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2889发布日期:2024-04-18 20:45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稻,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


背景技术:

1、育种,已经成为粮食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核心环节。

2、水稻品种育种过程,离不来田间鉴定和评价。通常是将成百上千份水稻候选品种材料种植在一块水田,每个品种材料约1平米。为了保证每份材料的一致性和有序性,对于这种上千份候选品种材料移栽种植方式,育种家都是选择传统的人工方式,每份材料按照顺序的逐个插秧种植,这种方式耗时耗工,人工成本高,容错率低,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该装置针对多份水稻品种可批量种植,实现多列一次性插秧,有效提高移栽种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投入。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的前端下方设置有驱动轴且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轮,所述车架本体的后端下方设置有从动轴且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动轮,所述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传动连接,所述车架本体的前端上方设置有驱动装置且与驱动轴驱动连接,所述车架本体的中后部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水平板和倾斜板,所述水平板的后端与倾斜板的上端相连且连接处做圆角设计;

3、所述支撑平台上通过第一间距调节结构设置有多个导流槽,每个导流槽的形状与支撑平台的形状相契合,每个导流槽均由两个相同的导流挡板组成,所述多个导流槽用于盛装水稻秧条;

4、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水稻秧条沿对应的导流槽由前向后移动;

5、所述倾斜板的后方设置有多个开槽结构,所述多个开槽结构的数量与多个导流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多个开槽结构通过第二间距调节结构设置在车架本体的后端;

6、每个开槽结构的上方均设置有放秧结构且位于倾斜板的下端,所述多个放秧结构均与从动轴之间传动连接;

7、每个开槽结构的后端均设置有填埋结构,所述填埋结构用于将对应的开槽结构开出的沟槽进行回填。

8、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无头传送带;

9、所述水平板的中后部设置有第一矩形开口,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分别通过安装立柱设置在车架本体上且分别位于第一矩形开口下方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通过上无头传送带传动连接且位于上层的无头传送带的上表面与水平板的上表面齐平;

10、所述第一滚筒的左右两端与第二滚筒左右两端分别通过链传动结构连接;

11、所述第一滚筒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从动轴之间通过链传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左右两端分别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滚筒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对应侧的从动齿轮互相啮合。

12、进一步的是,所述开槽结构包括开槽端部、两个挡泥板;

13、所述开槽端部纵向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高度由前往后逐步增高;

14、所述两个挡泥板对称设置在开槽端部后侧端面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处,所述两个挡泥板均为结构相同的伸缩板;

15、每个挡泥板均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开槽端部后侧端面上,所述第二挡板的前端面设置有与第一挡板相适配滑槽,所述第一挡板的后端伸入至滑槽内,所述第二挡板的外侧壁前端设置有第一顶紧螺栓。

16、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间距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杆;

17、每个开槽端部的斜面上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环,多个固定环均套设在第一固定杆上,每个固定环上均设置有第二顶紧螺栓;

18、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l形连接杆,所述l形连接杆的上端套设有与之相适配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设置在车架本体上,所述l形连接杆的上端与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三顶紧螺栓。

19、进一步的是,所述放秧结构包括第一圆形压板、第二圆形压板,所述第一圆形压板与第二圆形压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圆形压板、第二圆形压板;

20、所述第一圆形压板左侧表面的边缘处、第二圆形压板的右侧表面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多个锥形凸起;

21、还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一连接杆设置在两个l形连接杆的后端,所述丝杆两端与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

22、多个放秧结构均套设在丝杆上,每个放秧结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母且与丝杆相适配;

23、所述丝杆的左右两端与从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链传动结构连接。

24、进一步的是,所述填埋结构包括两个回填刮板;

25、所述两个回填刮板的上侧壁中部均设置有固定条,两个固定条的一端设置在对应的回填刮板上,两个固定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设置在两个第二挡板的上侧壁后端,两个回填刮板呈v字形设置且前端的距离大于后端的距离。

26、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间距调节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通过安装柱设置在车架本体上;

27、每个导流槽的前端均设置有滑块,每个滑块上均设置有与支撑杆相适配的滑孔,多个滑块均套设在支撑杆上;

28、每个滑块上均设置有第四顶紧螺栓。

29、进一步的是,所述倾斜板的中下部设置有第二矩形开口;

30、所述第二矩形开口内设置有辊轴,所述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二矩形开口的宽度且与倾斜板的上表面相切,所述辊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横杆设置套管上;

31、所述辊轴的左右两端与第一滚筒左右两端分别通过链传动结构连接;

32、所述辊轴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锥形凸点。

33、进一步的是,所述车架本体的前端对称设置有把手杆。

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35、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车架本体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多个开槽结构进行开沟,通过设置的多个导流槽便可一次性放置多个水稻秧条,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多个水稻秧条沿对应的导流槽移动,通过多个放秧结构将多个水稻秧条栽至开好的沟槽内,再通过设置的填埋结构将沟槽进行回填,确保水稻秧条完全被固定在实现插秧的目的,一次性便可完成一个品种的多列插秧,有效提高移栽种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投入。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包括车架本体(1),所述车架本体(1)的前端下方设置有驱动轴(2)且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轮(3),所述车架本体(1)的后端下方设置有从动轴(4)且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动轮(5),所述驱动轴(2)与从动轴(4)之间传动连接,所述车架本体(1)的前端上方设置有驱动装置(6)且与驱动轴(2)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1)的中后部设置有支撑平台(7),所述支撑平台(7)包括水平板(71)和倾斜板(72),所述水平板(71)的后端与倾斜板(72)的上端相连且连接处做圆角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滚筒(12)、第二滚筒(13)、无头传送带(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结构(9)包括开槽端部(91)、两个挡泥板(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距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杆(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秧结构(10)包括第一圆形压板(101)、第二圆形压板(102),所述第一圆形压板(101)与第二圆形压板(102)之间设置有连接管(103),所述连接管(103)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圆形压板(101)、第二圆形压板(1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结构(11)包括两个回填刮板(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调节结构包括支撑杆(28),所述支撑杆(28)的两端均通过安装柱(29)设置在车架本体(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72)的中下部设置有第二矩形开口(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1)的前端对称设置有把手杆(3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试验田的水稻插秧装置,该装置针对多份水稻品种可批量种植,实现多列一次性插秧,有效提高移栽种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投入。该插秧装置包括车架本体、驱动轴、驱动轮、从动轴、从动轮,车架本体上设置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置有多个导流槽,支撑平台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支撑平台上的后方设置有多个开槽结构;每个开槽结构的上方均设置有放秧结构,每个开槽结构的后端均设置有填埋结构,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车架本体移动,带动多个开槽结构进行开沟,驱动组件驱动多个水稻秧条移动,多个放秧结构将多个水稻秧条栽至开好的沟槽内,再通过设置的填埋结构将沟槽进行回填,有效提高移栽种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投入。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龙,段红霞,高崇峰,罗涛,毛豪仁,刘乾坤,王建平,孙华,吴丽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