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

文档序号:36592623发布日期:2024-01-06 23:0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动物实验,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


背景技术:

1、据who统计报告,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预计到2030年确诊患者将增加60%,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5年存活率已显著提高。目前约有50%的肿瘤患者采取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 rt) , rt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而rt将不可避免的引起领近器官的损伤,其中放射性心脏病(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rihd作为肿瘤幸存者中最常见的非恶性死亡原因,极大地削弱了rt带来的生存受益,甚至超过肿瘤本身复发导致的致死率。研究证实接受rt的患者10年后的rihd总发病率为10%~30%,尤其是乳腺癌、肺癌、霍奇金淋巴瘤和纵隔恶性肿瘤等靠近心脏和大血管的胸廓肿瘤,更易直接造成心脏或血管的损伤,出现心脏毒性作用,增加rihd的风险。研究发现,rihd的发生率与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关系,且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胸部肿瘤患者rihd的发病率是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胸部肿瘤患者的1.5~3倍。因此如何防治rihd是肿瘤心脏病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2、目前认为rihd的发病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问题,受到多重细胞因子及调控机制的影响,其中内皮细胞损伤、心脏肌成纤维超微结构与骨架结构改变及凋亡抵抗效应诱导的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mf)是rihd关键病理过程。研究发现,在暴露于电离辐射的几分钟内就会致心脏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并过度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变性、血管舒张、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和白细胞外渗;此外,亦可致心脏肌成纤维细胞内肌丝、微管等骨架结构改变,并出现心脏肌成纤维细胞凋亡抵抗现象。研究表明,x线辐射导致远期心肌组织毛细血管的数量明显减少,这种不可逆的毛细血管损伤不但将导致心肌组织微循环障碍,而且可持续诱导低水平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产生大量心脏肌成纤维细胞持续分泌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参与mf的发生发展。

3、rihd的病理机制是早期心脏组织心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心脏肌成纤维细胞内肌丝、微管等骨架结构改变、持续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脏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沉积。但诸多机制之间内在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且rihd发病机理亦尚未完全阐明,基础实验研究不够深入,临床尚没有理想的干预措施。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该疾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临床上缺乏有效阻止其发生的方法,因此动物模型研究可为临床该疾病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证据,为后续实验开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目前,尚未有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的报道。临床上评价、筛选抗放射性心脏损伤的药物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包括底板和铅板,所述铅板包括若干隆起的弧形筒体,弧形筒体的顶部设置辐射孔,辐射孔的孔径为2-3cm,相邻的弧形筒体之间设置连接凸缘,最外侧的两个弧形筒体的外侧直线边上分别设置固定条,连接凸缘和固定条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固定条和底板之间设置连接机构。

4、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辐射孔设置于弧形筒体顶部的中部。

5、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辐射孔与弧形筒体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10-12cm。

6、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凸缘设置于相邻弧形筒体的直线边之间。

7、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铅板的长度为31-33cm,宽度为25-28cm,弧形筒体的宽度为10-12cm。

8、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筒体平行设置。

9、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条和底板上对应设置的若干螺孔,螺孔内设置螺杆或螺栓。

10、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上设置定位标识,定位标识的中心点与辐射孔的圆心的投影重叠。

11、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铅板上设置辐射孔实现局部精准定位心脏区域,x射线能更加有效辐射心脏区域,动物心脏损伤的模型成功率高;同时铅板设置为弧形筒体的形状,与底板配合能够覆盖动物的全身,在造模时可防止x射线对其他脏器的损伤,动物死亡率较低,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有效解决了以往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使用全身放射造成死亡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铅板(2),所述铅板(2)包括若干隆起的弧形筒体(3),弧形筒体(3)的顶部设置辐射孔(4),辐射孔(4)的孔径为2-3cm,相邻的弧形筒体(3)之间设置连接凸缘(5),最外侧的两个弧形筒体(3)的外侧直线边上分别设置固定条(6),连接凸缘(5)和固定条(6)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固定条(6)和底板(1)之间设置连接机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孔(4)设置于弧形筒体(3)顶部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孔(4)与弧形筒体(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10-12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缘(5)设置于相邻弧形筒体(3)的直线边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铅板(2)的长度为31-33cm,宽度为25-28cm,弧形筒体(3)的宽度为10-12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筒体(3)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固定条(6)和底板(1)上对应设置的若干螺孔(8),螺孔(8)内设置螺杆或螺栓(9)。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定位标识(10),定位标识(10)的中心点与辐射孔(4)的圆心的投影重叠。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动物心脏辐射造模的装置,铅板包括若干隆起的弧形筒体,弧形筒体的顶部设置辐射孔,辐射孔的孔径为2‑3cm,相邻的弧形筒体之间设置连接凸缘,最外侧的两个弧形筒体的外侧直线边上分别设置固定条,连接凸缘和固定条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固定条和底板之间设置连接机构。本技术通过在铅板上设置辐射孔实现局部精准定位心脏区域,X射线能更加有效辐射心脏区域,动物心脏损伤的模型成功率高;同时铅板设置为弧形筒体的形状,与底板配合能够覆盖动物的全身,在造模时可防止X射线对其他脏器的损伤,动物死亡率较低,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有效解决了以往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使用全身放射造成死亡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应东,任春贞,赵信科,刘凯,陈其林,支晓东,吕欣芳,吴雪,蒋虎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