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茶机方形茶叶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6067发布日期:2023-11-17 15:0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茶机方形茶叶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茶叶采摘设备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茶机方形茶叶袋结构。


背景技术:

1、茶叶袋通常与自动采茶机配合使用,自动采茶机将茶叶剪切至茶叶兜中,在茶叶将茶叶兜装满时,将茶叶兜中的茶叶倒入茶叶袋中,方便继续进行采茶。

2、相关技术中,茶叶袋通常包括固定架和袋体,固定架呈现圆环状,袋体上缝制有与固定架匹配且供固定架穿设的穿设部,固定架穿设穿设部后,使用胶水将固定架与穿设部固定,从而使固定架将袋体的袋口支撑起来。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采茶机的茶叶兜边缘通常呈现为直边,固定架为圆环状,从而使茶叶袋的袋口呈现为圆形,使直边的茶叶兜将茶叶倒入圆形的袋口,袋口与茶叶兜的边缘不完全贴合,使茶叶在转移的过程中容易散落,导致茶叶袋使用不方便,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茶叶袋使用的方便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采茶机方形茶叶袋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茶机方形茶叶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采茶机方形茶叶袋结构,包括袋体以及设置于袋体上供固定架穿设的穿设部,所述固定架呈现为方形环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半架和第二半架,所述第二半架靠近第一半架的一侧设置有插柱,所述第一半架上开设有供插柱插入并固定的柱孔。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架的形状呈现为方形环状,从而使固定架穿设穿设部时将袋体的开口处支撑为方形,从而使袋体的开口与自动采茶机的茶叶兜的开口处契合,使茶叶能够精准进入袋体内,进而提高茶叶袋收纳茶叶时的准确性,提高茶叶袋使用的方便性。将固定架分为第一半架和第二半架,从而使第一半架和第二半架分别从而穿设部的两端插入穿设部内,并使插柱插入并固定于柱孔内,进而使固定架与袋体的安装更加方便,提高第一半架与第二半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5、可选的,所述袋体上靠近穿设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将穿设部固定于固定架上的调节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架穿设于袋体上设置的穿设部内,使穿设部两端的调节带调节穿设部在固定架上的松紧程度,进而提高袋体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隔离袋体和人员手部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位于固定架靠近袋体的一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隔离板将人员的手部和袋体隔离,在人员握持采茶袋接收采茶机上采集的茶叶时,尽量避免采茶机割伤人员的手部,进而提高人员使用茶叶袋时的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隔离板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板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从而使隔离板在受到采茶机的刀片打击时,降低刀片的动量,使柔性的隔离板撞击在人员手部时的速度降低,进而提高对人员的保护。

11、可选的,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供固定架移动的移动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架在移动槽内翻转和滑移,从而改变隔离板在固定架上的角度和位置,从而使人员的手部握持在固定架上的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时均可使用,进而提高隔离板的适用性。

13、可选的,两所述调节带之间设置有用于拉紧或放松调节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用于收束和放松调节带的轮盘组件以及用于调节轮盘组件收束和放松的转动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架穿设于袋体上设置的穿设部内,使调节装置中的转动组件调整轮盘组件的转动方向,从而转动轮盘组件对穿设部两端的调节带进行收紧或放松,从而使袋体可以安装在不同规格的固定架上,进而提高袋体的适用性。

15、可选的,所述轮盘组件包括转盘、转轴、顶盖和底盖,所述转盘位于底盖内,两所述调节带均与转盘连接,所述底盖上开设有供调节带进入的进入孔,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底盖上,所述转盘上开设有供转轴穿设并固定的穿孔,所述转轴驱使转盘转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供转轴穿设的轴孔,所述顶盖盖合底盖。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调节带通过底盖上的进入孔连接在转盘上,转动转轴,从而使转轴在轴孔内带动转盘转动,从而使转盘收束或放松两调节带,从而将同一规格的袋体固定在不同规格的固定架上,进而提高袋体的适用性。通过使顶盖盖合底盖,使转轴穿设轴孔,从而使顶盖将转盘与外界隔离,进而提高对转盘和调节带连接处的保护。

17、可选的,所述转盘上分别开设有供两调节带进入的调节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上开设有供调节带进入的调节槽,从而使转盘收紧调节带时,使调节带分别缠绕在对应的调节槽中,尽量避免调节带脱离转盘,进而提高调节带与转盘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于底盖靠近顶盖的一侧,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供定位柱插入并固定的定位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柱插入并固定于定位孔内,从而将顶盖盖合于底盖上,确定顶盖与底盖的位置,使顶盖与底盖连接,进而提高顶盖与底盖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杆、转动套和限位条,所述转动套转动设置于轴孔内,所述转动套上开设有供转轴插入的插孔,所述限位条设置于转轴靠近转动套的一侧,所述转动套上开设有供限位条插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插孔互相连通,所述转动杆设置于转动套远离转轴的一侧,所述转动杆驱使转动套转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轴插入轴孔内,从而使转轴插入插孔内,使限位条插入限位槽内,从而使限位条沿转轴的周向方向将转动套限位于转轴上,转动转动杆,使转动杆带动转动套在轴孔内转动,从而使转动套带动转轴转动,使转轴带动转盘对调节带进行收束或放松,进而提高收束和放松调节带的方便性。

