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升降式起捕设施的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传统的近海网箱养殖方式,受限于海域资源有限、水质污染与养殖产能饱和等问题,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可循环再生性能均较差。近年来,深远海养殖逐渐成为解决传统近海养殖面临问题的新兴方向,通过将养殖场地推向远离海岸的深海区域,能够获得更广阔的海域资源,提供更适宜的水质环境,缓解近海养殖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2、现有普遍采取的大型深海浮沉式网箱,该类网箱构成深远海养殖平台,在遇到强台风时可以下沉至海面以下以减少海浪对网箱的冲击;也可根据区域水质与温度的变化而随时移动到适合的养殖水域。
3、如下述在先公开的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201711119823.6,名称为一种自动起吊养捕一体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网箱箱体,所述网箱箱体放置在水中,其还包括养捕一体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网箱箱体的内部,所述养捕一体网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经悬浮机构漂浮在水面上;提升机构,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网箱箱体的内侧四周,且用于将所述养捕一体网的底部向上提升;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网箱箱体的上方,并临近所述提升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养捕一体网的提升高度进行限位;控制箱,分别与所述限位机构和提升机构相连接。该风箱替代了以往凭借人工半自动化的拉网方式,适用于像养殖工船等特殊新型的深海养殖模式。
4、如上,现有技术的网箱养殖存在如下问题:1、内网清洁困难,主要依靠转动网箱以将水生物晒掉,整体网箱结构较大、成本也较高,清洁效率较为低下;2、起捕过程繁琐,仍需将网箱整体地起吊而效率底下;3、当强台风来袭时,虽然网箱整体没于水面以下,但处于网箱上层的鱼类受上层水流影响仍较大,伤亡率较高。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述的网箱养殖平台及其方法,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而提出在养殖网箱中配备起捕高效与方便的升降赶鱼与清洁装置,以期能够有效地定期清洁内外网体、安全快捷地转移鱼类,从而实现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安全规避强台风等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网箱养殖平台包括由数组立柱、水平上层与下层分布的数组横管、以及一组水平设置的上平台板相互连接组成的整体框架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框架结构中设置有垂向分布并连接的内层龟甲网与外层龟甲网围成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养殖仓;在每一养殖仓中水平地设置有赶鱼组件,所述的赶鱼组件由赶鱼框组件、驱动连接赶鱼框组件的数组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第一钢索、第二钢索和滚轮组件组成;所述的赶鱼框组件包括由数组外框管、相邻两组外框管之间连接的弧形板、十字型内框管、外框管与相对的内框管之间连接的赶鱼龟甲网相互拼接组成;在外框管的外侧、弧形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毛刷,毛刷围绕所述赶鱼框组件的整体外侧连续地延伸分布且与内层龟甲网相接触。
3、进一步地,在平行设置的两组外框管上对称地分设有一组第一弯板和第二弯板;在十字型内框管的中心、一组内框管邻近于外框管的位置处,对称地分设有一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导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弯板,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平板;第二导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弧形板,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平板;
