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插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2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型插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种水稻秧苗时使用的手动插秧工具,特别是一种微型插秧器。
在常规的水稻秧苗栽种方式中,现有的水稻栽种机械一般只适于大田作业。而对小块、分散、不规整的丘陵山地水田,仍只能靠人工播种。即需要劳作者长时间地躬腰作业。劳动强度很大。
我们在这里可向公众提供一种结构轻巧、操作简便、能大大减轻水稻插秧劳动强度。秧苗栽种质量好、效率高的新型人工插秧器具。
这种新型插秧器是由一个架体。一个搁秧盘、一套步进控制机构和一根插秧杆组装而成。半园盘形的搁秧盘以其园心线上芯轴底座和芯盘的中心孔套装在架体上竖置着的中轴的下端。在架体上、位于搁秧盘园弧形输秧槽道的上方,竖置着一根与中轴平行的槽管,该槽管的壁上,顺沿其母线方向。开设着一条槽孔。插秧杆即插装在槽管的轴向通孔中。在插秧杆上,垂直于杆中心线,固装着一根拨针。该拨针探出槽管壁的槽孔外。每当插秧杆上提到一定高度。再往下压时,拨针即能拨压安装在槽管外壁支架上的、步进控制机构的拨卡,继而由拨卡牵动步进控制机构的限位叉,就在限位叉与搁秧盘上的分度齿盘脱离接触的瞬间。内端固装在中轴上。外端固装在搁秧盘上的发条便会使搁秧盘绕着中轴转动一个角度。从而将铺摊在搁秧盘上应插的水稻秧苗集拢于插秧杆前端的叉口之下。只要将插秧杆继续往下压。其叉口就会将秧苗插种到田地里。
这种插秧器既可以是竹木构件。也可以用塑料组件组成。其体积很小,结构极为简单。非常容易装配或拆卸。整体重量轻。可一个人用背带挎背在肩上直着腰就可进行插秧作业。并且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插秧杆前端叉口的结构形如人的手指,秧苗栽种深度可随操作者的心意任意调节。秧苗插种质量同人工插种一样有保证。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图;图2是搁秧盘部分装配情况示图;图2为拨卡的结构示图;图4为插秧杆前端叉口结构示图。
半园盘形的搁秧盘最好采用轮辐式结构形状。这可大大减轻重量。搁秧盘的处于同一园心线下端处的芯轴底座(1)和其上面的芯盘(6)是以数根撑条(2)按园周均布相固定。撑条(2)最好是支撑在辐条(4)上;搁秧盘面上有一条同心的园弧形输秧槽道。输秧槽道的内边为搁秧盘的分度齿盘(5)。分度齿盘(5)上靠输秧槽道处没有搁置秧苗根部的平台面。平台面上近外缘处。沿圈均匀地设置着一排矮钉齿。用以限制摊铺在上面的秧苗滑移;输秧槽道的外沿是平面形的搁置秧苗叶片部份的托秧盘。托秧盘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在固装在辐条(4)上的内外两个半园圈条(3)间。等距径向焊接数根筋条。以构成整个半园平面形框体。其紧靠输秧槽道的内圈条(3)的上平面上。最好也对应于分度齿盘(5)平台面上的针齿圈。均匀地布设一排矮针齿。以限制秧苗在上面滑移;芯轴底座(1)和芯盘(6)的中心孔内。最好各配装上轴承而后与架体的中轴(8)下端配装。这样可使搁秧盘更灵活地绕中轴(8)转动。搁秧盘绕中轴(8)旋转的动力来源于发条(7)。发条(7)可用一根直径为1.5~2.5mm的弹簧钢丝以逆时针旋向卷制。其内端固装在中轴(8)上。外端固装在搁秧盘上。架体的中轴(8)和槽管(14)可用一根下横梁(9)和一根上横梁(10)呈“井”字形相联结。同时还可斜穿过上横梁(10)、中轴(8)和下横梁(9)。装置一个扶手(11)。这样既可增强架体结构的刚性,使用时还可用它来控制架体的摆动位置。另外,在上横梁(10)上还可安装一条背带(12)。以将整个插秧器挎背在肩上进行作业。插装在槽管(14)轴向通孔中并装在搁秧盘输秧槽道中的插秧杆(13)是一根直径约为14~30mm的直杆。其顶端可横向加装上一个手柄,以便操作时把握;插秧杆(13)下端头即为插秧叉(22)。插秧叉(22)可与杆体整体制作。也可单独制作后,套装在杆体上。插秧叉(22)的结构是其最前端为插针(28)。它是一截长约为30~80mm、厚度约占插秧叉(22)直径1/4~1/3的半劈尖头。插针(28)以内劈面逆向对着搁秧盘的自由旋转方向摆置。用以拢集摊铺在搁秧盘上的秧苗;插针(28)的内劈面的前侧上方是一条中面平行于插针(28)内劈面、横截面呈“∧”形夹角约60°~80°的斜槽。斜槽朝着托秧盘面较高。靠分度齿盘(5)面较低;在插秧叉(22)靠分度齿盘(5)的斜槽低端口前。装置着一片底端口部至少开设着一个叉口的金属抓秧片(27)。抓秧片(27)的底端口所处位置。仅稍高于平行于插针(28)的内劈面、装于插秧叉(22)前面的切秧刀(26)的刀口。抓秧片(27)是用来叉夹预栽的秧苗。切秧刀(26)则用作分离多余的秧苗。这样就可保证一次插下的秧苗不致过多。拨针(20)在插秧杆(13)上的固装位置。可根据操作者的身材情况确定。
