之间、主动环与右从动环之间设有能够相互啮合传动并在左从动环和右从动环存在一定转速差时使快转侧的从动环与主动环相脱离的卡齿结构,仅需在主动环和从动环上设置卡齿结构,借助左右辅助弹簧的压力使主动环和从动环紧密结合,并在左从动环和右从动环之间因转动轮打滑或悬空而存在过大的转速差时使快转侧的从动环与主动环相脱离,而未打滑或悬空一侧的从动环与主动环啮合更加紧密,平稳放置育秧盘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3、然而以上设计使用的刮土装置无法应对泥土中聚集的大型泥块,并且由于泥土的蓬松性受到压力会产生下沉,无法保证刮土结束后泥地的平稳性,同时先进行泥土铲平的工作再进行播种的工作增加了工作时间并拖缓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播种的工厂化水稻育秧机,包括机架、推进组件、育秧盘和抬升组件,推进组件包括框架、撒播器、翻土器和压辊,推进组件放置在地面上并与机架连接,育秧盘设置在推进组件中并与机架连接,抬升组件设置在机架中并与育秧盘连接,撒播器安装在框架的顶部并与机架连接,翻土器转动连接在在框架上并处于撒播器的正下方,压辊转动连接在框架上并处于翻土器的一侧,该装置先将机架放置在育秧的田地里并夹持住育秧盘,通过向压辊提供动力,由压辊推动翻土器将潮湿的泥土翻开,再由压辊将泥土压平来保证平稳的放置育秧盘,压辊启动时还带动框架上的撒播器向育秧盘进行播种,由于压辊和翻土器匀速的在田地里行进,撒播器在育秧盘上的播种根据压辊和翻土器的行进速度来决定单位尺寸上均匀播种的疏密,当压辊完成对土地的压平后,撒播器同时停止播种,此时由抬升组件将育秧盘从机架上放在平稳的土地上,完成育秧盘的栽苗。

2、优选的,撒播器包括储料盒、过滤盒、第一转轴和下料盒,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并穿过过滤盒,储料盒安装在过滤盒的上方并将过滤盒包围,下料盒安装在过滤盒的下方并与过滤盒转动连接,储料盒用于存储秧苗种子,过滤盒用于控制种子的下落速度,下料盒用于使种子均匀的落在育秧盘上,第一转轴用于使撒播器播种速度与压辊的行进速度保持同步,撒播器工作时,第一转轴转动,过滤盒与储料盒连通,此时部分种子由储料盒进入过滤盒,过滤盒再滤出小部分种子进入下料盒,经过下料盒的转动匀速的排出下料盒进入育秧盘中。

3、优选的,过滤盒包括入料口、固定柱、旋转挡板和底板,入料口设置在过滤盒的外侧,固定柱安装在过滤盒的内部中心并与过滤盒的顶部连接,旋转挡板转动连接在固定柱上并与入料口贴合,底板滑动连接在固定柱上,旋转挡板的尺寸与入料口的尺寸相对应,旋转挡板的转动受到第一转轴的控制,通过旋转挡板的转动,入料口在开启和闭合的状态之间切换,种子也分批次进入过滤盒,避免大量种子同时进入而造成的堵塞,底板用于将过滤盒中的种子进行二次过滤,底板的开启同样受到第一转轴的控制,底板上设有小型弹性钢丝用于将开启状态的底板复位闭合。

4、优选的,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滚轮、凸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滚轮安装在第一转轴的两端并与机架连接,凸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上并处于过滤盒的内部,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上并在过滤盒中与凸轮的位置相对,第二锥齿轮与过滤盒固定连接并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在下料盒上并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与下料盒固定连接,由于下料盒与过滤盒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转轴使下料盒在过滤盒上进行旋转,凸轮用于撞击过滤盒中的底板来控制底板的开启,为了增加凸轮和底板的使用寿命,在底板上处于凸轮撞击的位置处设置缓冲条来减少磨损。

