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播种、施肥多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耕、播种、施肥多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农业机械范畴,是一种特别适用于由手扶拖拉机带动进行农田作业--旋耕、播种、施肥的农业机械。
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要,目前各式用于旋耕、播种、施肥的机械也相应应运而生,但它们的目的功能比较单一,通常效率也都较低,而且有的还不能完全农艺要求。
本实新型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了一种能同时完成旋耕、播种、施肥多种农田作业的机器。该机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特别能实现在同一行上,种子、化肥分层播施,施肥深度大于播种深度,更适合农艺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图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施肥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施肥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所示Ⅰ为播种、施肥装置 Ⅱ为施耕机构 Ⅲ为传动机构 Ⅳ手扶拖拉机主体。而其中具体部件1为小链轮 2为种肥箱 3为离合手柄 4为张紧轮 5为旋耕离合手柄 6为罩盖 7为栅条 8为旋耕机 9为左右挡泥板 10为离合链轮 11为过桥齿轮箱 12为主动链轮 13为链条 14为弯刀 15为机架 16为镇压轮连接杆 17为镇压轮调节杆 18为镇压轮 19为施肥管 20为播种管 21为支承铁22为播种、施肥管架 23为施肥漏斗 24为播种漏斗 25为播种轴 26为施肥轴 27为轴支架 28为驱动轮半轴 29为连接板 30为调节螺丝 31为定位轮 32为架轴 33为横梁。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
本实用新型可分解为三大组成部件,即播种、施肥装置Ⅰ、旋耕机构Ⅱ及将手扶拖拉机Ⅳ的动力传递给Ⅰ与Ⅱ的传动系统Ⅲ。以下分述之(一)播种、施肥装置该装置包含了由机架15及自上而下顺次安装在机架上的种肥箱2、播种和施肥漏斗24、23、播种施肥管架22、播种施肥管20、19组成的播种、施肥及其调节机构。而播种、施肥及其调节机构的具体结构为种肥箱2中含隔板分前后两室,后室下留孔对准一排播种漏斗24,前室下留孔对准另一排施肥漏斗23,漏斗内均安装有外槽轮,后排外槽轮同穿在播种轴25上,前排外槽轮同穿在施肥轴26上。播种轴25即施肥轴26的两端通过轴支架27及固定螺栓与机架15固定连接,且其左端有定位轮31,连接板29和调节螺丝30组成的调节机构。定位轮通过连接板和螺丝与机架15连接,调节螺母30穿在播种或施肥轴上,轴端还标有调节刻度,播种、施肥管架22由架轴32、横梁33和种肥管20、19组成,各横架穿在架轴上,其两端的下部焊有播种管21、施肥管19,且两管同在一直线上也同悬于地表之上,分别对准在播种漏斗24之下。架轴32两端用螺丝可调式固定在左右支承铁21所在长槽内,而支承铁水平地焊在机架上。
(二)旋耕机构该机构由刀轴(图中无法表示)、弯刀14、罩盖6、栅条7、镇压轮18、挡泥板9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栅条装置。栅条7有数根,呈同一弯曲弧度,平行而等距离地焊在同一根扁铁上、栅条穿过罩盖顶上的孔洞,扁铁固定于旋耕机刀轴正方的罩盖6顶上面,栅条穿过罩盖顶上的孔洞,其弯弧朝向弯刀14。此外,该旋耕机构有两块挡泥板9分别贴于罩盖前两侧板下,并沿侧板方向作上下可移动式安装。镇压轮18有调节杆17连接杆16固定连接于机架15上。
(三)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包含旋切动力传动和播种、施肥动力传动两套传动机构,前一套是与手扶拖拉机传动轮的齿轮相嵌的过桥齿轮11和旋耕机离合器链条箱组成的传动机构,后一套为两级同步传动由与手扶拖拉机驱动轮半轴28固定在主动链轮12、离合链轮10及链条13组成的带动播种轴25、施肥轴26工作的传动装置。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本实用新型作旋耕、播种、施肥田间作业前,将欲播的种子倒入种肥箱后室,将欲施的化肥倒入种肥箱前室,发动拖拉机,旋耕机离合手柄、离合器拉杆于“合”位,旋耕机的轴刀反旋,则由弯刀旋切的土址从旋刀轴上方抛向后方,被旋耕的田地则形成前低后高的坡面(此坡面特别适宜播种、施肥的深度差别的要求),与此同时拖拉机驱动轮的动力由主动链轮、链条传递给播种、施肥轴、漏斗内外槽轮便转动,种子和肥料畅通地落入土址,并被滞后旋切抛来的土壤覆盖,由镇压轮压实。在此过程中泥土穿过栅条破碎后抛向后方,而杂草(或绿肥)则被阻挡先落至沟底,也被后抛来的土壤复盖。作业完毕,将两套传动机构置于“离”位切断动力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如需调节旋耕、播种、施肥深度以及播量、行距时,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的。
