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鹿茸菇菌丝体成熟度的方法

文档序号:37593802发布日期:2024-04-18 12:28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鹿茸菇菌丝体成熟度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具体涉及一种检测鹿茸菇菌丝体成熟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鹿茸菇,学名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因其菌盖形态与名贵中药材鹿茸切片相似而得名,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鹿茸菇在栽培生产过程中主要经历菌丝体培养、催化原基扭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三个阶段。其中,菌丝体培养阶段主要是菌丝体吸收培养基质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且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食用菌种类不同,如鹿茸菇、香菇、真姬菇等,其菌丝体培养的时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当菌丝体长满菌袋后还要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即菌丝体的后熟阶段,当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后再进入出菇期的管理。通常鹿茸菇的菌丝体后熟期为10-20天,后熟期的长短也直接影响鹿茸菇的产量和品质。如果后熟期较短,刚长满菌袋就进行出菇管理,菌丝体没有达到生理成熟,积累的养分不足会造成减产和子实体品质下降;如果后熟期时间过长,一是由于后熟时间过长,造成鹿茸菇菌丝体老化,二是菌丝体培养时间越长,增加菌瓶的污染概率,同时也增加了食用菌工厂化培养菌丝体的能耗。由于鹿茸菌的菌丝体在培养阶段均为白色的丝状菌丝体且无明显的形态变化,目前没有相应的形态或生理指标确定食用菌的菌丝体是否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因此,在工厂化生产中如何选择鹿茸菇的后熟时间进行出菇管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对每一批次鹿茸菇的产量和品质加以保证。若能开发出快速检测鹿茸菇菌丝体生理成熟度的方法,则可大大降低鹿茸菇在工厂化生产中的盲目性,从而保证鹿茸菇的产量以及质量。因此,研究开发快速检测鹿茸菇菌丝体生理成熟度的方法对鹿茸菇的生产栽培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鹿茸菇菌丝体成熟度的方法,本发明在鹿茸菇菌丝体不同后熟阶段检测主要的差异代谢物-谷氨酰胺,从而判断鹿茸菇的菌丝体是否达到生理成熟,选择合适的后熟时间进行出菇管理,从而保证鹿茸菇的产量和质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3、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谷氨酰胺作为鹿茸菇菌丝体生理成熟的标志性代谢物在鹿茸菇菌丝体培养阶段中的应用。

4、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后熟时间对鹿茸菇的产量及品质进行了出菇试验,确定鹿茸菇菌丝体的谷氨酰胺含量达到0.42μmol/g时,鹿茸菇的菌丝体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出菇管理,当谷氨酰胺含量低于此浓度时,鹿茸菇的单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性下降,从而影响鹿茸菇的商品价值。

5、进一步的,本发明除了测定不同后熟期菌丝体的谷氨酰胺含量外,还对不同后熟时间的鹿茸菇菌丝体进行了代谢组分析,从代谢组的差异表达分析中,谷氨酰胺同样也是作为55d与45d的差异代谢物。因此,可以确定谷氨酰胺的含量可以作为鹿茸菇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的标志性代谢物。

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应用为:检测后熟期鹿茸菇菌丝体中谷氨酰胺的含量,依据谷氨酰胺的含量确定鹿茸菇菌丝体是否达到生理成熟。本发明采用在不同后熟期进行采样,主要因为不同后熟期的菌丝在形态上均为白色的菌丝体,无明显的形态特征。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后熟期鹿茸菇菌丝体中谷氨酰胺含量达到0.42μmol/g时,鹿茸菇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

8、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检测鹿茸菇菌丝体成熟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后熟期鹿茸菇菌丝体中谷氨酰胺的含量,当后熟期鹿茸菇菌丝体中谷氨酰胺含量达到0.42μmol/g时,鹿茸菇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

9、本发明不限定后熟期鹿茸菇菌丝体中谷氨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可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后熟期鹿茸菇菌丝体中谷氨酰胺的含量,也可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谷氨酰胺的含量,只要能够实现精准检测谷氨酰胺含量的目的即可。

