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蒿籽饵料粘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43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沙蒿籽饵料粘合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沙蒿籽制取的饵料粘合剂以及其加工工艺和产品的用途。众所周知,鱼虾饵料,特别是养殖对虾和鳗鱼的饵料,都有严格的要求,为了尽可能充分地利用饵料以减少浪费,选用适宜的饵料粘合剂十分重要。人们不仅要求饵料粘合剂与基础饵料有良好的粘合性能,使饵料在水中保持一定的时间不散失,而且要求它来源广泛,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近十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十分迅猛,成为新兴的以外向型为主的产业。人工配合饵料加工业更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但饵料粘合剂在性能、价格、营养、消化吸收诸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得到解决,由于未能找到理想的营养型粘合剂。使饵料在水体中易于散失,不仅造成浪费,又污染了水质。而对虾、鳗鱼等高产出品种,对粘合剂的要求尤为突出。粘合剂问题成为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瓶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对虾、鱼类配合饲料论文集》(1989年)第312-318页介绍了AACA-1型配合颗粒饵料粘合剂及粘合饵料加工技术的研究,其制备方法是将干海带去根,置于碳酸钠水溶液中溶解7-15小时制成海带浆。其用法是在粉状料中加入海带浆搅拌、造粒、晒干,然后将成形晒干后的饵料经氯化钙溶液浸渍一分钟、再晒干。不足之处是海带浆显碱性,而对虾饵料以微酸性为好,海带浆要现用现制,不宜储存运输,使用方法不便。中国科协学会汇编的《全国畜牧水产饲料开发利用科技交流会论文集》(1988年12月)第233-241页“日本养鳗配合饲料加工机械设备”一文中提到将马铃薯淀粉加四倍去离子水调成糊状,经过滤除杂后,均匀地喷涂在α-淀粉机双滚筒干燥器的表面上,在130℃下烘干,刮下后粉碎即成。用法是按20%比例加入鳗鱼基础料中,加水搅拌制成鳗鱼团状软块料;按12%的比例加入对虾基础料中,经调质、造粒制得对虾用颗粒料成品。问题是添加量大,遇到基础料中所含的脂肪酸、淀粉、盐类等性能会降低,在水中耐泡性差,不利于鳗鱼消化吸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消蒿籽制得的营养型饵料粘合剂;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同时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不引入任何有害的化学物质,使消蒿籽中组分得到充分利用,使产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天然性质;本发明的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把上述的营养型饵料粘合剂用于水产养殖饵料,特别是对虾和鳗鱼等的饵料中。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沙蒿籽是分布广泛的沙生植物白沙蒿或黑沙蒿的种子。根据分析测定,沙蒿籽中含有沙蒿胶、脂肪、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矿物质、水分等。沙蒿胶主要分布在沙蒿籽的皮壳上,而其中心籽粒主要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沙蒿胶是由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及木糖组成的具有交联结构的多糖物质,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本发明采用沙蒿籽作为原料,制得饵料粘合剂。由于饵料粘合剂是由天然植物的种子制得,因此其成分的相对含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有较大的不同。通常情况下,饵料粘合剂的组成(重量百分含量)为沙蒿胶21.3-29.8,粗蛋白23.0-28.7,淀粉11.4-18.6,粗脂肪5.5-7.5,矿物质5.0-8.5,可溶性糖5.2-7.5,水分7.0-13.0,余量为粗纤维等。