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竿稍灯、浮漂搭配件及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7818发布日期:2023-12-30 08:2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竿稍灯、浮漂搭配件及浮漂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钓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竿稍灯、浮漂搭配件及浮漂。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的爱好者越来越多,现有的渔具也种类繁多,并且很多垂钓者喜欢在夜间进行垂钓,传统的浮标没有发光等夜间实用的功能,在夜间或者光纤不好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其他光源才能看清,这给夜间垂钓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看不太清浮标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垂钓体验。现有技术中也有可以夜间发光的浮漂,但是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现有的发光浮漂通常是将光源内置在浮漂的漂身内,当电池点亮耗尽时不方便更换电池,另一方面,光源的发光颜色只有一种,只有点亮和熄灭两种状态,这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中垂钓者的垂钓需求,另外,如果垂钓者有多个钓鱼竿时,需要在每个钓鱼竿上都配备可发光的浮漂,不能共用,这样会显得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竿稍灯、浮漂搭配件及浮漂。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包括透明且内部中空的外壳、电路板、可变色的光源、内塞和电池,所述外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电路板和光源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塞设置在所述外壳另一端的开口内,所述内塞的中部贯通设置有通孔,且所述电池的一端插入所述外壳另一端并穿过所述内塞内的通孔并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引脚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控制电路,所述光源控制电路与所述光源电连接,并可控制所述光源发光变色。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通过在所述外壳内设置电路板和光源,并通过所述内塞插入所述电池,这样所述电路板上的光源控制电路即可控制所述光源的点亮状态及颜色切换,操作非常方便,能很好满足实际中垂钓者的垂钓需求,也方便更换电池,并且所述外壳设置有开口的一端可以方便与外部载体连接,从而方便多个钓具上切换使用,不需要每个钓具都配备发光的浮漂,大大提高了垂钓者的垂钓体验。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光源一体化设置,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外壳封闭的一端,所述电路板的导电引脚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且所述电路板的两个导电引脚分别伸入所述内塞并与所述电池的正负极对应电连接。

6、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光源一体化设置,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安装,可以直接将电路板和电源一并插入所述外壳内,另一方面,一体化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光源控制电路与所述光源之间接触的稳定性。

7、进一步:所述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u1、电容c2和磁感应开关u2,所述磁感应开关u2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磁感应开关u2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磁感应开关u2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器u1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光源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光源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接地端接地,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光源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光源的公共端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

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磁感应开关u2可以通过放置磁铁等部件在周围磁场发生变化时切换导通状态,并由所述主控制器u1的三个输出端的电平来控制所述光源的发光状态以及颜色变换,操作简单,切换方便。

9、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开口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外壁载体连接的连接部。

10、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连接部,可以比较方便将整个钓具发光组件与外部的钓具进行组装连接,大大提高安装的便捷性。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变色的竿稍灯,包括内部中空的竿稍灯本体和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所述竿稍灯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匹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连接槽,并与所述连接槽可拆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变色的浮漂搭配件,包括台阶管和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所述台阶管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匹配的开口,且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台阶管的一端,并与所述台阶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变色的浮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和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所述漂脚的上端与所述漂身的下端连接,所述漂尾的下端与所述漂身的上端连接,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外壳外的一端与所述漂尾的上端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变色的浮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和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所述漂脚的上端与所述漂身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外壳外的一端从所述漂身的上端伸入所述漂身内,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漂身的上端口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漂尾的下端与所述外壳封闭的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且内部中空的外壳(1)、电路板(2)、可变色的光源(3)、内塞(4)和电池(5),所述外壳(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电路板(2)和光源(3)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内塞(4)设置在所述外壳(1)另一端的开口内,所述内塞(4)的中部贯通设置有通孔,且所述电池(5)的一端插入所述外壳(1)另一端并穿过所述内塞(4)内的通孔并与所述电路板(2)的导电引脚电连接,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光源控制电路,所述光源控制电路与所述光源(3)电连接,并可控制所述光源(3)发光变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与所述光源(3)一体化设置,且所述光源(3)位于所述电路板(2)靠近所述外壳(1)封闭的一端,所述电路板(2)的导电引脚位于所述电路板(2)的另一端,且所述电路板(2)的两个导电引脚分别伸入所述内塞(4)并与所述电池(5)的正负极对应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u1、电容c2和磁感应开关u2,所述磁感应开关u2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磁感应开关u2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磁感应开关u2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器u1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光源(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光源(3)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接地端接地,所述主控制器u1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光源(3)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池(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光源(3)的公共端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开口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外壁载体连接的连接部。

5.一种可变色的竿稍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竿稍灯本体(11)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所述竿稍灯本体(1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匹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连接槽,并与所述连接槽可拆卸连接。

6.一种可变色的浮漂搭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台阶管(21)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所述台阶管(2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匹配的开口,且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台阶管(21)的一端,并与所述台阶管(2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7.一种可变色的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尾(31)、漂身(32)、漂脚(33)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所述漂脚(33)的上端与所述漂身(32)的下端连接,所述漂尾(31)的下端与所述漂身(32)的上端连接,所述电池(5)位于所述外壳(1)外的一端与所述漂尾(31)的上端连接。

8.一种可变色的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尾(31)、漂身(32)、漂脚(33)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所述漂脚(33)的上端与所述漂身(32)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池(5)位于所述外壳(1)外的一端从所述漂身(32)的上端伸入所述漂身(32)内,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漂身(32)的上端口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漂尾(31)的下端与所述外壳(1)封闭的一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变色的钓具发光组件、竿稍灯、浮漂搭配件及浮漂,钓具发光组件包括透明且内部中空的外壳、电路板、可变色的光源、内塞和电池,外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电路板和光源分别设置在外壳内,内塞设置在外壳另一端的开口内,内塞的中部贯通设置有通孔,且电池的一端插入外壳另一端并穿过内塞内的通孔并与电路板的导电引脚电连接,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控制电路,光源控制电路与光源电连接。通过光源控制电路即可控制光源的点亮状态及颜色切换,操作非常方便,能很好满足实际中垂钓者的垂钓需求,也方便更换电池,并且外壳设置有开口的一端可以方便与外部载体连接,从而方便多个钓具上切换使用,大大提高了垂钓者的垂钓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小玉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