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3604发布日期:2023-07-28 03:4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1、授权公告号为cn 216853474u的实用新型专利是本申请人发明的一种水产养殖用的增氧装置,包括进水模块、气液混合模块、进氧管以及出水管,气液混合模块由混合罐体及上升水柱管组成,混合罐体与上升水柱管竖直间隔设置,且混合罐体的底部与上升水柱管的底部相通连接,该混合罐体的顶端分别相通连接一个所述进水模块及一个进氧管,混合罐体内腔的上部固定安装一个分水器,上升水柱管的顶部末端连接一个出水管。该实用新型的水体通过分水器在混合罐体内分散形成瀑布水流,在一定压力氧气的作用下,水体向侧面的上升水柱管方向流动并上升,而上升水柱管内上升水柱的落压差又可使水体与氧气在分水器下方的混合罐体内充分且快速混合。

2、然而,该增氧装置的上升水柱管固定连接于混合罐体的旁侧,使得整个增氧装置的重心偏离混合罐体,这导致增氧装置无法稳定地支撑于平面上,容易发生倾倒现象,不便于运输及存储放置,且在安装时需要有人将增氧装置扶正或者采用定位件将增氧装置暂时定位,增加了安装难度。另外,该增氧装置不具有杀菌功能,水质在通过该增氧装置后还需要进行杀菌,增加了水质处理的工序。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增氧装置容易发生倾倒现象,不便于运输及存储放置,且增加安装难度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进水模块、气液混合模块、进氧管以及出水管,所述气液混合模块由混合罐体及上升水柱管组成,所述混合罐体的顶端分别相通连接一个所述进水模块及一个所述进氧管,该混合罐体内腔的上部固定安装一个分水器,所述上升水柱管从所述混合罐体的顶面中部竖直向下穿设于所述混合罐体的内腔,该上升水柱管贯穿所述分水器并延伸至所述混合罐体的下部,所述上升水柱管的底部为镂空结构与所述混合罐体的内腔相通,所述上升水柱管的顶部末端连接一个所述出水管。

4、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上升水柱管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沿着纵向上延伸布置的紫外线杀菌灯。

5、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混合罐体的顶面上安装有紫外线灯控制箱,所述上升水柱管的顶面上还设有若干紫外线灯管维护口。

6、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混合罐体的底部固定设有一个支撑平板。

7、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混合罐体的中下部设有一个水位观察窗。

8、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进氧管从所述混合罐体的顶面竖直穿设在混合罐体的内腔,所述进氧管的上部侧面设有一个进氧气口,所述进氧气口处安装一个进气阀;所述进氧管的上部末端与所述出水管相通连接,且设有一个向内半排气阀。

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增氧装置还包括一个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水管相通连接,下端则与所述混合罐体相通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上部设有一个向内全排气阀;所述排气管的中下部侧面还设有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备用排气口,该备用排气口上安装有向外全排气阀。

10、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1、1、该结构的增氧装置,上升水柱管从混合罐体的顶面中部竖直向下贯穿于混合罐体的内腔,并且上升水柱管的底部成镂空结构与混合罐体的内腔相通。故本实用新型的增氧装置,其整体重心集中于混合罐体的中心线上,可稳定地支撑于平面上,且体积减小,方便运输及存储放置,而且安装时不需要扶正或借助其他工具定位,安装便捷。

12、2、该结构的增氧装置,在上升水柱管内部增设了多个紫外线杀菌灯,可在水体与氧气充分且快速混合以提高溶氧量的同时,对水体进行杀菌,节省了后续增加对水体进行杀菌的步骤,有效提升水体处理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进水模块、气液混合模块、进氧管以及出水管,所述气液混合模块由混合罐体及上升水柱管组成,所述混合罐体的顶端分别相通连接一个所述进水模块及一个所述进氧管,该混合罐体内腔的上部固定安装一个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水柱管从所述混合罐体的顶面中部竖直向下穿设于所述混合罐体的内腔,该上升水柱管贯穿所述分水器并延伸至所述混合罐体的下部,所述上升水柱管的底部为镂空结构与所述混合罐体的内腔相通,所述上升水柱管的顶部末端连接一个所述出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水柱管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沿着纵向上延伸布置的紫外线杀菌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体的顶面上安装有紫外线灯控制箱,所述上升水柱管的顶面上还设有若干紫外线灯管维护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体的底部固定设有一个支撑平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体的中下部设有一个水位观察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氧管从所述混合罐体的顶面竖直穿设在混合罐体的内腔,所述进氧管的上部侧面设有一个进氧气口,所述进氧气口处安装一个进气阀;所述进氧管的上部末端与所述出水管相通连接,且设有一个向内半排气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水管相通连接,下端则与所述混合罐体相通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上部设有一个向内全排气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中下部侧面还设有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备用排气口,该备用排气口上安装有向外全排气阀。


技术总结
一种改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进水模块、气液混合模块、进氧管以及出水管,气液混合模块由混合罐体及上升水柱管组成,混合罐体的顶端分别相通连接进水模块及进氧管,混合罐体内腔的上部固定安装分水器,上升水柱管从混合罐体的顶面中部竖直向下穿设于混合罐体的内腔,上升水柱管贯穿分水器并延伸至混合罐体的下部,上升水柱管的底部为镂空结构与混合管体的内腔相通,上升水柱管的顶部末端连接出水管。该结构的增氧装置,上升水柱管从混合罐体的顶面中部竖直向下贯穿于混合罐体的内腔,并且底部成镂空结构与混合罐体的内腔相通。整体重心集中于混合罐体的中心线上,可稳定地支撑于平面上,且体积减小,方便运输及存储放置,安装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祥,杜聪致,汤爱萍,念小弟,陈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渔丰渔业贸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