将上述的沙蒿籽饵料粘合剂以1∶0-6的比例与下述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粘性物质混合制成混合型的饵料粘合剂褐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α-淀粉谷朊粉等。有关以沙蒿籽为原料制取食品添加剂和其它副产品的方法,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已有记载。中国专利86107462提出了用沙蒿籽制取胶质及其副产品的方法。其工艺过程是将沙蒿籽经水漂洗除杂,采用湿法提取胶质,然后经浸渍,离心分离,浓缩,喷雾干燥,研磨等过程得到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成品沙蒿胶粉;提胶后的籽粒经过浸出法脱脂,粉碎研磨得到蛋白粉和糠麸。其加工过程比较复杂,废水排放量大,浸出脱脂后沙蒿油、蛋白粉中有有机溶剂残留。中国专利87107618.7提出了另一种以改进86107462为目的,从沙蒿籽中干法提胶制作食品添加剂和副产品的方法,其过程为采用干法清理原料,使用碾剥机将沙蒿籽的胶质层与中心籽分离,然后进行冷榨取油,胶质经粉碎研磨制得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沙蒿胶粉。但是,遗憾的是上述发明所提出的从沙蒿籽提取添加剂的方法,对沙蒿籽的利用仅仅局限于提取胶质,并仅以制得食品添加剂为其目的,其余为经济价值不大的副产品。一种用沙蒿籽制取饵料粘合剂的方法,将沙蒿籽先进行干法清理除去杂质,然后通过脱脂、粉碎等过程,其特征在于在碾剥分离中心籽粒和胶质层前,直接进行冷榨法脱脂制得沙蒿饼和沙蒿油,沙蒿饼经微粉碎制得饵料粘合剂。其组成为沙蒿胶21.3-29.8粗蛋白23.0-28.7淀粉11.4-18.6粗脂肪5.5-7.5矿物质5.0-8.5可溶性糖5.2-7.5水份7.0-13.0余量为粗纤维等。将上述的沙蒿籽饵料粘合剂与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粘性物质如褐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α-淀粉、谷朊粉等,以1∶0-6的比列混合制成复合性的饵料粘合剂。本发明的饵料粘合剂,其特征是选用以上的天然的粘性物质,以上述的配方和比例用作鱼虾饵料粘合剂,并以0.5-20%的比例添加到鱼虾基础饵料中。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是将沙蒿籽经过干法清理以除去杂质,再经过冷榨法脱脂(即沙蒿籽不经过热处理就进行的脱脂方法)制得沙蒿饼和沙蒿油。沙蒿饼中含有沙蒿籽中的全部胶质,沙蒿饼经过粗粉碎,再经微粉碎机进一步微粉碎即可制得饵料粘合剂。饵料粘合剂加入其它粘性物质可制得复合型饵料粘合剂。沙蒿油经过滤除去油中的沙蒿饼未等杂质,加入抗氧化剂、脂溶性维生素可制得油脂添加剂。油脂添加剂的组成(重量百分含量)为总脂肪酸84.0-86.5(其中亚油酸54.6-58.4、亚麻酸0.4-1.2、二十四碳烯酸5.0-10.4,余量为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甘油8.0-10.0、不皂化物(甾醇、色素等)、脂溶性维生素0.4-0.7,余量为游离甾酸、磷脂及少量的抗氧化剂。脂溶性维生素可以是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为了增强其储藏稳定性,可按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添加量,加入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0.1-0.2mg/kg)或没食子酸丙至酯(0.05-0.1mg/kg)。油脂添加剂所含亚油酸、亚麻酸、二十四碳烯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5%以上,与目前常用的大豆油、棉籽油相比,脂肪酸组成更趋合理,更适宜作渔用饵料或其它特种饲料如水貂饲料的油脂添加剂。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和脂溶性维生素,使营养性和耐储性进一步增强。油脂添加剂的理化常数为比重(D20°4°)0.9490-0.9535、折光指数(N20D)1.4748-1.4790、碘值(wlss)法142.5-145.5、皂化值190-195、色值(罗维明比色计法l英寸槽)黄35红3.5-6.0。本发明的饵料粘合剂,可选用单一型的沙蒿籽饵料粘合剂,其添加量(相对子基础饵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8%。