5、优选的,下料盒包括气孔、固定架和滤嘴,气孔设置在下料盒的外侧,固定架安装在下料盒内侧的顶部,滤嘴安装在下料盒的底部,气孔用于将下料盒的内部与外界连通,固定架用于安装第一转轴上的第三锥齿轮,滤嘴作为下料盒的终端用于排出秧苗种子,根据秧苗种子的类型和大小对滤嘴进行更换,保证滤嘴的尺寸与单颗种子的尺寸相同,方便对种子在育秧盘上的分布精准控制。

6、优选的,翻土器包括第二转轴、支柱、支架和挖掘铲,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框架上并穿过翻土器,支柱安装在翻土器的弧面上,支架环绕在支柱的表面,挖掘铲安装在支架上,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翻土器在土地里进行旋转,支柱一同进行旋转带动支架转动,支架上的挖掘铲持续的撞击泥土将土地里的大型泥块打碎,方便之后的压辊进行泥土压平。

7、优选的,第二转轴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并处于翻土器的内部,从动轮与主动轮啮合并与支柱固定连接,同时从动轮还处于翻土器的内部,主动轮与第二转轴一同旋转带动翻土器上的支柱纵向撞击泥土,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旋转带动支柱旋转,从而带动支架上的挖掘铲横向撞击泥土,泥土在横向和纵向撞击下会翻出底部新鲜富含水分的软泥,软泥方便秧苗成长的同时还便于重新塑型,提高了之后压辊的工作效率。

8、优选的,压辊包括履带、凹槽和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安装在压辊的两端并与框架转动连接,履带转动安装在第三转轴和翻土器上,凹槽设置在压辊的表面上,整个装置将压辊作为动力源,因此翻土器上的第二转轴本身不会自行转动,通过履带将跟随压辊进行转动的第三转轴的动力传递给第二转轴可节约出第二转轴动力源的安装空间,提高整个装置安装的简易程度,凹槽在压辊进行泥土压平时可吸收部分泥土,减少压辊行进所受到的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9、优选的,抬升组件包括弹簧、横杆和伸缩杆,弹簧设置在机架的内部,弹簧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横杆连接,伸缩杆安装在横杆上并穿过育秧盘,抬升组件用于控制育秧盘的固定与下落,横杆在机架上的移动用于控制育秧盘的放置,伸缩杆则用于将育秧盘固定在横杆上,使其与横杆一同运动,当秧苗种子播撒完成时,泥土的压平工作也同时结束,由弹簧为横杆的下落提供缓冲,避免育秧盘极速下落砸在泥地上而造成种子的洒落。

10、优选的,机架包括导轨和挡板,挡板安装在机架上并处于框架的侧面,导轨固定连接在挡板的侧面并与撒播器连接,挡板用于为第一转轴的前进提供导向和防止第一转轴上的滚轮脱离导轨,导轨与第一转轴上滚轮的接触来带动第一转轴的旋转,通过设置导轨的距离长度可以停止第一转轴的旋转,当撒播器进入挡板上的无导轨处,第一转轴上的滚轮失去摩擦阻力,整个第一转轴在挡板上由转动变为滑动,撒播器上的其余部件失去第一转轴的转动动力,停止秧苗种子的播洒。

11、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发明对泥土进行翻新和粉碎,有效处理掉泥土中存在的大型泥块,具体的,主动轮与第二转轴一同旋转带动翻土器上的支柱纵向撞击泥土,从动轮旋转带动支架上的挖掘铲横向撞击泥土,泥土在横向和纵向撞击下会翻出底部新鲜富含水分的软泥。

13、2、本发明对翻新后的泥土进行压实,保证育秧盘平稳的放置在泥地中,具体的,通过向压辊提供动力,由压辊推动翻土器将潮湿的泥土翻开,再由压辊将泥土压平来保证平稳的放置育秧盘。

14、3、本发明对泥地整合的同时进行秧苗的播种,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的,压辊启动时带动框架上的撒播器向育秧盘进行播种,撒播器在育秧盘上的播种根据压辊和翻土器的行进速度来决定单位尺寸上均匀播种的疏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