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色库蚊的高效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37846594发布日期:2024-05-07 19:2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淡色库蚊的高效繁育方法

本发明涉及蚊虫饲育,尤其涉及一种淡色库蚊的高效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1、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是蚊科库蚊属的一种昆虫,淡色库蚊体形中等,淡褐色,喙与足深褐色,无白环,中胸背板无白色条纹;腹背各节基部有灰色横带,带的后缘平直;淡色库蚊主要孳生于人居附近中度污染的积水中。城市里的污水池、臭水沟、化粪池、雨水井积水、下水道积水、浇花用的肥水缸、 建筑工地坑洼积水是这种蚊虫的重要孳生场所;用人工饲养昆虫是研究昆虫学的基本技术之一,可不受季节限制来繁育一定种类的目的昆虫,以用于昆虫生物学、生理学和害虫综合防治措施制定等方面的研究;库蚊能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控制传播病毒的数量以减少其与人类的接触的“蚊虫媒介控制”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2、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7372371b,白纹伊蚊产卵雌蚊的饲养方法,包括羽化的步骤:将白纹伊蚊的蚊蛹放入成蚊饲养笼中,使蚊蛹羽化为成蚊,在每个成蚊饲养笼中放入白纹伊蚊雌蛹和白纹伊蚊雄蛹的数量比为1~5:1;该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产卵率且所得蚊卵的质量高,幼虫孵化率高,大大提高了白纹伊蚊的产卵效率,可作为一种标准化产卵雌蚊的饲养方法,为实验室和工厂的白纹伊蚊大规模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以解决白纹伊蚊雄蚊释放生产过程中供卵不足的问题。

3、但在淡色库蚊的饲养过程中,常用动物肝脏浸出液作为营养液,动物肝脏可能会携带杂菌或者有害菌,在发酵过程中大量繁殖,与库蚊幼虫或虫蛹竞争营养资源,改变水环境,消耗水中的氧气,同时产生有害物质,甚至直接寄生,导致蚊幼虫或虫蛹生长发育受阻或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淡色库蚊的高效繁育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营养源引入的杂菌或有害菌导致淡色库蚊幼虫生长发育受阻或死亡的问题,实现了提高孵化率,降低污染的技术效果。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淡色库蚊的高效繁育方法,步骤包括:

3、s1、羽化:在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80%的成蚊饲养室内,将雌雄分离后的淡色库蚊的蚊蛹放入成蚊饲养笼中,其中淡色库蚊雌蛹和淡色库蚊雄蛹的雌雄数量比为3:1,使蚊蛹羽化为成蚊,羽化期间给成蚊提供含质量浓度为15%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棉球;

4、s2、产卵:蚊蛹完全羽化为成蚊5天后,给雌蚊喂食抗凝羊血,喂血后在成蚊饲养笼中放置产卵杯待雌蚊第一次产卵;三天后收集第一次产卵的产卵杯中的蚊卵,并给雌蚊进行第二次喂食抗凝羊血并重复第一次喂血步骤,最终收集第二次产的蚊卵;

5、其中羊血温度保持在37℃,喂食时间为0.5-2h;

6、 s3、孵化:取猪肝浸出液、酵母粉加水配制成营养液;

7、将蚊卵加入孵化器中,在孵化器中加入营养液;封上孵化管的管盖,摇匀,在25℃~30℃的温度下静置孵化1小时,然后打开孵化管的管盖,将孵化出的幼虫转移至饲养盘中;

8、其中营养液的组成成分为:猪肝浸出液:19%(按重量计)、酵母粉:1%(按重量计)、水:79%(按重量计);

9、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猪肝,切成2*2*2cm的小块放到充满水的容器中,猪肝与水的质量比为1:7.5-8.5,过程中初始温度为60℃~65℃,时间为0.5-1小时,后续降温缓慢降低至30℃,维持4-6h即为猪肝浸出液,后按照容器中溶液质量的5.2%-5.3%加入酵母粉,即为营养液;

10、s4、幼虫饲养:将孵化出的库蚊幼虫按照300条/盘的饲养密度投入饲养盘中饲养,直至蛹化;

11、进一步的,步骤s4中幼虫饲养:将孵化出的库蚊幼虫按照300条/盘的饲养密度投入饲养盘中饲养,在其饲养过程中,使用饲育液和营养液的混合溶液进行饲养,直至蛹化;

