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42701发布日期:2024-04-18 18:06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


背景技术:

1、水稻是属于草本稻的一种,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而水稻在种植之前需通过催芽处理,以至于可通过催芽设备的控温、均匀喷水等特性来完成对水稻的催芽,为此经过催芽处理后的幼苗能缩短秧龄以及提高自身的生长速度,有利于培养壮秧和防止烂秧;

2、综上所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催芽设备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大量的水稻一同投入催芽设备内部进行催芽处理时,因大量水稻相互堆积极易产生中间部位水稻无法全面吸收养分的情况,从而会降低中间部位水稻的催芽效果;

3、同理因大量水稻的一同堆积,无法将水稻数量进行具体划分,以至于后续需对定量水稻取出种植时还需进行数量的计算,从而会降低手动取出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箱门、催芽箱、恒温块、注水管、温度表,所述控制箱门安装于催芽箱的表面区域,所述催芽箱顶部装有恒温块,所述注水管与恒温块相衔接,所述温度表嵌入于催芽箱的顶部边缘。

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催芽箱设有衔接端、实心壳、重叠层、催芽腔、限位块、汇集结构,所述衔接端与实心壳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实心壳与重叠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催芽腔贯穿于重叠层表端设置于实心壳内部,所述限位块通过催芽腔固定于实心壳的内壁表层,所述汇集结构通过限位块滑入催芽腔内部,所述汇集结构通过催芽腔上方的衔接端与恒温块、注水管相通;所述衔接端上包含有两处拼接槽,其分别为长方形、圆形形状,所述实心壳为不锈钢金属材质所制成,所述重叠层表层为抛平形态,所述催芽腔内部装有三组限位块,每组限位块由两块数量所构成。

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汇集结构设有种植板、承重块、滑块、平行板、标注体、拉块,所述种植板嵌入于承重块的表层区域,所述承重块两侧与滑块进行焊接衔接,所述平行板设置于承重块的前端表层,所述标注体固定于平行板的表层中心,所述拉块锁定于平行板的表层两侧并与标注体进行间距配合,所述标注体通过承重块、滑块与催芽腔相通并与控制箱门内层进行间隙配合;所述种植板上开拓有多处圆形凹槽,所述承重块为实心形态,所述滑块在承重块两侧各设有一块并以对称方位进行布置,所述平行板两侧各设有一块实心拉块,所述标注体为长方形形状。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注体设有固定块、定位框、白板,所述固定块设置于定位框的上下区域,所述白板嵌入于定位框的内层区域,所述白板通过定位框、固定块安装于平行板的表层中心;所述固定块在定位框上下端各设有一块,所述定位框形状与白板形状相适配,所述白板为塑料制品并且表层为精抛光形态。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白板背部新增设有凸块、重合块、支柱,所述凸块焊接于重合块的表层中心,所述支柱设置于重合块的两侧并与凸块边缘相贴合,所述凸块通过重合块嵌入于白板的背部中心,所述支柱两端通过白板与定位框内部边缘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凸块与重合块相互垂直,所述支柱在重合块两侧各设有一根并且均为实心形态。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水管下端新增设有接收槽、引导块、扩散块、雾化网、防偏块,所述接收槽与引导块表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引导块下端与扩散块进行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雾化网设置于扩散块的下层区域,所述防偏块安装于扩散块、雾化网的边缘区域,所述防偏块与箱体的顶部边缘相衔接,所述扩散块、雾化网与箱体顶部内层相重合;所述接收槽位于引导块的边缘位置,所述引导块内部包含有引导管道,所述扩散块内部包含有与雾化网面积一致的渗透层,所述防偏块在扩散块两侧各设有一块。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偏块设有锁定栓、辅助板、贴合层,所述锁定栓贯穿于辅助板、贴合层的表层中下区域,所述辅助板与贴合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辅助板通过贴合层与扩散块、雾化网边缘相贴合,所述锁定栓贯穿于箱体的顶部边缘表层与辅助板、贴合层、扩散块进行螺纹连接;所述辅助板表层中下区域开拓有螺纹槽,所述贴合层形状与辅助板为一致。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本发明由催芽箱进一步改进后,通过催芽腔内部装有的三组限位块与汇集结构相互配合下,每组汇集结构能将定量的水稻进行均匀定位,进而保证了水稻之间的间距能够保持一致避免相互拥挤情况的产生,以至于防止了中间区域相互拥挤造成的养分吸收不足情况,同时汇集结构可利用平行板的标注体将当前水稻数量进行标注,从而便于后续的数量挑选和提高定量水稻的取出便利性。

