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0650发布日期:2023-07-20 12:4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栽,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


背景技术:

1、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在人工进行栽培食用菌时需要使用到栽培容器,现有技术的食用菌栽培容器在使用时存在加湿不均匀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包括:圆形箱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顶端通过轴承与圆形箱底部活动连接,并穿过轴承内圈延伸至圆形箱内,并套接有若干个均匀环形板,所述环形板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栽培盒,所述圆形箱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设置有l形水管,所述l形水管靠近底端处安装有水泵,所述圆形箱内靠近右侧处开设有水槽,所述l形水管左端依次贯穿水箱左侧内壁和圆形箱右壁与水槽内部相连通,所述圆形箱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右端贯穿圆形箱右侧内壁,所述导水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雾化喷头,所述圆形箱左壁靠近上方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粗管,所述圆形箱右侧内壁靠近下方处开设有进风槽,所述粗管内壁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网,所述第一防尘网右壁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扇叶。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水箱顶部开设有注水孔。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网,可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粗管左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板,可在平常状态下关闭,放置其与无动力风帽之间形成空气流通,从而保证圆形箱内部的空气流通。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箱前壁安装有活动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圆形箱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箱顶部靠近左侧处安装有无动力风帽,可在平常状态下,外部有气流通过是将圆形箱内的空气导出,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包括圆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箱的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圆形箱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轴承的内圈延伸至所述圆形箱内,并套接有若干个均匀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栽培盒,所述圆形箱内设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设置有l形水管,所述l形水管靠近其底端处安装有水泵,所述圆形箱内靠近右侧处开设有水槽,所述l形水管的左端依次贯穿所述水箱的左侧内壁、圆形箱的右壁与所述水槽内部相连通,所述圆形箱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右端贯穿所述圆形箱的右侧内壁,所述导水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雾化喷头,所述圆形箱的左壁靠近其上方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粗管,所述圆形箱的右侧内壁靠近其下方处开设有进风槽,所述粗管内壁靠近其左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网,所述第一防尘网的右壁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扇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顶部开设有注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管的左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箱的前壁安装有活动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箱的顶部靠近其左侧处安装有无动力风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其包括圆形箱,圆形箱的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顶端通过轴承与圆形箱底部活动连接,并穿过轴承内圈延伸至圆形箱内,并套接有若干个均匀环形板,环形板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栽培盒,圆形箱有水箱,水箱内设置有L形水管,L形水管靠近底端处安装有水泵,圆形箱内靠近右侧处开设有水槽;本技术通过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技术具有通风效果好和加湿均匀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曾洋,李心婳,周童,杨舒涵,杨宇平,汪贺,宋庆玲,严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曾洋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