10、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提高鹿茸菌品质和产量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1)配制鹿茸菇培养基,并接种鹿茸菇菌丝体;

12、(2)培养菌丝体;

13、(3)检测后熟期鹿茸菇菌丝体中谷氨酰胺含量,达到0.42μmol/g时,鹿茸菇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对菌瓶进行出菇管理;

14、(4)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摘。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鹿茸菇培养基的固体原料为:杨木屑31-33wt%、玉米芯20-22wt%、棉籽壳4-6wt%、麸皮16-18wt%、大豆皮6-8wt%、玉米粉14-16wt%、豆粕2-4wt%;

16、所述鹿茸菇培养基含水量为65-70wt%。

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鹿茸菇培养基的固体原料为:杨木屑32wt%、玉米芯21wt%、棉籽壳5wt%、麸皮17wt%、大豆皮7wt%、玉米粉15wt%、豆粕3wt%

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培养菌丝体的培养温度为21-23℃,避光培养。

1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鹿茸菇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对菌瓶进行出菇管理,通过搔菌刺激鹿茸菇菌丝扭结形成原基;搔菌后,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90~95%,温度16-18℃,光照强度1500-2000lux,每天通风2-3次;搔菌后1-6天,光照时间6-8小时;搔菌后7-11天,光照时间3-5小时;搔菌后12-16天,闭光处理,促进原基形成;搔菌后17-18天,光照时间3-5小时;搔菌后19-24天,光照时间19-21小时;搔菌后25-30天,光照时间9-11小时。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发明提供了谷氨酰胺作为鹿茸菇菌丝体生理成熟的标志性代谢物在鹿茸菇菌丝体培养阶段中的应用。且在后熟期的鹿茸菇菌丝体内,当谷氨酰胺的含量达到0.42μmol/g时,鹿茸菇的菌丝体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出菇管理,当谷氨酰胺含量低于此浓度时,鹿茸菇的单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性下降,从而影响鹿茸菇的商品价值。谷氨酰胺是各种氨基酸合成的重要枢纽,参与苯丙氨酸、懒氨酸、精氨酸及脯氨酸等氨基酸的合成中。同时,谷氨酰胺也是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可调控鹿茸菇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通过不同后熟期的代谢组数据分析,发明人发现在鹿茸菇不同后熟期的菌丝体中主要是氨基酸合成和次生代谢途径发生了主要变化。因此,谷氨酰胺作为多种氨基酸及次生代谢途径的中枢代谢物,其含量可以用于评价菌丝体的生理成熟度。本发明还发现鹿茸菇菌丝体不同后熟时间可以显著影响鹿茸菇的产量及品质,当鹿茸菇菌丝体达到55d最佳生理生熟度(谷氨酰胺含量达0.42μmol/g)时,其单瓶产量为321.99±3.43g,而当鹿茸菌丝体后熟时间过短45d时,鹿茸菇的单瓶产量仅为280.33g/瓶;鹿茸菇后熟时间从55d增加到65d时,其单瓶产量也呈下降趋势,后熟时间为65d时,单瓶产量为244.55±6.42g,显著低于鹿茸菇后熟时间为55d的单瓶产量。本发明可通过准确判断鹿茸菇菌丝体的后熟时间,从而使鹿茸菇的产量提高15%-32%,且获得的鹿茸菇子实体综合性状较好。其次,鹿茸菇菌丝体达生理成熟55d时,其子实体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黄酮含量(2.94mg/g)也显著高于45d(2.67mg/g)和65d(2.61mg/g)的黄酮含量,其总黄酮含量提高了10%-13%。同时,鹿茸菇菌丝体达生理成熟55d时,其5种风味氨基酸的含量达到最高,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可达177.90μg/g,其次分别为天冬氨酸(95.74μg/g),苯丙氨酸(31.68μg/g),酪氨酸(13.79μg/g)和丙氨酸(10.99μg/g)。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