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一年七熟亩产万元常规生产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5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果蔬一年七熟亩产万元常规生产方式的制作方法
本常规生产方式属农业园艺科学技术。
发明人担任农技员九年。一九七八年从教后对微生物、果蔬生产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主要参考文献有《蔬菜栽培》(辽宁熊岳农业学校编,1979年4月版,农业出版社出版)。《自修食用菌》(黄年来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实用富民大全》(山东出版社)。《西红柿四季栽培》(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食用菌》杂志(上海农业科学院)。《农村新技术》杂志(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出版)等。
本方式是根据我国属农业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而实践的。对开发农村经济、青年就业和农民的致富门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适应南方农村生产。适合专业户经营,也适合集约农场、专业学校、农村职业中学、农村科技部门因地制宜,参照生产,推广应用。
本方式选择高产、良种、价值高而实用的作物,根据其各自的生物特性,充分利用地上、地表和地下的有效空间,合理安排各作物的苗期和主生长期及收获期,应用生物圈原理、反季种植及植保等一系列科学技术,保证了各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且产品大都能领头市场而效益倍增。比常规单一种植的效益提高十几倍以上。投入(投工已计价)产出比大于1∶6。
常规生产方式一、生产原理选择高、低架作物,早、晚熟品种,地上、地表、地下结实的不同品类,根据各作物生物学特性,应用生物圈原理,合理安排,科学搭配,全年统筹,确保选用作物正常生长,确保七熟产量。
二、选用的七熟作物及主要生物学(一)按高、低架分类1、高架作物晚熟番茄、菜豆、茄子、芋(地下结实)。
2、低架作物早熟及秋番茄(选三穗自封顶类),小白菜、白菜类及马铃薯(地下结实)。
3、地表作物平菇、草菇。
(二)适温及生长期1、适低温马铃薯(100-130)天、白菜类(80-120)天。
2、适中温番茄(100-180)天、菜豆(100天)、平菇60天。
3、适高温芋(120-180)天、茄子(100-150),草菇(30天)、夏阳白菜(日本产)45天、小白菜(50-60)天。
三、种植方式(一)春种番茄每畦种3行。晚熟种中间为主行,早熟番茄保护地种两边为副行。芋套种早熟穴边。四月底早熟番茄拉秧后5-8月为芋主生产期。芋中耕时平菇菌袋埋入土层。6月底晚熟番茄拉秧后套种小白菜或种草菇。8月底小白菜、芋收成后整畦。(二)秋种畦中间主行种茄子或菜豆。畦两边种二茬小白菜为副行。第二茬小白菜定植或收成后(九-十月)平菇菌袋埋入土层(注意留穴位种后茬白菜类和马铃薯)。10-11月小白菜收成后种白菜类及马铃薯越冬。
四、生产日期(一)育苗期1、早熟番茄10-11月,晚熟番茄11月底,芋催芽12-1月。育苗方式保护地,温床、室,营养袋。2、平菇室内培菌3月、8月底。3、小白菜5月、7月。茄子7月。育苗方式阴棚、遮阳网、营养袋。4、大白菜9月(营养袋)。5、菜豆8月直播。马铃薯下种前20天用激素催芽。
(二)定植期1、早熟番茄1月中、下旬,晚熟2月。芋2-3月。
2、平菇菌袋下地4月、9月。
3、1)小白菜6、8月。2)草菇6-8月。注1)、2)只选一种。
4、茄子8月。注茄子、菜豆、秋番茄只选一种。
5、白菜类、马铃薯10月。
(三)收获期1、番茄3-6月。芋8月。2、平菇5-6月,10-11月。3、小白菜7、9月。草菇6-8月。4、茄子、菜豆10-12月。5、白菜类、马铃薯12-2月。
五、亩产量参考(总产)番茄5000-7000公斤,芋2000公斤,平菇2000-3000公斤,草菇300公斤,小白菜4000公斤,菜豆500公斤,茄子1500公斤,白菜类3000公斤,马铃薯2000-2500公斤。注番茄、小白菜需采用杂优良种。
六、人造小生物圈及其它技术良种选育、保护地、营养袋、阴棚、遮阳网、袋栽食用菌、反季种植、保花催果等激素应用、土壤检测、肥水(含微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系列技术可参阅有关书籍,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合理应用。
七、常用主要技术参数1、良种淅杂5号番茄、804、早丰、秋丰。夏阳小白菜、春秋白菜(日本产)。
2、苗期番茄春70-80天、秋30-40天。秋茄子40-50天。白菜类13-25天。
3、密植规格主行50×24-30cm。
副行番茄50×30-36cm。小白菜40×30-36cm。
白菜类50×40cm。
4、营养袋规格茄科长×宽=10×15cm。
十字花科长×宽=8×8-12cm。
5、温床方式电热线、酿热层。
6、常用氮、磷、钾比例N∶P∶K≈10∶1-1.5∶12-14.
