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山流石滩植物栽培驯化苗床

文档序号:34019291发布日期:2023-04-30 01:3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山流石滩植物栽培驯化苗床

本技术属于植物学,具体涉及一种高山流石滩植物栽培驯化苗床。


背景技术:

1、植物栽培种植往往采用育苗床(地床)、育苗架(台床)两种主要种植方式。在使用育苗床(地床)期间,由于苗床底部和土壤界面联通,苗床基质水分垂直运输和通气性通常优于育苗架(台床)培养。因育苗床(地床)可直接利用裸露土地进行栽培种植,不需要投入过多设施条件,在栽培种植区域应用广泛。

2、现阶段育苗床(地床)栽培种植植物,技术手段和方式多集中于开沟起垄的宽度、大小,对于栽种植物选择性较差,尤其对于具有特殊生长环境的高山流石滩植物,往往很难移栽成活。其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几点:

3、1. 高山流石滩植物生长环境区域通常位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山地,原生土壤基质多为经风化后形成的砾石所覆盖瘠薄壤土,植物根系(或地下的根状茎)沿砾石缝隙延伸极深,根冠比往往达到2-3甚至5以上。普通的育苗床(地床),表面透气较好,但到达苗床底部以后,植物根系往往较难继续深入生长。

4、2. 高山流石滩植物生长区域多为表面砾石覆盖的流石滩区域,生长基质透气性极佳,即使遭逢骤降暴雨,也很难形成积水或内涝,保障了其根系(或根状茎)的呼吸作用顺畅。普通的育苗床(地床),由于缺乏大型机械深耕,苗床底部通常透气性较差,在大量灌溉或过度降雨发生时,极易积水,导致高山流石滩植物根系呼吸受阻,继而死亡。

5、3. 高山流石滩植物生长区域多为高山岩石缝隙,植株生长的地表面通气性良好,该区域也作为植物生长的关键部位,叶芽、花芽发育均集中于此。此外,以石灰岩为母质发育的流石滩区域,白色的表面具有强烈的反光性,其地面温度往往较低,有效保护了高山植物稚嫩的营养器官,降低了高温对其的损伤。普通的育苗床(地床),其湿度较大,加之土壤携带病菌较多,而高山流石滩植物与栽培基质的结合面,往往由于湿度过高容易发生病变,导致植株死亡。又因为普通的育苗床(地床)表面多为深色壤土性基质,在光照强烈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温度积累,导致土温过高,对高山流石滩植物组织(叶片、根系)产生灼伤,导致其死亡。

6、4. 高山流石滩植物适应低温、大风环境,即使在雨季,也只是有少量水雾凝结在叶片表面,为植物提供水分补给。而普通的育苗床(地床),与周围环境空气对流较差,易形成局部环境高温,抑制植物生长,传统灌溉往往采用喷管或人工补水方式进行补水,而高山流石滩植物叶片通常被毛,喷灌后会有大量水珠长时间残留在植物叶片上,会引起植物病虫害的大量发生,造成种植植物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专利针对普通的育苗床(地床)在栽培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缺点,设计了一种高山流石滩植物栽培驯化苗床,通过调整苗床基质结构,引导植物根系发育生长,同时有效疏导水分;改善苗床表面结构,降低苗床表面温度;打通苗床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合理降低苗床环境温度;以及合理化使用滴灌措施,减少植物叶片受到的不良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苗床基础结构、栽培基质、排水系统、供水系统,所述苗床基础结构包括苗床底部,苗床底部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地上部分砌体和地下部分砌体,所述栽培基质从上至下依次为表面层、营养层、下部透水层以及底部透水层,所述表面层和营养层设置于地上部分砌体内部,所述下部透水层以及底部透水层设置于地下部分砌体内部,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以及设置于苗床底部的沙沟,所述排水管以一定倾角设置于地上部分砌体内部的底层,且排水管水平位置较低的一端延伸至地上部分砌体外部。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苗床底部原土找平,保障填充基质同土壤界面有效联通,便于壤内水分垂直运输;地下部分块石砌筑可保障基质同土壤间水分水平运输,提高苗床透水效果;地上部分免烧砖砌筑保障内部基质稳固。底部透水层采用块石铺设,最大程度提高苗床透水效果;下部透水层保障苗床上部基质内水分能有效下渗,避免营养层积水影响植物根系发展;营养层主要保障植物根系生长,同时添加陶粒增加透气性,提高栽培基质通气效果;表面层能有效保障表水下渗,不在植物生长区淤积,同时反射阳光,降低基质表面温度,保护高山流石滩植物生长。排水管主要针对营养层基质增加排水效果,防止营养层积水;土工布主要用于包裹排水管,防止基质掉入排水管内形成阻塞;沙沟主要用于苗床底部无法及时下渗的多余水分排出。供水系统有效减少了高山流石滩植物叶片表面受到的损伤,同时有效排水也保障了该系统在冬季冰冻条件下的使用安全。

5、本实用新型结合高山流石滩植物自身生长特性及生理特性,有效解决了传统普通的育苗床(地床)在栽培种植该类植物方面的缺陷,对于在高山流石滩地区普遍生长的高山花卉资源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研究等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山流石滩植物栽培驯化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苗床基础结构、栽培基质、排水系统、供水系统,所述苗床基础结构包括苗床底部(1),苗床底部(1)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地上部分砌体(3)和地下部分砌体(2),所述栽培基质从上至下依次为表面层(4)、营养层(5)、下部透水层(6)以及底部透水层(7),所述表面层(4)和营养层(5)设置于地上部分砌体(3)内部,所述下部透水层(6)以及底部透水层(7)设置于地下部分砌体(2)内部,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8)以及设置于苗床底部(1)的沙沟(10),所述排水管(8)以一定倾角设置于地上部分砌体(3)内部的底层,且排水管(8)水平位置较低的一端延伸至地上部分砌体(3)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山流石滩植物栽培驯化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4)上方设置有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主管(11),所述供水主管(11)与滴灌带(12)连通,所述滴灌带(12)另一端设置有末端堵水器(16),所述供水主管(11)两端分别设置有供水阀门(13)以及排水阀门(14)。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高山流石滩植物栽培驯化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带(12)靠近供水主管(11)的一端设置有分支控制阀门(15)。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山流石滩植物栽培驯化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8)上包裹有土工布(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山流石滩植物栽培驯化苗床,包括苗床基础结构、栽培基质、排水系统、供水系统,苗床基础结构包括苗床底部,栽培基质从上至下依次为表面层、营养层、下部透水层以及底部透水层,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以及设置于苗床底部的沙沟,本技术结合高山流石滩植物自身生长特性及生理特性,有效解决了传统普通的育苗床(地床)在栽培种植该类植物方面的缺陷,对于在高山流石滩地区普遍生长的高山花卉资源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研究等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浩,刘维暐,明升平,李金,杨开业,许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