4、进一步地,在每一组弧形板的外侧垂向中心上连接有滚轮板,每一滚轮板上设置有数个第二孔;每组滚轮组件由第三转轴和套设于第三转轴上的滚轮组成,滚轮可绕第三转轴定轴地转动;在弧形板上分别设置数组滚轮组件,每组滚轮组件整体地嵌套入一组第二孔中,滚轮与垂向设置在立柱内壁上的第一导轨滚动连接。
5、进一步地,两组第一转轴分别与两组在同一侧设置的弧形板固定连接,两组第二转轴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一组第一弯板、一组第二弯板固定连接,每组第一转轴与每组第二转轴的轴向中心线相平行;在相邻两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分别对称地设置有一组钢索轮,钢索轮围绕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的连接处定轴地转动。
6、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分别固定安装于安装平台;每组第一钢索的固定端分别连接于一组弧形板,其另一端缠绕连接于一组第一卷扬机的输出轴;每组第二钢索连接成u型缠绕形状,其两端分别连接位于赶鱼框组件同一侧的相邻两组第二卷扬机的输出轴,第二钢索的u型两个下转角分别套设于两组钢索轮;沿赶鱼框组件的横向设置有前后两排、每排对称地设置有两组上述结构与连接关系的第二钢索与第二卷扬机,在上述前后两排第二钢索与第二卷扬机之间活动地设置有渔网。
7、进一步地,渔网拉板的水平两端设置有通过间隙配合分别套设于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的套孔,在渔网拉板上设置有数个第三孔和两组沿横向对称设置的钢索扣,前后两排的第二钢索的固定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分设于横向两侧的两组钢索扣;与渔网拉板平行地设置有数组渔网杆,每组渔网杆的两端连接有分别通过间隙配合套装于第一导柱、第二导柱上的数组渔网环;渔网杆设置在渔网的垂向下方,两者固定连接;所述渔网的一端与
8、赶鱼龟甲网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渔网拉板上的第三孔。
9、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底部通过底板与海底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安装台通过数组支撑柱固定安装于上平台板的顶部,在安装平台上安装卷扬机;
11、进一步地,在内层龟甲网上设置有低于海水平面w的数组第一出鱼口,在外层龟甲网上设置有低于海水平面w的数组第二出鱼口,第一出鱼口与第二出鱼口相连通;第二出鱼口与出鱼软管的底端连接,出鱼软管的顶端连接于上平台板上的第一孔。
12、基于上述网箱养殖平台的结构设计,本技术提出了下述网箱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实施阶段:
13、阶段一、网箱清洁;
14、前后两排且处于同一侧的两组第二卷扬机分别收卷第二钢索、另一侧的两组第二卷扬机分别释放第二钢索,前后两排的两组第二钢索同时沿一侧向另一侧拉动渔网拉板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将渔网向一侧收拢,在相邻两组外框管与十字型内框管之间形成一开口部;当渔网完全地收拢于一侧时,开口部最大;
15、数组第一卷扬机分别同步地各自收卷或释放所驱动连接的数组第一钢索,赶鱼框组件整体地沿垂向升降以带动毛刷清理内层龟甲网的内侧,水生物通过上述开口部在养殖仓自由地游动;
16、清理结束后,赶鱼框组件上升至海水平面w的垂向上方,渔网反向完全地展开以取消开口部;
17、阶段二、定向驱赶;
18、赶鱼框组件处于海水平面w的垂向上方,渔网完全地覆盖开口部;
19、赶鱼框组件整体地沿垂向下降,水生物被全部驱赶至养殖仓的底部;
20、当恶劣天气结束时,数组第一卷扬机分别同步地各自收卷所驱动连接的数组第一钢索,赶鱼框组件整体地沿垂向上升并返回至海水平面w的垂向上方,水生物可在整个养殖仓内部游动;
21、阶段三、转场或起捕;
22、首先,渔网向一侧完全地收拢,开口部被撑至最大;
23、然后,赶鱼框组件整体地沿垂向下降至养殖仓底部,此时水生物全部处于赶鱼框组件的垂向上方;
24、其次,反向收拢渔网以取消开口部,赶鱼框组件整体地沿垂向上升与海水平面w平齐;水生物从第一出鱼口、第二出鱼口经出鱼软管被驱赶至渔船中;
25、阶段四、育苗或返场
26、将赶鱼框组件上升至海水平面w的垂向上方,返场的水生物或种苗从出鱼软管经第一出鱼口、第二出鱼口进入养殖仓中。
27、综上,本技术所述的网箱养殖平台及其方法具有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深远海大型网箱养殖装置,该平台具备起捕方便、定期进行彻底自清洁和有效躲避台风的特点,实现了模块化与标准化的深远海平台养殖模式,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率、符合工业化和精准化的养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