23、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齿纹和正向齿纹,所述转动齿纹设置于转动套靠近轴孔内壁的一侧,所述正向齿纹设置于顶盖上靠近转动齿纹的一侧,所述正向齿纹与转动齿纹沿转盘放松调节带的方向互相啮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在轴孔内转动时,使正向齿纹与转动齿纹沿转盘放松调节带的反向互相啮合,从而使正向齿纹限制转动套向放松调节带的方向转动,从而使转动套只能向收紧调节带的方向转动,尽量避免人员在需要收紧调节带时放松调节带,进而提高收紧调节带的方便性。

25、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反向齿纹,所述反向齿纹设置于顶盖上靠近转动齿纹的一侧,所述转动套于轴孔内沿长度方向滑移,所述转轴于插孔内滑移,所述限位条于限位槽内滑移,所述转动套驱使转动齿纹靠近反向齿纹,所述反向齿纹与转动齿纹沿转盘收束调节带的方向互相啮合。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转动套在轴孔内滑移,从而使转轴在插孔内滑移,使限位条在限位槽内滑移,从而使转动套带动转动齿纹靠近反向齿纹,使反向齿纹与转动齿纹沿转动收束调节带的方向互相啮合,从而使反向齿纹限制转动套向收束调节带的方向转动,从而使转动套只能向放松调节带的方向转动,尽量避免人员在需要放松调节带时收紧调节带,进而提高放松调节带时的方便性。

27、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制动部、第一吸合磁体和第二吸合磁体,所述制动部设置于顶盖上靠近转动齿纹的一侧,所述转动套驱使转动齿纹进入制动部,所述转动齿纹于制动部内同时与正向齿纹以及反向齿纹互相啮合,所述第一吸合磁体设置于制动部靠近转动齿纹的一侧,所述第二吸合磁体设置于转动齿纹靠近第一吸合磁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吸合磁体与第二吸合磁体互相吸合。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完调节带的松紧后,使转动套在轴孔内滑移,从而使转动套带动转动齿纹进入制动部,使转动齿纹分别与正向齿纹和反向齿纹同时啮合,从而限制转动套的转动,进而提高调节带调节后的稳定性。转动齿纹进入制动部时,使第一吸合磁体与第二吸合磁体互相吸合,从而将转动齿纹吸合在制动部,尽量避免转动套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制动部,进而提高转动套位于制动部时的稳定性。

29、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限位盖,所述限位盖设置于顶盖靠近转动套的一侧,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供限位盖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轴孔互相连通,所述限位盖上开设有供转动套穿设的穿设孔,所述限位盖与转动齿纹相抵。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转动套穿设限位盖上的穿设孔,并将限位盖安装在安装槽内,从而使限位盖与转动齿纹互相限位,使限位盖沿转动套的长度方向将转动套限位于轴孔内,尽量避免转动套脱离顶盖,进而提高顶盖与转动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2、1.通过使固定架的形状呈现为方形环状,从而使固定架穿设穿设部时将袋体的开口处支撑为方形,从而使袋体的开口与自动采茶机的茶叶兜的开口处契合,使茶叶能够精准进入袋体内,进而提高茶叶袋收纳茶叶时的准确性,提高茶叶袋使用的方便性;

33、2.通过将固定架穿设于袋体上设置的穿设部内,使调节装置中的转动组件调整轮盘组件的转动方向,从而转动轮盘组件对穿设部两端的调节带进行收紧或放松,从而使袋体可以安装在不同规格的固定架上,进而提高袋体的适用性;

34、3.通过使转动套在轴孔内滑移,使转动套带动转动齿纹与正向齿纹啮合,从而使转动套仅能向收束调节带的方向转动,使转动套带动转动齿纹与反向齿纹啮合,从而使转动套仅能向放松调节带的方向转动,从而限制转动套在收束或放松调节带时的转动方向,进而提高收束或放松调节带时的方便性;

35、4.通过在调节完调节带的松紧后,使转动套在轴孔内滑移,从而使转动套带动转动齿纹进入制动部,使转动齿纹分别与正向齿纹和反向齿纹同时啮合,从而限制转动套的转动,进而提高调节带调节后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