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0841发布日期:2024-03-22 10:33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利灌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1、灌溉指用水浇地,主要包括漫灌、喷灌、微喷灌、滴灌、渗灌、调亏灌溉等方式,分为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类型。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生物离不开水,农业也离不开灌溉,目前的灌溉方式大部分为固定式喷头灌溉,在大面积灌溉时,由于风向等环境因素,有些地方容易灌溉不到位。而采用人工灌溉时又费时费力。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2936695 u所公开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其虽然通过以上各构件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水利工程应用上的自动化灌溉,但是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不能够充分的进行水利灌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分水管,分水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喷水口,所述支撑柱的内部中空且一体连接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两侧分别固定设置导水管,各导水管向支撑柱的外侧延伸并设置若干第二喷水口,储水箱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吸水管,吸水管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吸水泵,分水管通过第一软管与储水箱连通,各导水管通过第二软管与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吸水泵,且第二吸水泵位于储水箱的底部。

4、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阀门。

5、进一步的,若干第一喷水口分别固定设置在分水管的两侧。

6、进一步的,若干第二喷水口分别固定设置在导水管的两侧,各第二喷水口的上连接设置有喷淋珠。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面板,固定面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8、进一步的,所述分水管、导水管水平设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包括分水管和导水管,分水管和导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喷水口,且导水管上的喷水口上设置有喷淋珠,在灌溉时可以通过少量的水滋养大片农业区,通过分水管和导水管的配合既可以实现大面积的灌溉,同时由于导水管与分水管的设置高度不同,也可多方位的灌溉,省时又省力。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吸水管和第一吸水泵,使用时将第一吸水泵放进水源中,可以达到将地面的雨水吸进储水箱中,可以充分进行水资源的利用,不浪费水资源,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分水管(2),分水管(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喷水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内部中空且一体连接设置有储水箱(4),储水箱(4)两侧分别固定设置导水管(5),各导水管(5)向支撑柱(1)的外侧延伸并设置若干第二喷水口(12),储水箱(4)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进水口(8)与吸水管(14),吸水管(14)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吸水泵,分水管(2)通过第一软管与储水箱(4)连通,各导水管(5)通过第二软管与储水箱(4)连通,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吸水泵,且第二吸水泵位于储水箱(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阀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一喷水口(11)分别固定设置在分水管(2)的底部与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二喷水口(12)分别固定设置在导水管(5)的底部与顶部,各第二喷水口(12)的上连接设置有喷淋珠(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面板(15),固定面板(15)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2)、导水管(5)水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利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分水管,分水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喷水口,支撑柱的内部中空且一体连接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两侧分别固定设置导水管,各导水管向支撑柱的外侧延伸并设置若干第二喷水口,储水箱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吸水管,吸水管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吸水泵,分水管通过第一软管与储水箱连通,各导水管通过第二软管与储水箱连通,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吸水泵,且第二吸水泵位于储水箱的底部。本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并可进行多方位的灌溉,省时又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程功,游振州,张钟鸣,陈明霞,曹雪松,杨红卫,尹桂平,果利娟,陈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3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