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9268发布日期:2024-05-11 00:1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渔具,尤其涉及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


背景技术:

1、路亚软饵作为路亚饵的一种,通常是使用橡胶或者树脂等软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类软饵,与路亚硬饵比起来,软饵能够更好地模仿自然界里小鱼、小虾,从而增加鱼类的攻击性。

2、经检索,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695575u,公开了一种路亚软饵,包括路亚软饵体和鱼钩,所述路亚软饵体形状为鱼形,在路亚软饵体的鱼尾部设有鱼钩,在所述路亚软饵体的鱼腹部内设有平衡体,路亚软饵体完全包裹住平衡体,平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延伸到鱼嘴外部,第二连接件通过pe线与尾部的鱼钩连接。保证软饵在下沉、平拖以及回收的过程中不发生翻滚,增强其平衡能力,铅块通过pe线连接着尾部鱼钩,pe线细而结实,保证了软饵的柔软性及仿生性,增加了中鱼率,上述专利虽然能够通过软饵自身仿生性以及平衡能力增加中鱼率,但上述的一种路亚软饵,还存在以下问题:无法解决路亚软饵自身存在的异味,并且只能够通过软饵自身对鱼进行视觉诱导,整体作用过于单调。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旨在改善现有部分鱼饵中因鱼饵自身异味导致鱼儿中鱼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包括软饵主体,所述软饵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出味孔,所述软饵主体的右侧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软饵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软饵空腔,所述软饵主体的外壁设置有仿生组件。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内置饵料将软饵自身的异味进行覆盖且起到诱鱼作用。

5、进一步地,所述仿生组件包括虾钳和虾腿,所述虾钳固定连接在所述软饵主体的左侧前后两端,所述虾腿固定连接在所述软饵主体的前后两侧。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软饵外置的仿生形状增加中鱼概率。

7、进一步地,所述软饵主体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与龙虾的相似度。

9、进一步地,所述出味孔与所述进水孔相通,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软饵空腔相通。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饵料的挥发从而提升整体中鱼概率。

11、进一步地,所述虾钳与所述虾腿的材质均为橡胶材质。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整体柔软度,从而增加与真实龙虾的相似度。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软饵空腔、出味孔、进水孔等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软饵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只通过自身形态来对鱼进行诱导,同时通过内部饵料进行诱导,能够在增加味道的同时能够覆盖软饵本身的异味提高中鱼概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包括软饵主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饵主体(101)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出味孔(102),所述软饵主体(101)的右侧设置有进水孔(103),所述软饵主体(101)的内部设置有软饵空腔(104),所述软饵主体(101)的外壁设置有仿生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组件(5)包括虾钳(501)和虾腿(502),所述虾钳(501)固定连接在所述软饵主体(101)的左侧前后两端,所述虾腿(502)固定连接在所述软饵主体(101)的前后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饵主体(101)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味孔(102)与所述进水孔(103)相通,所述进水孔(103)与所述软饵空腔(104)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虾钳(501)与所述虾腿(502)的材质均为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鱼饵的仿生路亚软饵,包括软饵主体,所述软饵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出味孔,所述软饵主体的右侧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软饵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软饵空腔,所述软饵主体的外壁设置有仿生组件,所述仿生组件包括虾钳和虾腿,所述虾钳固定连接在所述软饵主体的左侧前后两端,所述虾腿固定连接在所述软饵主体的前后两侧。本技术中,软饵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只通过自身形态来对鱼进行诱导,同时通过内部饵料进行诱导,能够在增加味道的同时能够覆盖软饵本身的异味提高中鱼几率。

技术研发人员:闫永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信亿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6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