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通道的驱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1093发布日期:2024-03-12 21:2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料通道的驱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牧养殖用驱鸟设备相关,尤其涉及一种饲料通道的驱鸟装置。


背景技术:

1、养殖场建造多为搭建棚舍,棚舍的墙体与顶棚之间留有足够的通风区域,经常会有鸟类通过此通风区域进入到棚舍中盗食饲料,同时,鸟类的身上会携带多种病毒和细菌,而增加养殖场里的家畜和家禽被感染的风险,导致养殖户要花较大的精力去做防疫工作,为了降低鸟类对防疫工作的影响,驱鸟装置应运而生。

2、目前现有技术中,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2122289536.8公开了一种养殖场驱鸟装置,通过反光镜将太阳光进行反射,也有助于驱鸟;通过基座周围连杆上的驱鸟风车遇风将会转动,有助于驱赶基座周围的鸟或鼠,提高整体驱鸟效率。然而,通过反光原理驱鸟时,反光装置的转动或闪烁,可能会影响人工的视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同时也给奶牛带来应激,且通过风力驱鸟在很大程度上受风力大小限制,如无风天气时,不能达到驱鸟效果。

3、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反光原理驱鸟会影响人工的视线、给奶牛带来应激以及风力驱鸟会受风力大小限制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饲料通道的驱鸟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反光原理驱鸟会影响人工的视线、给奶牛带来应激以及风力驱鸟会受风力大小限制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提供一种饲料通道的驱鸟装置,包括:

4、基座单元,所述基座单元设置于水平面;

5、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端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转动端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外部,并与所述基座单元转动连接;

6、壳单元,所述壳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作用下转动;

7、若干传动单元,若干所述传动单元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内部;

8、两第二驱动单元,两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单元运动;

9、两反光单元,两所述反光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转动连接,用于产生反光驱逐飞禽以及在所述传动单元的作用下进行伸缩;

10、若干遮挡单元,若干遮挡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外部,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传动单元的作用下进行运动以遮挡或露出所述反光单元;

11、若干激光单元,若干所述激光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外部,用于产生激光驱逐飞禽;

12、两探测单元,两所述探测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外部,用于探测有无飞禽靠近;

13、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顶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激光单元、所述探测单元连接,用于提供电能。

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单元包括:

15、第一壳元件,所述第一壳元件设置于水平面,所述第一壳元件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端;

16、第一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元件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转动端转动连接;

17、若干第一支撑元件,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元件的外部的顶端连接;

18、稳固元件,所述稳固元件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第二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转动元件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转动端转动连接,用于稳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转动端。

1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

20、第二转动元件,所述第二转动元件的底端与所述基座单元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元件的顶端凸出所述基座单元设置,并与所述壳单元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壳单元转动;

21、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单元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传动连接,并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动元件转动;

22、第一传动元件,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作用下传动;

23、第二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传动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传动元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转动元件转动。

2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单元包括:

25、第二壳元件,所述第二壳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壳元件的外部设置有所述遮挡单元、所述激光单元和所述探测单元,所述第二壳元件的内部设置有所述传动单元、所述反光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作用下转动;

26、盖元件,所述盖元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壳元件的顶端,并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

27、若干第三转动元件,若干所述第三转动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元件的内部的底端,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转动连接;

28、若干第四转动元件,若干所述第四转动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元件的内部的底端,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三转动元件的一侧,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转动连接;

29、若干第五转动元件,若干所述第五转动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盖元件的底端,且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三转动元件相对应,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转动连接;

30、若干第六转动元件,若干所述第六转动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盖元件的底端,且分别与若干所述第四转动元件相对应,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转动连接。

3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

32、第七转动元件,所述第七转动元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内部;

33、两第一连杆元件,两所述第一连杆元件上下对称设置,两所述第一连杆元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转动元件的底端、顶端连接;

34、两连接元件,两所述连接元件上下对称设置,两所述连接元件的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杆元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遮挡单元连接;

35、两第二连杆元件,两所述第二连杆元件上下对称设置,两所述第二连杆元件的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元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36、两第八转动元件,两所述第八转动元件上下对称,两所述第八转动元件的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杆元件的第二端连接,两所述第八转动元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壳单元转动连接;

37、两第三连杆元件,两所述第三连杆元件上下对称设置,且位于两所述第一连杆元件之间,两所述第三连杆元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转动元件连接;

38、两第四连杆元件,两所述第四连杆元件上下对称设置,两所述第四连杆元件的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杆元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39、两第九转动元件,两所述第九转动元件的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四连杆元件的第二端连接,两所述第九转动元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反光单元转动连接;

40、两第三传动元件,两所述第三传动元件上下对称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七转动元件连接,并分别与另一所述传动单元的所述第三传动元件传动连接;

41、第四传动元件,所述第四传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七转动元件的底端,并与一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传动连接。

4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

43、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

44、第五传动元件,所述第五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并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传动连接。

4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单元包括:

46、第二支撑元件,所述第二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内部;

47、反光元件,所述反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外端面,用于产生反光驱逐飞禽;

48、若干第十转动元件,若干所述第十转动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顶端、底端,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转动连接,用于在所述传动单元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支撑元件进行伸缩。

4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单元包括:

50、遮挡元件,所述遮挡元件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外部,并与对应的所述传动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传动单元的作用下进行运动以遮挡或露出所述反光单元。

5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单元包括:

52、激光元件,所述激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外部,并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用于产生激光驱逐飞禽。

5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单元包括:

54、探测元件,所述探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外部,并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用于探测有无飞禽靠近。

5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包括:

56、供电元件,所述供电元件设置于所述壳单元的顶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激光单元、所述探测单元连接,用于提供电能。

57、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58、利用反光单元、遮挡单元、传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配合使用可对飞禽进行驱逐的同时关闭反光单元,从而在无飞禽经过时关闭反光单元,降低了安全风险以及对奶牛的应激;利用激光单元进一步对飞禽进行驱逐处理,以增加驱逐效果;利用第一驱动单元对反光单元和激光单元的角度进行调整,进一步增加驱逐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