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林木采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3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林木采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集林木种果的工具。
1983年农牧渔业部主编出版的《林木采种与育苗》,1988年11月出版的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教材《园林苗圃学》都系统地介绍了当今林木种果采集方法和工具。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杆击效率低,剪枝速度慢,取高处有困难,砍枝砍树伤母树;国内外也有使用汽车或拖拉机牵引升降机到高处用手工具采摘,此法不仅要巨额投资,还受地形和道路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功能采集林木种果的工具,由电动机、切割工具、拾果斗、输果管、集果包(袋)、支撑杆、电源线、供电开关、电源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切割工具刀架或锯盘用螺栓固定于电动机转轴端,其下方有拾果斗固定于电动机外壳,电动机固定于支撑杆顶部,供电开关置于支撑杆下部手握处,拾果斗下漏口连接集果小袋或连接与采集者系于身前的集果包相通的输果管;操作时支撑杆将切割工具的切割面对准种果,供电后切割工具使种果离枝、落入拾果斗后漏入集果小袋或经输果管送入集果包中。
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母树得到保护,资源可永续。2.可连续作业,较手工操作提高工效几十倍以上。3.不择地形,操作简单、维修方便,使用灵活,可显著降低采种费用。适用于林木种子或果实的采、拾、集种使用。


图1采种机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采种机主工作头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编号(1)电动机(2)拾果斗(3)切割工具(4)输果管(5)支撑杆(6)电源线(7)刀片(8)刀片固定栓(9)刀架固定栓(10)输果管接头(11)支撑杆接头(12)接杆圈套(13)接杆电源连接(14)电源连接(15)集果包(16)蓄电瓶(17)电瓶背包(18)电瓶背带(19)集果包腰带(20)集果包肩带(21)出果口(22)电动机固定圈(23)支撑杆固定栓(24)电动机固定栓(25)拾果斗固定栓(26)集果包接头(27)供电开关(28)切割面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采种机剖面结构示意图电动机(1)30-60W切割工具(3)螺栓固定于电动机转轴端,其刀架与锯片可更换,拾果斗(2)偏鼓形,硬质薄板制成,缺口处为切割采摘面(28);下部漏口及输果管接头(10)供卡连输导管(4),可用家庭洗衣机排水管代用,未端与集果包接头(26)处卡接相连接,包(20)(19)束于采集者身前便于行动;蓄电并(16)装于电并背包(17)背于采集者的背后,插电源连接(14)于支撑杆下端的插座,采集者手持支撑杆(5),一手握电源开关(27)处,电流支撑杆内的导线直达电动机;支撑杆用竹,一根不够长可对接加套圈,一般可连接三根,采集10米以下种果,亦可用金属拉杆式作支撑杆。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林木采种机,其由电动机、切割工具、拾果斗、输果管、支撑杆、电源组成,其特征在于切割工具用螺栓固定于电动机转轴端,其下方有固定于电动机外壳的拾果斗,电动机固定于支撑杆顶部,供电开关设置于撑杆下端的手握处,拾果斗下漏口连接集果小袋,或连接与采集者身前所系的集果包相通的输果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的采集林木种果的工具。它是用支撑杆支撑电动机供电时,固定于电动机转轴上的切割工具对种果梗进行切割;在切割工具的下方安装拾果斗、输果管,将采摘种果输导至采集者身前的集果包中,亦可在抬果斗的下部漏口处挂袋集果,比传统的采种法有保护母树,简便易行,不择地形,采种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D45/30GK2065398SQ892128
公开日1990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3日
发明者杨承庄 申请人:杨承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