耕深是通过镇压轮的连接杆16与调节杆17相互连接在不同孔位上而调整的。播种、施肥深度调节是通过改变播种、施肥机构的架轴32在机架两侧的支承铁21上的长槽内不同位置实现的。因为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旋耕后形成的前低后高的坡面,当架轴固定在长槽的前端,播深增大,反之则减小。播量调节是依靠拧动安装在播种轴25、施肥轴26左端的调节螺丝30,当轴向左移动时,播量(施肥量)减小,当轴向右移则增大。其行距调节是松开横梁33固定架轴32的螺钉,左右移动横梁便可得所需行距。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手扶拖拉机驱动轮半轴上装有凹凸形主动链轮12,其轮壳凹面朝向里,当手拖两驱动轮轮距调节到最小距离时,传动链条不会被驱动轮轮胎阻挡,从而使该机适用在麦套棉的棉行中播种小麦。
此外,调整旋耕机罩盖前端两侧的挡泥板9与地面的距离,可以减小旋耕后两侧的土垄,使播种后的地表平整。
可见,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同时完成耕翻,奄青、施肥、播种、盖籽、镇压六道工序,符合农艺要求,且播种、施肥量、深度、行距可调,能进行多种作物的播种和合理施肥(管口不易堵塞)。省工、节本化肥利用率高,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用性强、可在农业生产中为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由手扶拖拉机带动的施耕、播种、施肥多用机,其特征在于a、它包含了由机架及自上而下顺次安装在机架上的种肥箱2、种肥漏斗24、23、种肥管架22组成的播种、施肥及其调节机构,其具体结构为种肥箱2中含隔板分前后两室,前室下留孔对准一排施肥漏23,后室下留孔对准一排播种漏斗24,漏斗内均安装有外槽轮,前排外槽轮同穿在施肥轴26上,后排外槽轮同穿在播种轴25上,而播种施肥管架22由架轴32、横梁33和种肥管20、19组成,横梁穿在架轴上,其两端下部焊有播种管、施肥管、两管同在一直线上,且悬于地表上;b、它存在着旋切动力和播种、施肥动力两套传动机构,前一套是由手扶拖拉机传动输出齿轮相嵌的过桥齿轮11及旋耕机离合器组成,而后一套为两级同步传动,由与手扶拖拉机驱动轮半轴28固定的主动链轮12、离合链轮10、链条13、离合器手柄3组成的带动播种施肥轴工作的传动机构;c、包含了由刀轴和安装在刀轴上的几组弯刀14以及罩盖6、栅条7、挡泥板9、镇压轮16组成的改进式旋耕机构,且栅条1有数根,呈同一弯曲弧度,平行而等距离地焊在同一根扁铁上,扁铁固定于旋耕机刀轴正方的罩盖6顶上面,栅条穿过罩盖顶上的孔洞,其弯弧轴朝向弯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播种、施肥多用机,其特征在于它的播种、施肥及其调节机构为a、包含了安装在播种轴25及施肥轴2b左端的定位轮31、连接板29和调节螺丝30,且定位轮31通过连接板29和螺丝与机架15连结,调节螺丝30穿在播种或施肥轴上,轴端还标有调节刻度。b、该调节机构的播种、施肥管架22的架轴32两端用螺丝可调式地固定在左右支承铁21所开的长槽内,而支承铁水平地焊在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播种、施肥多用机,其特征在于a、它的旋耕机构还包含有两块挡泥板9分别贴于罩盖前两侧板下,并沿侧板面作上下可移动式安装。b、旋耕机构的镇压轮18有调节杆17、连接杆16固定连接在机架1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由手扶拖拉机带动可实现旋耕、奄青、播种、施肥同时作业的农业机械。它包含播种、施肥及其调节机构、改进的旋耕装置及播种、施肥动力传动系统。由于各部件之间的合理配置,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播种、施肥量及深度、行距耕深可调,能适应多种作物的播种和科学施肥的要求,省工、节本、化肥利用率高,实用性强,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B49/06GK2102598SQ91220179
公开日1992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9日
发明者吴步云 申请人:沭阳县农机化服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