10、2.本发明由标注体进一步改进后,通过固定块与定位框能将白板稳定的安装于原点,从而根据白板的塑料精抛光特性能让记号笔进行直接刻画,以至于提高对水稻数量的标注效率,然后白板背部所新增的重合块、支柱能在提高白板的原点固定稳定性,防止利用橡皮擦拭表层产生的松动不稳情况,为此能提高后续对数值修改的稳定性。

11、3.本发明由注水管下端新增部件为基础,其通过引导块能将水资源进行引入扩散块区域当中,从而水资源从扩散块与雾化网区域喷出后即可扩大自身的覆盖面积,进而提高对水稻的喷水均匀度,然后扩散块两侧所装有的放偏块可依据锁定栓将其强制固定在原点,使之防止倾斜情况的产生,然后通过锁定栓的可拆卸能提高后续对扩散块、雾化网的拆装养护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箱门(1)、催芽箱(2)、恒温块(3)、注水管(4)、温度表(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门(1)安装于催芽箱(2)的表面区域,所述催芽箱(2)顶部装有恒温块(3),所述注水管(4)与恒温块(3)相衔接,所述温度表(5)嵌入于催芽箱(2)的顶部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芽箱(2)设有衔接端(21)、实心壳(22)、重叠层(23)、催芽腔(24)、限位块(25)、汇集结构(26),所述衔接端(21)与实心壳(22)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实心壳(22)与重叠层(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催芽腔(24)贯穿于重叠层(23)表端设置于实心壳(22)内部,所述限位块(25)通过催芽腔(24)固定于实心壳(22)的内壁表层,所述汇集结构(26)通过限位块(25)滑入催芽腔(24)内部,所述汇集结构(26)通过催芽腔(24)上方的衔接端(21)与恒温块(3)、注水管(4)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结构(26)设有种植板(261)、承重块(262)、滑块(263)、平行板(264)、标注体(265)、拉块(266),所述种植板(261)嵌入于承重块(262)的表层区域,所述承重块(262)两侧与滑块(263)进行焊接衔接,所述平行板(264)设置于承重块(262)的前端表层,所述标注体(265)固定于平行板(264)的表层中心,所述拉块(266)锁定于平行板(264)的表层两侧并与标注体(265)进行间距配合,所述标注体(265)通过承重块(262)、滑块(263)与催芽腔(24)相通并与控制箱门(1)内层进行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注体(265)设有固定块(a1)、定位框(a2)、白板(a3),所述固定块(a1)设置于定位框(a2)的上下区域,所述白板(a3)嵌入于定位框(a2)的内层区域,所述白板(a3)通过定位框(a2)、固定块(a1)安装于平行板(264)的表层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白板(a3)背部新增设有凸块(a31)、重合块(a32)、支柱(a33),所述凸块(a31)焊接于重合块(a32)的表层中心,所述支柱(a33)设置于重合块(a32)的两侧并与凸块(a31)边缘相贴合,所述凸块(a31)通过重合块(a32)嵌入于白板(a3)的背部中心,所述支柱(a33)两端通过白板(a3)与定位框(a2)内部边缘进行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4)下端新增设有接收槽(41)、引导块(42)、扩散块(43)、雾化网(44)、防偏块(45),所述接收槽(41)与引导块(42)表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引导块(42)下端与扩散块(43)进行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雾化网(44)设置于扩散块(43)的下层区域,所述防偏块(45)安装于扩散块(43)、雾化网(44)的边缘区域,所述防偏块(45)与箱体(2)的顶部边缘相衔接,所述扩散块(43)、雾化网(44)与箱体(2)顶部内层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偏块(45)设有锁定栓(451)、辅助板(452)、贴合层(453),所述锁定栓(451)贯穿于辅助板(452)、贴合层(453)的表层中下区域,所述辅助板(452)与贴合层(45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辅助板(452)通过贴合层(453)与扩散块(43)、雾化网(44)边缘相贴合,所述锁定栓(451)贯穿于箱体(2)的顶部边缘表层与辅助板(452)、贴合层(453)、扩散块(43)进行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栽培用催芽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箱门、催芽箱、恒温块、注水管、温度表,控制箱门安装于催芽箱的表面区域,催芽箱顶部装有恒温块,注水管与恒温块相衔接,温度表嵌入于催芽箱的顶部边缘;本发明由催芽箱进一步改进后,通过催芽腔内部装有的三组限位块与汇集结构相互配合下,每组汇集结构能将定量的水稻进行均匀定位,进而保证了水稻之间的间距能够保持一致避免相互拥挤情况的产生,以至于防止了中间区域相互拥挤造成的养分吸收不足情况,同时汇集结构可利用平行板的标注体将当前水稻数量进行标注,从而便于后续的数量挑选和提高定量水稻的取出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兴国,彭琼英,潘继红,何尧,孔令宇,刘浩,陈益,李甜,胡玲,张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