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滚切式收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0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滚切式收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小型人力收割器,属于农业机械收获技术领域。
在我国山区、丘陵等边山地区,使用镰刀收割小麦、稻子等农作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仍没有真正的改变。近年来,已有许多种人力收割器上市,但由于笨重、费力、收割不净损失过大等原因,不能被农民接受。如中国专利公开的双直刀片式收割器,是利用收割器产生的直冲力,割断禾杆,这种结构消耗体力大、不适用于妇女,儿童及体弱者使用,而且由于冲力过大、造成作物籽粒脱落、损失严重。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损失率小的自动滚切割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自动滚切式收割器,包括底盘、割刀、行走部件栏杆等,割刀固定在底盘上,其特征是直刀片与圆盘刀片分别固定在V形底盘的V形口两边,V形底盘固定在轮轴上,底盘的外围装有U形高、低栏杆,柄套固定在底盘的后端与高低栏杆相联。圆盘刀片上装有衬套,与圆刀轴为动配合,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人对收割器的向前推动,禾杆向后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收割器的圆盘刀片连续旋转,从而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旋转中割断了进入收割器刀口内的禾杆,并将割断的禾秆输送到栏杆内,二是收割器的向前推力与秆对收割器的反作用力抵消,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是镰刀收割的四至六倍,一般劳力一天可收割八亩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圆盘刀片的圆周可做成锯齿形,这种形状对输送和切割都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一机多用,扩大农作物的收割范围和种类。便于推广。


图1为自动滚切收割器的俯视图;图2为自动滚切收割器的主视图;图3为圆盘刀片的联接示意图;图4为圆盘刀片与衬套配合的主视图;图5为圆盘刀片的平面视图;图6为图5的A部剖视图。
标号说明1、直刀片 2、底盘 3、加强板 4、圆盘刀片 5、高栏杆 6、轮轴 7、行走轮 8、低栏杆 9、支杆 10、柄套 11、固定螺钉 12、圆刀衬套 13、圆刀轴根据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述,自动滚切式收割器,由底盘,刀片、行走轮、栏杆等组成,底盘2装在轮轴6上的两行走轮7之间,在底盘2的前端V形口处,分别装有圆盘刀片4和直刀片1,与圆盘刀片4相配合的圆刀衬套12装在圆刀轴13上与底盘2固定,直刀片1用固定螺钉11与底盘2相联。底盘2的周围固定有高、低栏杆5、8,支杆9与柄套10、高、低栏杆5、8固定为一体,柄套10上还装有操作手柄,供操作者使用。收割时,操作者手把操作杆推动收割器向前行驶,进入收割器V形口的农作物对圆盘刀片4产生连续的反作用力,带动圆盘刀片4连续向直刀片1的一边旋转,形成连续切割,割断的作物秸杆靠反作用力自动滑入U形围栏5、8内,待围栏装满,侧倒成堆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整机重量轻,约1.8公斤,便于使用携带,底部双轮滚动,轻快、灵活、易掌握,适用于妇女、儿童。
2、圆盘刀片连续滚切,避免了刀口堵塞,收割干净,倒堆整齐,无撞击落粒造成的浪费,符合丰产丰收和原则。
3、造价低,每把成本价18元左右,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4、山区、丘陵、平川区都可使用,适用范围广。
5、结构简单、合理、刀刃利用率高,不易损坏,便于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滚切式收割器,包括底盘、割刀、行走部件、栏杆等,割刀固定在底盘上,其特征是直刀片1与圆盘刀片4分别固定在V形底盘2的V形口两边,V形底盘4固定在轮轴6上,底盘2的外围装有U形高、低栏杆5、8,柄套10固定在底盘2的后端与高、低栏杆5、8相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器,其特征在于圆盘刀片4上装有衬套12,与圆刀轴14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器,其特征在于圆盘刀片4的圆周为锯齿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小型人力收割器,由底盘、圆刀、直刀片、行走轮等组成,底盘的V形口处分别装有圆盘刀片和直刀片,底盘的周围还装有高低栏杆,收割时,操作者推动收割器向前行驶作物进入V形口,带动圆盘旋转形成连续切割,禾杆自动进入栏杆内,装满后,侧倒成堆,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省力,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手工收获的理想机具。
文档编号A01D1/06GK2103242SQ9122628
公开日1992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7日
发明者姚永生 申请人:姚永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