12、其中饲育液由营养液发酵而得;具体发酵时间为20-26h,温度为25-30℃;饲育液与营养液的重量比为1:2。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s4中,将饲养腔放置在饲养盘中,依次注入饲育液和营养液的混合溶液,第一饲养腔中的营养液具体配比按重量计为:猪肝浸出液:15%、酵母粉:1%、水:84%;第二饲养腔中的营养液具体配比按重量计为:猪肝浸出液:19%、酵母粉:1%、水:80%;第三饲养腔中的营养液具体配比按重量计为:猪肝浸出液:23%、酵母粉:1%、水:76%,并使幼虫更多的位于更适合的营养环境。

14、进一步的,步骤s4先将300只幼虫平均分到不同的饲养腔中,观察并将其他饲养腔内幼虫放置到幼虫活性最高的饲养腔中。

15、进一步的,步骤s4中的饲养腔中加满营养液和饲育液的混合溶液,直至有突出腔口的凸液面。

16、进一步的,库蚊幼虫投入饲养盘中饲养后,先放置至第一饲养腔中,幼虫在其多次上升到液面呼吸后,会逐渐进入到第二饲养腔,在其不断地提高营养需求的过程下也不断的进入下一个饲养腔。

17、进一步的,当95%以上的幼虫进入第二饲养腔时,将第一饲养腔中溶液替换成新的溶液。

1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饲养腔更换新的溶液时,放入新一批幼虫。

19、进一步的,步骤s4在库蚊幼虫投入饲养盘中饲养后,先放置至中心饲养腔中,不同需求的幼虫,在其多次上升到液面呼吸后,会逐渐进入到各不同饲养腔中。

20、进一步的,再次将同一饲养腔中分区,设置不同饲育液与营养的配比。

2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2、其一、发酵使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更容易被采食,并降低抗营养因子和有害物质,30℃为猪肝中的酶类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能够逐渐活化并作用于猪肝中的蛋白质、脂质等成分,进一步释放出小分子营养物质,高温提高猪肝中的营养物质浸出度,也初步分解一些大分子蛋白,提高孵化后幼虫成活率以及对营养的吸收利用程度;猪肝浸出过程初始过程温度高降低猪肝浸出液带来的杂菌或有害菌,降低猪肝中杂菌和有害菌造成的污染的可能。

23、其二、新鲜的猪肝浸出液和发酵后的猪肝浸出液中的营养成分有互补作用,且发酵后的饲育液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而还未发酵的营养液含有杂菌较少,通过二者混合,不仅降低幼虫更换生活环境的差异程度,还提高了整体的营养全面性和抗菌能力。

24、其三、通过设置多个饲养腔,并为每个饲养腔配置不同浓度的营养液,可以满足不同的库蚊幼虫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随着幼虫的生长和脱皮,它们对营养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会逐渐进入到营养浓度更高的饲养腔中,也可以对幼虫进行初步的分化,可挑选不同生长程度的幼虫;当大部分幼虫(95%以上)进入到第二饲养腔时,第一饲养腔中的溶液被替换成新的溶液,并放入新一批幼虫,实现饲养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浪费,同时,通过不断替换和更新溶液,可以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有利于幼虫的健康生长;饲养腔中的溶液加满,直至有突出腔口的凸液面,为幼虫提供更多的呼吸空间,避免它们在液面下长时间缺氧,也作为幼虫进入下一个饲养腔的通道,方便它们在不同饲养腔之间移动,自行进入最适合的环境,提高其整体生长速度。

25、其四、通过设置圆形饲养盘,使得幼虫自由进入适合的生长环境,由于蚊虫在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下的适合生长的营养需求不同,通过提供多种不同浓度的猪肝浸出液,可以满足幼虫在不同环境情况下的营养需求,甚至不同种类蚊子的需求,使得饲养过程更加灵活和个性化,有助于提高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通过让幼虫自行选择进入哪个饲养腔,实现对其营养摄入的某种程度的“自我调节”,减少人工干预的频率和程度,降低饲养成本和提高饲养效率。由于每个饲养腔的营养液都是根据特定需求进行配比的,因此可以避免浪费和污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