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8044发布日期:2024-05-11 00:07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牲畜饲养,具体为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


背景技术:

1、牛饲喂食槽,即牛吃饲料用的器具,牛槽是从古代农耕时代传承下来的器具之一,其基本制作材料为岩石,以大块青石居多,青石所造牛槽牢固而不易损坏,颇受欢迎,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牛槽这一事物在平原地区的农户家里已经很少能够见到,在山区、养殖户、草原上则还普遍存在;

2、现有的牛饲喂用的食槽在进行流体饲料的投喂过程当中,由于现有的给牛饲喂流体饲料用的食槽在使用时,多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食槽的内部添加饲料,非但劳动强度较大,且不便于劳动人员精准的控制流体饲料的投放量,同时由于投料工作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导致了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受到了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包括加料组件与控制组件,所述加料组件包括食槽,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轴,所述滑轴插接在食槽表面开设的滑槽的内部,所述食槽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连接口的一侧且位于食槽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插接有滑轴,所述滑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表面开设有等位槽,所述等位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隔片,所述阻隔片的表面开设有直槽,所述直槽插接在固定轴的内部,所述固定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底板。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等位槽开设在转板的表面靠近边缘处,且每个等位槽之间所间隔的距离均相等,最大限度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控制能力,保证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阻隔片的上表面顶端,且限位轴的顶端通过等位槽延伸出转板的表面外部,有效的加强了对各个构件的稳定性,同时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支撑力度。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隔片的数量与等位槽的数量一致,且每个阻隔片均通过与之相连接的限位轴而受到与之相匹配的等位槽的控制,更好的保护了整体装置的使用不受影响,加强了对整体装置操纵的实际性。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轴位置处于底板的上表面的圆心外侧,且每个固定轴之间的相隔间距均一致,更好的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平衡性,有效的增强了整体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槽位置处于连接口的右侧表面,且滑槽的弧度与连接口的弧度一致,更有力的增强了整体装置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在使用过程的牢固与稳定性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轴的末端安装在转板的表面外侧末端,且滑轴的顶端则通过滑槽延伸出食槽的表面外部,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于整体装置的控制性,提高了整体装置使用的体验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该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通过滑轴在滑槽的内部进行位移,滑轴的位移驱动转板进行旋转,再通过转板的旋转驱动限位轴在等位槽的内部进行偏移来驱动阻隔片进行开阖,从而达到了灵活控制整体装置,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能,改善了现有的牛饲喂用的食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加料,不便于自动进行控制的缺陷,提高了牲畜喂养自动化的效果,降低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组件(1)与控制组件(2),所述加料组件(1)包括食槽(101),所述控制组件(2)包括滑轴(201),所述食槽(10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口(102),所述连接口(1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03),所述连接口(102)的一侧且位于食槽(10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04),所述滑槽(104)的内部插接有滑轴(201),所述滑轴(20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板(202),所述转板(202)的表面开设有等位槽(203),所述等位槽(2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轴(204),所述限位轴(2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隔片(205),所述阻隔片(205)的表面开设有直槽(206),所述直槽(206)插接在固定轴(207)的内部,所述固定轴(207)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位槽(203)开设在转板(202)的表面靠近边缘处,且每个等位槽(203)之间所间隔的距离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204)的末端固定连接在阻隔片(205)的上表面顶端,且限位轴(204)的顶端通过等位槽(203)延伸出转板(202)的表面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片(205)的数量与等位槽(203)的数量一致,且每个阻隔片(205)均通过与之相连接的限位轴(204)而受到与之相匹配的等位槽(203)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07)位置处于底板(208)的上表面的圆心外侧,且每个固定轴(207)之间的相隔间距均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04)位置处于连接口(102)的右侧表面,且滑槽(104)的弧度与连接口(102)的弧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轴(201)的末端安装在转板(202)的表面外侧末端,且滑轴(201)的顶端则通过滑槽(104)延伸出食槽(101)的表面外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牲畜饲养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牛饲喂用自动加料结构,所述滑槽的内部插接有滑轴,所述滑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表面开设有等位槽,所述等位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隔片。本技术通过滑轴在滑槽的内部进行位移,滑轴的位移驱动转板进行旋转,再通过转板的旋转驱动限位轴在等位槽的内部进行偏移来驱动阻隔片进行开阖,从而达到了灵活控制整体装置,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能,改善了现有的牛饲喂用的食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加料,不便于自动进行控制的缺陷,提高了牲畜喂养自动化的效果,降低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伟,马赛,李东志,马骥,张皓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泌阳县泓达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