7、微肥、激素要合理使用。
本常规生产方式属农业园艺高新综合技术。适应于江南各地。各地专业院校、集约农场、农村职业中学、农业科研部门(机构)可以示范生产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种植专业户也可以参照生产。
各地用户要根据生产原理(一)、作物生物学(二)、种植方式(三)、因地制宜地确定作物及生产日期(二、四)。同时要掌握生物圈原理及其它技术(六)、确保一地一年七、八熟作物的生产。实现或超过投入产出比1∶6。
权利要求
1.果蔬一年七熟亩产万元常规生产方式,提供一个生产方式的原理技术特征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高产且价值高而实用的作物,进行早、晚熟品种搭配;高、低架作物搭配;地上、地表、地下结实的作物的科学搭配。把各作物的苗期、共生期、主生长期和收获期合理地错开,进行合理地套种、复种。在生产的种植方式中,应用生物圈原理,实施温床(室)、保护地、大棚(含荫棚)、营养袋、反季节种植和袋栽食用菌技术而高效益地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日期和方式,提供了各季节生产稀、珍果蔬的条件。本方式的原理技术特征适合南、北纬约40°范围内的各种植区(高山气候和沙漠气候除外)。该区内每年可常规生产七-十熟果蔬;累计年总生长期800-960天;亩产值(现行价)1.2-1.6万元。是经济投入、产出比大于1∶6的高、优农业生产技术。非果蔬生产的和高纬度的种植区也可以参照本原理技术而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式,其原理技术特征是因时因地地人造小生物圈,仿工厂化、立体式地生产实用的果蔬菜种;准确地把握各作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密集性地合理套种;确保经济低投入高产出。确保一地多熟,高效益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常规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式,其种植方式的技术特征是应用生物圈原理,实施反季种植、袋栽食用菌(平菇、灵芝、黑木耳等)技术;实施旺季中的稀、珍菜种,淡季中的早熟、丰产菜种的生产技术。在茬口安排中采用主、副行种植,把早晚熟、高低架作物搭配合理,同时主、副行是随着作物的主要生长期的更换而更变的;在空间安排中把地上、地表和地下结实的作物进行科学地搭配。
4.本方式的生产原理技术和种植技术总特征是用生产原理的普遍性,辩证灵活地指导各地的选种作物、生产日期和种植方式。或日是生产原理技术的普遍性与生产方式(说明书二-七)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技术总特征,该方式的技术也适合指导非果蔬产区的种植区生产。
6.说明书中的生产方式(二-七)是以适合南、北纬约40°范围内种植的作物品种示例,集中说明生产原理(一)的普遍性。
全文摘要
本常规生产方式属农业园艺科学技术。根据选用作物的生物学特性,适期为其人造小生物圈,应用反季种植、套种和复种等技术,搭配好地上、地表和地下的各作物茬口,选用良种,科学管理,以确保各茬作物稳产、高产。达到一年七熟以上。选用作物有番茄、茄子、芋、平菇、草菇、小白菜、豆类和白菜属及马铃薯。本方式每年每亩投资500—700元,投工300—400天,常规年获利万元以上。投入(投工已折价)产出比大于1∶6。适应于江南各地,适合农村经济生产。
文档编号A01G9/00GK1075591SQ9211245
公开日1993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8日
发明者陈明生 申请人:陈明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