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拖拉机用双铧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10阅读:3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扶拖拉机用双铧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双铧犁,这种双铧犁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用于农田耕作。
目前,人们普遍采用手扶拖拉机作为动力,配以相应的农业机械,完成田间耕作。耕地时,使用的单铧犁或双铧犁结构简单、不合理,犁体距离驱动轮太远,均为25cm以上,耕速慢、效率低,如果将犁体移近驱动轮,由于没有犁体调节机构,耕作不便,无法正常使用。而且犁体没有升降机构,在运输途中和田间移动时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扶拖拉机用双铧犁,提高耕作效率、方便使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双铧犁是由犁体、犁体调节机构、犁体升降机构、横梁等组成。
调节机构的作用是调节犁体入土角、犁体水平位置和直线位置的,组成中有调节轮、调节丝杠、调整螺栓、犁体牵引框、水平调节板等。使用时,旋动调节轮,调节丝杠同时转动,犁体牵引框向上或下运动,达到调节犁体入土角的目的,可根据不同土壤调节到相应的入土角;旋动调整螺栓,牵引框与整个框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可调整到适宜位置为止;移动水平调节板,可调节犁体的水平位置。
升降机构是调节犁体距地面高度的,组成中有升降手柄、定位卡、升降臂、升降拉杆等。使用时,搬动升降手柄,通过升降臂带动升降拉杆。将犁体提起,离开地面,定位卡卡住,便于途中运输和田间移动,需要耕地时,打开定位卡,放下升降手柄,升降臂和升降拉杆同时动作,将犁体放到地面,完成耕作任务。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调节犁体入土角、犁体水平位置和直线位置,方便地升降犁体,提高耕作速度和耕作质量。由于第一犁体距驱动轮较近,耕作时加大了附着力,有效地改善了拖拉机的牵引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方便、耕作效率高等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的A-A剖面图。
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组成中有牵引孔(1)、犁体调节轮(2)、调节丝杠(3)、横梁(4)、犁体(5、6)、升降手柄(7)、升降定位卡(8)、升降拉杆(10)、升降臂(9)、尾轮(11)、尾轮调整摇柄(12)、乘座(13)、犁体水平调节板(14)、犁体调整螺栓(15、17)、犁体牵引框(16)等。使用时,将手扶拖拉机的拖车卸掉,将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孔(1)对准手扶拖拉机的牵引孔,插上牵引销;利用调节机构可以调节犁体的入土角和犁体的水平位置,调节机构的组成中有调节轮(2)、调节丝杠(3)、调整螺栓(15、17)、犁体牵引框(16)、水平调节板(14)等。转动调节轮(2),调节丝杠(3)同时转动,犁体牵引框(16)向上或向下移动,调节犁体(5、6)的入土角;如果转动调整螺栓(15、17),可调节调整螺栓(15、17)的长短,使牵引框(16)在水平面上左右移动,调整犁体(5、6)的直线位置;如果移动犁体水平调节板(14),可以调节犁体的水平位置。
如果需要途中运输或田间移动,可用犁体升降机构调节犁体距地面的高度,升降机构的组成中有升降手柄(7)、定位卡(8)、升降臂(9)、升降拉杆(10)等。搬动升降手柄,通过升降臂(9)拉起升降拉杆(10),将犁体(5、6)提起,定位卡卡住,便于本实用新型移动。需要耕地时,打开定位卡,放下升降手柄,将犁体(5,6)落下。
在横梁(4)的后部,有尾轮(11),调节摇柄(12)可以调节尾轮的高度,在尾轮的后部还有供操作人员使用的乘座(13)。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功能齐全,犁体距驱动轮的距离小于10cm能充分利用手扶拖拉机的驱动力,提高耕作效率和耕作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手扶拖拉机用双铧犁,其特征是组成中包括犁体(5、6)、犁体调节机构和犁体升降机构,①犁体调节机构是由调节轮(2)、调节丝杠(3)、调整螺栓(15、17)、牵引框(16)等组成,牵引框(16)与调节丝杠(3)螺纹连接,调节轮(2)安置在调节丝杠的一端,调整螺栓(15、17)顶在牵引框上;②犁体升降机构是由升降手柄(7)、定位卡(8)、升降臂(9)、升降拉杆(10)等组成,手柄通过定位卡与升降臂固定连接,升降臂与升降拉杆铰链连接,升降拉杆与犁体也是铰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手扶拖拉机用双铧犁,其特征是犁体(5、6)到手扶拖拉机驱动轮之间的距离小于10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双铧犁,这种双铧犁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用于农田耕作。技术方案是双铧犁是由犁体、犁体调节机构、犁体升降机构、横梁等组成。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调节犁体入土角、犁体水平位置和直线位置,方便地升降犁体,提高耕作速度和耕作质量。由于第一犁体距驱动轮较近,一般小于10cm,耕作时加大了附着力,有效地改善了拖拉机的牵引性能。
文档编号A01B15/00GK2048273SQ892026
公开日1989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5日
发明者孟令成 申请人:孟令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