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提手式钓鱼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9476发布日期:2023-07-25 17:3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双提手式钓鱼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钓鱼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钓鱼活动中打水、养鱼、携带工具的双提手式钓鱼桶。


背景技术:

1、在钓鱼活动中,水对于保持捕获的鱼虾的生命至关重要,因此垂钓爱好者通常会携带一个桶作为养鱼的器具。而专业的钓鱼桶因为其功能的多样性,增强了钓鱼活动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2、授权公告号为cn20533729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多功能钓鱼桶,包括钓鱼桶本体、桶盖、旋转轴、拎把、铆钉、鱼竿插孔、若干出气孔、鱼料盒、拉手、插销和出水口,钓鱼桶本体的上端通过旋转轴连接桶盖,一个拎把通过铆钉可旋转连接钓鱼桶本体。

3、授权公告号为cn20494920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钓鱼桶,盖子通过合页设置在桶上并且通过合页上下翻转,一u型拉环可旋转地设置在桶体上,拉环上设置有手握部位,手握部位为多个弧形槽组成,其可以提高舒适性。

4、上述这两种单把手的钓鱼桶稳定性差,在携带过程中桶体容易晃动,导致桶内鱼儿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双把手钓鱼桶更适合远途钓鱼活动。

5、授权公告号为jp3379689b2专利文献公开了钓鱼桶,桶体的后壁分别已知有一个u形把手。把手在其两端具有用于安装至桶体的安装部和安装部之间的抓握部,其可旋转地安装至桶体。转动把手,抓握部彼此接触。抓握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可相互嵌合的凸起部和阶梯部,当使一对把手的抓握部彼此接触时,凸起部和阶梯部嵌合到彼此。

6、这一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两个把手合拢后的滑脱问题,更加方便用户手提,但是两个把手合拢后形成的握持部呈现凹凸构造,且两者之间有间隙部,手感不舒适,容易夹手,在装有水和鱼获的情况在,使用者长时间手握握持部搬运钓鱼桶会感觉手部疼痛、十分吃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具体结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更加稳定、牢靠的双提手式钓鱼桶。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双提手式钓鱼桶,包括桶体、盖体、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

3、所述盖体铰接在桶体的第一对侧的第一侧,所述桶体的第二侧设有向外突出的若干插接柱;

4、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对称方式设于所述桶体的第二对侧方向的中线两侧,每一u型提手的自由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桶体的第二对侧的两侧;

5、所述第一u型提手靠近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u型提手靠近所述第二侧;

6、所述第一u型提手的第一横向体中间设有轴向延伸的握持体,所述握持体包括与第一横向体一体的基部和弯曲壁;

7、所述弯曲壁的内侧具有沿第二对侧轴向延伸的孔腔,所述弯曲壁的自由端远离所述基部以形成连通孔腔的开口;

8、所述弯曲壁的弯曲方向设置为在所述第一u型提手处于翻转至桶体上方的状态下,所述弯曲壁朝所述第二侧凸出并向上弯曲,所述开口朝向桶体的第一侧;

9、在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所述第二u型提手同时翻转至桶体上方时,所述第二u型提手的第二横向体自所述开口嵌入所述孔腔内;

10、所述弯曲壁包绕所述第二横向体,以实现第一u型提手和所述第二u型提手的对接。

1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u型提手还包括竖向体以及竖向体和横向体之间的弧形体;

12、所述竖向体为截面呈扁形的扁平状结构,所述横向体为截面呈圆形的圆棒状结构;所述竖向体的宽度大于所述横向体,所述竖向体的厚度小于所述横向体;

13、所述弧形体的截面逐渐自圆形过渡至扁形,且厚度逐渐减小而宽度逐渐增大。

1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部和弯曲壁的外表面连为一体以呈连续曲面,所述连续曲面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弧形凹陷构造。

1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弯曲壁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提手处于翻转至桶体上方的状态下,自下侧到第二侧的周向外凸弧面。

1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握持体沿第一横向体轴向方向的两端设有限位凸起;

17、所述限位凸起突起于所述连续曲面且沿连续曲面的弯曲方向延伸。

1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桶体的第二对侧的两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沿第一对侧方向贯穿的安装孔;

19、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的端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在内的颈部和在外的限位头部;

20、所述颈部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孔径,以使其可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入到所述安装座的内侧;