本新型插秧器的步进控制机构是由拨卡(16)、拉线(18)、限位卡(21)和搁秧盘上的分度齿盘(5)构成。拨卡(16)以其中孔安装在槽管(14)槽孔上端部位侧边所设的支架(15)上。拨卡(16)的前端。装设着一块活动拨块(17)。该活动拨块(17)平时与拨卡(16)成一直线摆置。横向封挡着槽管(14)的槽孔。当插秧杆(13)向上抽提时。固装在插秧杆(13)上拨针(20)可将活动拨块(17)向上拨转。让拨针(20)通过。而拨卡(16)不动;当再将插秧杆(13)往下压时,已复位的活动拨块(17)和拨卡(16)便形成了一个刚性整体。拨针(20)将活动拨块(17)往下按压。拨卡(16)的尾端便上翘。于是,一端栓在拨卡(16)尾端上的拉线(18)就会牵拉其另一端头栓着的、形如钟表擒纵叉式的限位卡(21)。限位卡(21)安装在槽管(14)下端部位侧边的附架(19)上。平时由安装在其转轴上的扭簧(23)扭压着。使其叉前的限位爪抵顶着分度齿盘(5)的齿间。在拨卡(16)尾端初开始上翘时。拉线(18)即开始向上提拉限位卡(21)。使其限位爪脱离分度齿盘(5)的齿间。于是搁秧盘便在发条(7)的驱动下。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拨针(20)将活动拨块(17)下压到最低点,也即是拨卡(16)尾端被抬到最高点时。限位卡(21)叉后的定位爪便钩卡住分度齿盘(5)。从而控制了搁秧盘的旋转角度。当插秧杆(13)被继续下压。拨针(20)便脱开对活动拨块(17)的压迫。拉线(18)亦即松开,扭簧(23)立即又将限位卡(21)叉前的定位爪压回支顶住分度齿盘(5);拉线(18)最好用细铁丝或别的金属细丝制作;附架(19)可与槽管(14)制成一个整件。也可制成单件。而后固装在槽管(14)下端部位侧边;为保证搁秧旋转平稳灵活。最好是在搁秧盘的分度齿盘(5)的底平面处增设一支承滚轮(25)支托。支承滚轮(25)套装在芯轴(24)上。芯轴(24)固装在附架(19)上。支承滚轮(25)可以就用一个径向轴承制作。
权利要求1.一种栽种水稻秧苗时使用的手动工具。特别是一种微型插秧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架体、搁秧盘、步进控制机构和插秧杆(13)所组成,半园盘形的搁秧盘以其同园心线上的芯轴底座(1)和芯盘(6)的中心孔套装在架体上竖置着的中轴(8)的下端,架体上的槽管(14)与中轴(8)平行竖置于搁秧盘的园弧形输秧槽道中的上方,插秧杆(13)插装在槽管(14)的轴向通孔中,拨针(20)探出槽管(14)壁上顺沿母线方向的槽孔,固装在插秧杆(13)上,步进控制机构由拨卡(16)、拉线(18)、限位卡(21)和搁秧盘上的分度齿盘(5)构成。拨卡(16)前端装置着活动拨块(17),拨卡(16)以其中孔安装在槽管(14)槽孔上端部位侧边的支架(15)上,活动拨块(17)横向封挡着槽管(14)的槽孔。限位卡(21)安装在槽管(14)下端部位侧边的附架(19)上,扭簧(23)安装在限位卡(21)的转轴上扭压着限位卡(21)叉前的限位爪抵顶着分度齿盘(5)的齿间,拉线(18)上端栓在拨卡(16)的尾端、下端栓在限位卡(21)上,发条(7)的内端固装在中轴(8)上,外端固装在搁秧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插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搁秧盘的芯轴底座(1)和芯盘(6)以撑条(2)园周均布相固定。输秧槽道内边为分度齿盘(5)。分度齿盘(5)平台面近外缘处。沿圈均匀设置着一排矮钉齿。输秧槽道外沿是托秧盘。托秧盘为固装在辐条(4)上的内外两个半园圈条(3)间。等距径向焊接筋条构成半园平面形框体。其内圈条(3)的上平面上均匀布设一排矮钉齿。支承滚轮(25)套装在芯轴(24)上。芯轴(24)固装在附架(19)上。支承滚轮(25)支托在分度齿盘(5)的底平面处。
专利摘要这种新型手动水稻插秧器是由架体、搁秧盘、步进控制机构和插秧杆组成,半圆盘形的搁秧盘以其圆心孔套在“井”字形架体竖置着的中轴下端。架体上与中轴平行的槽管竖置在搁秧盘的圆弧形输秧槽道中的上方,用插装在槽管轴向中心通孔中的插秧杆,就可逐次将摊铺在搁秧盘面上秧苗插种到田里。步进控制机构控制着搁秧盘的旋转。将秧苗逐次送到插秧杆下。其体积小,重量轻,一个人挎背着就可直着腰作业。秧苗插种质量好,且不受地形条件限制。
文档编号A01C11/02GK2104532SQ9121948
公开日1992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31日
发明者李荣友 申请人:李荣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