本发明用沙蒿籽制得的饵料粘合剂,尤其适合于作为对虾和鳗鱼的饵料粘合剂,添加量占基础鱼虾饵料的百分比分别为对虾0.5-5%、鳗鱼3-8%。本发明的鱼虾饵料粘合剂具有与渔用基础饵料粘合的性能,使饵料在水中保持一定的时间不散失,尽可能为鱼虾所利用。另外饵料粘合剂中还有粗蛋白、淀粉、矿物质、可溶性糖等以及滞留于沙蒿饼中的少量油脂(粗脂肪)成分,这些都是可被鱼虾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本发明选用振动筛清除沙蒿籽中的杂质,在筛理和风选双重作用下,砂土等无机杂质和植物茎叶等有机杂质得以清除。本发明选用普通螺旋榨油机,采用直接冷榨法脱脂,脱除原料中的大部分油脂。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取饵料粘合剂,产品对色泽深浅无严格要求,沙蒿籽中除油脂外,其它成分均为饵料粘合剂的营养成分,故不需要对中心籽粒和沙蒿籽的表层胶进行分离的工序。采用冷榨脱脂工艺可以防止沙蒿籽中营养成分的热变性,且使沙蒿油热氧化程度小,磷脂含量少,易于保存,由滤油机过滤后不经过精炼就可满足实际需要,避免了精炼过程中营养成分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损失。本发明选用普通锤片式粉碎机完成沙蒿饼的粗粉碎,选用微粉碎机再对粗粉进行微粉碎。采用微粉碎机代替常用的磨粉机,保证了物料在机内反复连续粉碎,使全部粉碎物达到更高的细度要求通过对微粉碎机的风量调节,还可以控制粉碎的细度。附图1为用沙蒿籽制取饵料粘合剂或制取复合型饵料粘合剂及油脂添加剂的工艺过程。沙蒿籽经过干法清理(1)除去杂质后,直接进行冷榨脱脂(2),分别得到沙蒿油(3)和沙蒿饼(4)。沙蒿油经过滤机(5)过滤除去少量的沙蒿饼末(6)后,加入抗氧化剂及脂溶性维生素(13),混和(14)均匀后即可制得油脂添加剂(15)。沙蒿饼先经过粗粉碎(7)然后在微粉碎机(8)上进一步微粉碎,根据饵料的不同要求既可粉碎成不同细度的单一型饵料粘合剂(11)。也可经微粉碎后加入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细粉状粘性物质(9),混和(10)均匀后可制得复合型饵料粘合剂(12)。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如下优点1、用沙蒿籽制取的单一型饵料粘合剂为黄褐色粉状物,遇水后能迅速形成粘结性很强的絮团状凝聚态胶体。胶体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和持水性,持水率10-15毫升/克。制成的颗粒饵料入水后保型时间长,制成的团状软块料具有较好的粘弹性。2、饵料粘合剂浸水后形成的胶体比重和水相当,故饵料粘合剂和基础饵料配合可加工成沉性或浮性饵料。3、饵料粘合剂的粘合性能不论在淡水和海水中,还是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均无显著的差异,且能维持较长时间,因而对加工淡水或海水养殖用饵料均适宜。4、复合型饵料粘合剂除基本保持单一型粘合剂的主要特征外,还具有添加物的某些特性。由于产生共混效应,其粘合效果是叠加的。5、热稳定性好。加热至150℃,对粘合性无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用沙蒿籽制取饵料粘合剂沙蒿籽原料100公斤,经清理得纯净原料98公斤,再经冷榨脱脂、过滤得沙蒿油15公斤,加入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1.2毫克,维生素E50克,制得油脂添加剂;脱脂后的沙蒿饼经粗粉碎和微粉碎,制得细度为全通100目的粘合剂82公斤,饵料粘合剂含有(重量百分比)沙蒿胶27.1、粗蛋白25.0、淀粉15.3、粗脂肪5.8、矿物质6.3、可溶性糖6.0、水分8.7,余量为粗纤维等。实施例2用沙蒿籽制取饵料粘合剂沙蒿籽原料100公斤,经清理得纯净原料97公斤,再经冷榨脱脂,过滤得沙蒿油13公斤,加入丁基羟基茴香醚2.3毫克,维生素E30克,制得油脂添加剂;脱脂后的沙蒿饼经粗粉碎和微粉碎,制得细度为全通80目的粘合剂83公斤,饵料粘合剂含有(重量百分比)沙蒿胶23.5、粗蛋白26.1、淀粉12.8、粗脂肪7.3、矿物质7.2、可溶性糖6.9、水分12.1,余量为粗纤维等。实施例3用粘合剂制作对虾颗粒饵料在细度为全通30目筛的粉状对虾配合基础料中按2%比例加入全通80目筛的沙蒿籽粘合剂、混和均匀,加水搅拌调质,使水分含量在25%,经造粒机造粒、干燥,制得对虾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在海水中可维持4小时不散碎。实施例4用粘合剂制作对虾颗粒饲料在细度为全通40目筛的粉状对虾配合基础料中按4%比例加入全通80目筛的沙蒿籽粘合剂,混和均匀,加水搅拌调质,使水分含量在18%,经造粒机造粒、干燥,制得对虾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在海水中可维持5小时不散碎。