21、所述限位头部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孔径,以使其被限制在所述安装座的内侧。

2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双提手式钓鱼桶,包括桶体、位于桶体两侧的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

23、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可翻转至桶体上方以使两者的横向体相互靠拢;

24、所述第一u型提手的第一横向体中间设有轴向延伸的握持体,所述握持体包括与第一横向体一体的基部和弯曲壁;

25、所述弯曲壁的内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孔腔,所述弯曲壁的自由端远离所述基部以形成连通孔腔的开口;

26、所述弯曲壁的弯曲方向设置为在第一横向体处于桶体上方的状态下,所述弯曲壁朝第二u型提手所在侧凸出并向上弯曲,所述开口朝向背离第二u型提手所在侧;

27、所述第二u型提手的第二横向体自所述开口嵌入所述孔腔内,所述弯曲壁包绕所述第二横向体,以实现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所述第二u型提手的对接。

2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对称方式设于所述桶体的第二对侧方向的中线两侧,每一u型提手的自由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桶体的第二对侧的两侧。

2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桶体的第二对侧的两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沿第一对侧方向贯穿的安装孔;

30、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的端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在内的颈部和在外的限位头部;

31、所述颈部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孔径,以使其可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入到所述安装座的内侧;

32、所述限位头部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孔径,以使其被限制在所述安装座的内侧。

3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弯曲壁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提手处于翻转至桶体上方的状态下,自下侧到第二侧的周向外凸弧面;

34、所述基部和弯曲壁的外表面连为一体以呈连续曲面,所述连续曲面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弧形凹陷构造。

3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盖体;

36、所述盖体的一端铰接在桶体的第一侧,且另一端相对桶体离合以实现盖体的启闭;

37、所述桶体的第二侧设有若干插接柱,所述盖体靠近第二侧的顶部设有投鱼孔。

3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双提手式钓鱼桶,包括桶体、盖体、沿桶体第一对侧相对设置的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

39、所述桶体第一对侧的最大相对长度大于第二对侧的最大相对宽度;

40、所述盖体的一端铰接在桶体的第一侧,且另一端相对桶体离合以实现盖体的启闭;

41、所述桶体的第二侧设有工具插接部,所述盖体靠近第二侧的顶部设有投鱼孔;

42、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对称方式设于所述桶体的第二对侧方向的中线两侧,每一u型提手的自由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桶体的第二对侧的两侧;

43、所述第一u型提手靠近第一对侧的第一侧,所述第二u型提手靠近第一对侧的第二侧;

44、所述第一u型提手的第一横向体中间设有轴向延伸的握持体,所述握持体包括与第一横向体一体的基部和弯曲壁;

45、所述弯曲壁的内侧具有沿第二对侧轴向延伸的孔腔,所述弯曲壁的自由端远离所述基部以形成连通孔腔的开口;

46、所述弯曲壁的弯曲方向设置为在所述第一u型提手处于翻转至桶体上方的状态下,所述弯曲壁朝所述第二侧凸出并向上弯曲,所述开口朝向桶体的第一侧;

47、在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所述第二u型提手同时翻转至桶体上方时,所述第二u型提手的第二横向体自所述开口嵌入所述孔腔内;

48、所述弯曲壁包绕所述第二横向体,以实现述第一u型提手和所述第二u型提手的对接。

4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弯曲壁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提手处于翻转至桶体上方的状态下,自下侧到第二侧的周向外凸弧面;

50、所述基部和弯曲壁的外表面连为一体以呈连续曲面,所述连续曲面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弧形凹陷构造。

5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桶体的第二对侧的两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沿第一对侧方向贯穿的安装孔;

52、所述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的端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在内的颈部和在外的限位头部;

53、所述颈部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孔径,以使其可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入到所述安装座的内侧;

54、所述限位头部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孔径,以使其被限制在所述安装座的内侧。

5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与单提手的结构相比,双提手的结构在两者向上翻转并被同时握持时,桶体的转动被限制,因此不会发生晃动更加稳定。而且两个提手构建三角形构造,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双提手的连接点所承受的作用力小,连接的可靠性也进一步增强。弯曲壁包绕第二横向体实现了第一u型提手和第二u型提手的对接,从而更加方便用户同时握持两个提手,避免提手的滑脱。在利用钓鱼桶进行高处打水时,将绳索系在对接后的握持体上,系绳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