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连续煮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3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封闭式连续煮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鲜豆腐生产工艺中用于加热煮浆的设备。
自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以来,豆腐和其它豆制品即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沿用至今的鲜豆腐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磨浆、煮浆和点卤成脑三道工序,与此相适应的鲜豆腐生产设备主要有磨浆装置、加热煮浆装置和点卤成脑装置。近年来,鲜豆腐生产设备有了不小的改进,就加热煮浆装置而言,蒸汽加热煮浆逐渐取代了用薪炭或煤火加热铁锅煮浆。但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加热煮浆多数是直接采用蒸汽吹浆加热,加热蒸汽与被加热豆浆直接混合,影响了豆浆和豆腐的品质,此外,蒸汽直接吹浆加热仍然没有摆脱间断生产的旧模式,不利于实现连续生产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加热蒸汽与被加热豆浆不直接混合并可连续加热煮浆的封闭式蒸汽加热煮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套筒和安装在套筒内的三组薄壁管组成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加热蒸汽和被加热豆浆分别经套筒和列管作横向和竖向S形逆向流动并进行热交换,因而避免加热蒸汽与被加热豆浆直接混合并且可实现豆浆的连续加热。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封闭式连续煮浆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和附图2分别为封闭式连续煮浆器的正视图和左视图。
参考附
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封闭式连续煮浆器主要由套筒1和三组薄壁管2、3、4构成。套筒1为圆柱形,两端带有端板5,中部上下两侧分别装有两个与端板5平行的圆缺形隔板6和隔板7。套筒1一端的上侧和另一端的下侧分别带有蒸汽进口8和蒸汽出口9,加热蒸汽由蒸汽进口8进入套筒1内并从上至下再至上再至下由蒸汽出口9排出。三组薄壁管2、3、4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的薄壁管数相等,通过套筒1两端的端板5和套筒内的圆缺形隔板6和隔板7沿套筒1轴向平行安装于套筒1内。每根薄壁管的两端均为开口,套筒两端板5外侧带有封盖10和封盖11。靠近蒸汽出口9的封盖11内中层薄壁管3和下层薄壁管4交界处带有一下隔板12,从而将封盖11分隔为上中层管封盖和下层管封盖,下层管封盖上带有进浆管13。靠近蒸汽进口8的封盖10内中层薄壁管3和上层薄壁管2交界处带有一上隔板。从而将封盖10分隔为上层管封盖和中下层管封盖,上层管封盖上带有出浆管14。被加热豆浆从进浆管13进入下层薄壁管4并从右至左折入中层薄壁管3再从左至右折入上层薄壁管2再从右至左由出浆管14流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加热效率高,加热蒸汽与被加热豆浆互不接触,豆浆流道畅通,故特别适合于连续加热煮浆。
权利要求1.一种在鲜豆腐生产工艺中用于加热煮浆的封闭式连续煮浆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套筒和安装在套筒内的三组薄壁管构成的列管式换热器;所述套筒为圆柱形,两端带有端板,中部上下两侧分别装有两个与端板平行的圆缺形隔板,套筒一端的上侧和另一端的下侧分别开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加热蒸汽由蒸汽进口进入套筒并从上至下再至上再至下由蒸汽出口排出套筒;所述三组薄壁管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薄壁管数相等,通过套筒两端的端板和套筒内的圆缺形隔板沿套筒轴向平行安装在套筒内,每根薄壁管两端均为开口,套筒两端板的外侧带有封盖,靠近蒸汽出口的封盖内中、下层薄壁管交界处带有一下隔板并将封盖分隔为上中层管封盖和下层管封盖,下层管封盖上带有进浆管,靠近蒸汽进口的封盖内中上层薄壁管交界处带有一上隔板并将封盖分隔为上层管封盖和中下层管封盖,上层管封盖上带有出浆管,被加热豆浆从进浆管进入下层薄壁管并从右至左折入中层薄壁管再从左至右折入上层薄壁管再从右至左由出浆管排出。
专利摘要封闭式连续煮浆器涉及一种在鲜豆腐生产工艺中用于加热煮浆的设备,由套筒和三组薄壁管组成,套筒两端带有蒸汽进口和出口,三组薄壁管分为上中下三层。沿套筒轴向平行安装在套筒内,两端带有封盖,封盖上带有进浆口和出浆口。豆浆从进浆管进入薄壁管并经横S形通道由出浆口排出,加热蒸汽则从蒸汽进口进入筒内并经竖S形通道由蒸汽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蒸汽与豆浆互不接触,豆浆流道通畅,故特别适合于连续加热煮浆。
文档编号A23P1/10GK2103260SQ91207799
公开日1992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16日
发明者齐鸿福 申请人:齐鸿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