实施例5用粘合剂制作对虾颗粒饵料在细度为全通30目筛的粉状对虾配合基础料中按1%比例加入全通80目筛的粘合剂和0.2%比例的细粉状褐藻酸钠,混和均匀,加水搅拌调质,使水分含量在20%,经造粒机造粒、干燥,制得对虾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在海水中可维持3.5小时不散碎。实施例6用粘合剂制鳗鱼团状软块料在鳗鱼用粉状基础料中按3%的比例加入细度为全通100目筛的沙蒿籽粘合剂,再加入15%的α-淀粉。使配合成复合粘合剂,混和均匀,再按常规方法在搅拌器中加水搅拌,制得团状软块料。与单独使用20%的-淀粉比较,具有耐浸泡,粘弹性持久,饵料不易散失,营养成分溶出少,不粘附加工器皿,适口性好的优点。实施例7用粘合剂制鳗鱼团状软块料在鳗鱼用粉状基础料中按6%的比例加入细度为全通100目筛的沙蒿籽粘合剂,再加入8%的α-淀粉及4%的谷朊粉,使配合成复合粘合剂,混和均匀,再按常规方法在搅拌器中加水搅拌,制得团状软块料。与单独使用20%的α-淀粉比较,具有耐浸泡,粘弹性持久,饵料不易散失,营养成分溶出少,不粘附加工器皿,适口性好的优点。实施例8油脂添加剂在鳗鱼团状软块料中的添加应用在调制鳗鱼软块料时,按下表比例加入油脂添加剂和水,在搅拌机中按规定时间搅拌均匀即可投喂。</tables>权利要求1.一种由粘性物质制取的饵料粘合剂,其特征是含有下列(重量百分含量)成份的沙蒿籽饵料粘合剂或与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粘性物质如褐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α-淀粉、谷朊粉等以1∶0-6的比例制成单一型的饵料粘合剂或复合型饵料粘合剂沙蒿胶21.3-29.8粗蛋白23.0-28.7淀粉11.4-18.6粗脂肪5.5-7.5矿物质5.0-8.5可溶性糖5.2-7.5水分7.0-13.0余量为粗纤维等。2.一种用沙蒿籽制取饵料粘合剂的方法,经干法清理、脱脂、粉碎过程,其特征是(a)在碾剥分离中心籽与胶质层前,直接进行冷榨法脱脂,分别得沙蒿饼和沙蒿油;(b)沙蒿饼进行微粉碎制得单一型饵料粘合剂。(c)采用混合的方法将上述的沙蒿籽饵料粘合剂与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粘性物质如褐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淀粉、谷朊粉等,以1∶0-6的比例制成复合型饵料粘合剂。3.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业的饵料粘合剂,其特征是以下述组成的由沙蒿籽制取的饵料粘合剂,或与下述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粘性物质,如褐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α-淀粉、谷朊粉等,以1∶0-6的比例混合,用作鱼虾饵料粘合剂。其添加量为鱼虾基础饵料的0.5-20%。沙蒿胶21.3-29.8、粗蛋白23.0-28.7、淀粉11.4-18.6、粗脂肪5.5-7.5、矿物质5.0-8.5。可溶性糖5.2-7.5、水分7.0-13.0,余量为粗纤维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水产养殖业的饵料粘合剂,其特征是单一型的沙蒿籽饵料粘合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基础饵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8%。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水产养殖业的饵料粘合剂,其特征是沙蒿籽饵料粘合剂尤其适合作为对虾和鳗鱼的饵料粘合剂,其添加量(相对于基础饵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对虾0.5-5%、鳗鱼3-8%。全文摘要饵料粘合剂含有沙蒿胶、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可溶性糖、矿物质、水分、粗纤维等,可作为渔用营养型饵料粘合剂,特别适应于作为对虾和鳗鱼的饵料粘合剂。粘合剂亦可添加其它粘性物质制成复合型饵料粘合剂。本发明采用直接冷榨法脱脂和微粉碎的工艺方法,充分利用了沙蒿籽的胶质和其它营养成分。文档编号A23K1/00GK1052773SQ89109680公开日1991年7月10日申请日期1989年12月28日优先权日1989年12月28日发明者王钦文,汪大辉申请人:甘肃省粮油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