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88571发布日期:2023-10-11 11:2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虫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捕虫器材,尤其是涉及一种捕虫器。


背景技术:

1、捕虫器能够捕捉蟑螂等害虫,目前的捕虫器的结构大多设置有一个盒体,在盒体侧面设置通道,通道内设置能进不能出的单向门,捕捉蟑螂时,在盒体内部设置蟑螂引诱剂或者灭杀剂,蟑螂通过单向门进入到盒体内部后就无法逃出,捕获一定数量的蟑螂后,将整个捕虫器进入水里淹死蟑螂,或者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蟑螂死后打开捕虫器的盖子,将死去的蟑螂倒出并清洁捕虫器。

2、现有的捕虫器在清理蟑螂时,由于需要全部浸没在水中淹死蟑螂,或者暴晒蟑螂,导致在这过程中捕虫器无法使用,且蟑螂死后还需要对蟑螂尸体进行处理,采用淹死蟑螂的方法时,还需要清洁、晾干捕虫器,不仅存在蟑螂清理难的问题,而且对操作者,特别是一些惧怕蟑螂的人们非常不友好,因此急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捕虫器,通过设置可替换的储存盒,当蟑螂诱捕完成后可以将进入储存盒内的蟑螂连带着储存盒一起处理,无需重复使用,便于蟑螂的清洁。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捕虫器,包括诱捕盒和储存盒,所述诱捕盒内部设有集合腔,所述诱捕盒外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门,所述诱捕盒外侧与集合腔通过第一单向门连通或阻断,所述储存盒位于诱捕盒侧面,所述储存盒侧面设有连通储存盒内部的缺口,所述缺口正对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门,所述储存盒内部与集合腔通过第二单向门连通或阻断。

4、述诱捕盒包括下壳组件和盖合在下壳组件上部的上壳,所述下壳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部设有第一分隔筋和第二分隔筋,所述集合腔与第一通道通过第一分隔筋和第二分隔筋围成,所述第二通道位于第二分隔筋内,所述储存盒侧面抵接第二分隔筋外侧。

5、所述集合腔内部设有中心柱,所述上壳包括限位套,所述中心柱上端能够插入限位套内,所述中心柱外侧与限位套内壁紧配。

6、所述第一单向门与第一通道内壁铰接且铰接点位于第一单向门上部两侧,所述第一单向门从上往下朝集合腔倾斜设置。

7、所述第二单向门与第二通道铰接,所述第二单向门能够朝储存盒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通道内侧设有挡块,所述第二单向门朝集合腔的一侧能够抵接挡块,所述挡块用于限制第二单向门朝集合腔转动。

8、所述缺口处可拆卸盖合有隔板,所述储存盒上部设有导向孔,所述隔板能够插入导向孔内并盖合缺口,所述缺口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正对导向孔,所述隔板两侧插入限位槽内限位。

9、所述第二分隔筋侧面设有限位孔,所述储存盒侧面设有与限位孔对应的凸筋,所述凸筋能够插入限位孔内限位,所述凸筋与限位孔紧配。

10、所述储存盒侧面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位于储存盒朝第二分隔筋的一侧。

11、所述储存盒下部为开口,所述储存盒下部盖合有盖板,所述第二分隔筋侧面设有支撑板,所述储存盒位于支撑板上部。

12、所述储存盒上部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单向门和第二单向门表面均设有多个通孔。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储存盒与诱捕盒的分体式连接,能够实现储存盒的可替换式设计,使得在清理蟑螂时,只需将整个储存盒连着内部的蟑螂一起浸没在水里或直接在太阳下暴晒,当蟑螂都死后,直接丢弃储存盒,无需在清洁蟑螂尸体,不仅操作方便、效率高,而且还可以防止使用者直接接触蟑螂尸体,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当需要更换储存盒时,将隔板从导向孔插入限位槽内,用于盖合缺口,此时即使将储存盒取下,其内部的蟑螂也无法跑出,通过隔板与导向孔、限位槽的配合,能够对隔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再处理储存盒时,隔板打开导致蟑螂跑出;

15、2、通过中心柱与限位套的配合,不仅使得上壳与下壳组件连接更加可靠,还便于上壳与下壳组件的分离,从而便于在集合腔内部添加诱捕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盒(1)和储存盒(6),所述诱捕盒(1)内部设有集合腔(23),所述诱捕盒(1)外侧设有第一通道(24)和第二通道(28),所述第一通道(24)内设有第一单向门(3),所述诱捕盒(1)外侧与集合腔(23)通过第一单向门(3)连通或阻断,所述储存盒(6)位于诱捕盒(1)侧面,所述储存盒(6)侧面设有连通储存盒(6)内部的缺口(61),所述缺口(61)正对第二通道(28),所述第二通道(28)内设有第二单向门(4),所述储存盒(6)内部与集合腔(23)通过第二单向门(4)连通或阻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盒(1)包括下壳组件和盖合在下壳组件上部的上壳(5),所述下壳组件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部设有第一分隔筋(21)和第二分隔筋(22),所述集合腔(23)与第一通道(24)通过第一分隔筋(21)和第二分隔筋(2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28)位于第二分隔筋(22)内,所述储存盒(6)侧面抵接第二分隔筋(22)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腔(23)内部设有中心柱(25),所述上壳(5)包括限位套(51),所述中心柱(25)上端能够插入限位套(51)内,所述中心柱(25)外侧与限位套(51)内壁紧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门(3)与第一通道(24)内壁铰接且铰接点位于第一单向门(3)上部两侧,所述第一单向门(3)从上往下朝集合腔(23)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门(4)与第二通道(28)铰接,所述第二单向门(4)能够朝储存盒(6)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通道(28)内侧设有挡块(29),所述第二单向门(4)朝集合腔(23)的一侧能够抵接挡块(29),所述挡块(29)用于限制第二单向门(4)朝集合腔(23)转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61)处可拆卸盖合有隔板(8),所述储存盒(6)上部设有导向孔(62),所述隔板(8)能够插入导向孔(62)内并盖合缺口(61),所述缺口(61)内壁设有限位槽(63),所述限位槽(63)正对导向孔(62),所述隔板(8)两侧插入限位槽(63)内限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筋(22)侧面设有限位孔(26),所述储存盒(6)侧面设有与限位孔(26)对应的凸筋(65),所述凸筋(65)能够插入限位孔(26)内限位,所述凸筋(65)与限位孔(26)紧配。

8.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盒(6)侧面设有多个透气孔(64),所述透气孔(64)位于储存盒(6)朝第二分隔筋(22)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盒(6)下部为开口,所述储存盒(6)下部盖合有盖板(7),所述第二分隔筋(22)侧面设有支撑板(27),所述储存盒(6)位于支撑板(27)上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盒(6)上部设有凹槽(66),所述第一单向门(3)和第二单向门(4)表面均设有多个通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捕虫器,包括诱捕盒和储存盒,诱捕盒内部设有集合腔,诱捕盒外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门,诱捕盒外侧与集合腔通过第一单向门连通或阻断,储存盒位于诱捕盒侧面,储存盒侧面设有连通储存盒内部的缺口,缺口正对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门,储存盒内部与集合腔通过第二单向门连通或阻断。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替换的储存盒,当蟑螂诱捕完成后可以将进入储存盒内的蟑螂连带着储存盒一起处理,无需重复使用,便于蟑螂的清洁。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良,俞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市专益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