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栽培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0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栽培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植物的装置。
目前小面积有土栽培花卉和蔬菜一般仍是在室外利用天然地面,在室内则利用各种形状的容器进行栽培,基本上仍是平面种植,因而有效种植面积较小。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其所占平面面积相比能扩大数十倍栽种面积的植物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栽培植物的立体栽培柱,它具有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该由设有孔隙的外罩包裹着的栽培基质内层的贮液柱又围在竖直固定的底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出液孔的输液管外。输液管内可设有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输液管、贮液柱、栽培基质及外罩组成的。
输液管是一根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即出液孔的管子。它可以是金属、塑料或去掉竹节间隔的竹管。该输液管被竖直固定,其底端可被紧固在固定的基座如水泥或地面上,也可被固定在活动的基座上,动至可直接插在地里。该输液管既是整个栽培柱的支柱,又是向其供应水份及营养液的渠道。最好在管内置有块状填充物如石子、炉渣、砂粒等,它们可使其内的液体缓慢地从管子的上部及下部通孔向外流出的量趋于相等。在输液管外面设有贮液柱,它是由能够贮存液体的泡沫塑料、干稻草或软杂草等围绕在输液管的周围所构成的,其最好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结构,利用其内的空隙可将来自输液管的液体贮存起来,以供应给栽培基质。该栽培基质可以是泥土、膨胀珍珠岩、细炉渣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上述栽培基质围在贮液柱外面,是植物生长的基地。其外形由包裹它的耐腐蚀的薄层状外罩来决定,如外罩是筒形设在外罩上的开孔向外生长;如外罩是由竹篾、荆条、芦苇、秫桔等编织物(俗称折子)围成,则栽培基质呈塔形,种在栽培基质内的植物即从盘绕着基质的两圈编织物之间隙向外生长。
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移动式立体栽培柱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固定式立体栽培柱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塔式立体栽培柱的剖视示意图。
利用附图中所式的例子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
图1所示移动式立体栽培柱的剖视示意图中,竖直固定在水泥基础1上内置有石子2的金属输液管3壁上设有规则排列的出液孔4。该输液管的上端置有可向输液管内滴加液体的滴灌瓶5,下端螺纹固定一个可将底端封住的丝堵6,在基座的下部设有可转向的轮子7,基座上部周边设有由围板构成的有排液口的液体回收槽8。在上述输液管的外部均匀地围绕着由捆扎得干稻草构成的贮液柱9,在贮液柱外面又设有细炉渣栽培基质10,它由彼此相连的聚丙烯编织筒外罩11包裹着,该外罩上设有规则排列的供植物伸出的开孔12。在图2所示的固定式立体栽培柱的剖视示意图中,其结构基本上与移动式立体栽培柱的结构相同,只是竖直的输液管的底端埋在地里,基座为水泥材质。在图3所示的塔式立体栽培柱的剖视示意图中,下端封闭的去除竹节间隔的竹管3上设有规则排列的通孔4,在竹管的外面均匀地围着由干杂草和牛马粪构成的贮液柱9,其呈截锥形。设在贮液柱外面的烂草土栽培基质10由竹篾编织的折子片状物竖直围成两圈之间有一定间隙12的外罩11。
本实用新型与其所占平面相比能扩大几十倍栽种面积,并且植物在空间生长采光好、通风良好、生长旺盛。它为土地面积小及不适宜种植的各种地貌的植物种植开辟了新的途径,也适宜温室扩大栽种面积。另外家庭使用便于老人陶冶情操、少年儿童试验观察植物的生长。
权利要求1.一种栽培植物的立体栽培柱,它具有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该由设有孔隙的外罩包裹着的栽培基质内层的贮液柱又围在竖直固定的底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出液孔的输液管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栽培柱,其特征在于输液管内可设有填充物。
专利摘要一种栽培植物的立体栽培柱,它是在底端封闭、管壁上设有出液孔的竖直输液管外设内有空隙的贮液柱,在其与设有孔隙的外罩之间又设有栽培基质。本实用新型与其所占平面相比能扩栽几十倍栽种面积。并且植物在空间生长采光好、通风良好、生长旺盛,它为植物种植开辟了新的途径。
文档编号A01G31/00GK2101368SQ91219629
公开日1992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3日
发明者王成华, 杨福春 申请人:王成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