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成蟹立体集约化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0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幼、成蟹立体集约化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河蟹的养殖装置。
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养殖河蟹的方式仍为野外养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养殖水质和温度变化较大,天敌多,尤其在河蟹脱壳期更易受到天敌的伤害,使得河蟹成活率低于5%,人工放流回捕率不足1%,同时饲养周期长,需两年才能达到商品蟹规格。近年来也曾出现过在室内进行温房人造环境养殖河蟹的实践,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并缩短了生长周期,但也由于养殖密度小、单位成本高、经济价值低而未能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结构简单、养殖密度高的幼、成蟹立体集约化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幼、成河蟹立体集约化养殖装置,它由幼、成蟹养殖池组成在幼、成蟹养殖池内直接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立体巢穴。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将野外养殖河蟹引入室内进行集约化立体巢穴养殖,人工控制河蟹生长环境,再配以特殊的全价饲料,避免了河蟹天敌对其的伤害,实现了河蟹高质量的高密度饲养,从蟹苗养成Ⅰ、Ⅱ期幼蟹成活率高达30-55%;养成每斤40-80只幼蟹时的成活率达40-60%,在此基础上养成商品蟹(100克/只),成活率达75%以上,回捕率近100%。由于成倍提高养殖密度,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巢穴也可应用在野外池溏、围滩、围网河蟹养殖中。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幼、成蟹养殖池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通孔式立体巢穴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向穴孔立体巢穴示意图。

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幼、成蟹养殖池1上均分别开有进水孔5和出水孔6,它们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将处理过的水引入室内幼、成蟹养殖池1内,在幼、成蟹养殖池1内安装有多层立体养殖巢穴2,各层立体养殖巢穴2之间留有间距,并根据养殖池1的大小放置若干组巢穴2,养殖池1的深度为0.4-1.2米,其长度由室内面积确定,立体养殖巢穴2的层数一般可根据水深确定在3-9层,其顶部一般在水下0.1至0.6米,并可作为喂食平台使用。立体巢穴2的形状可为矩形、梯形或阶梯形实心体结构,其上开有多层多个通孔3;也可为矩形、梯形或阶梯形实心体结构,其上开有多层多个不相通的穴孔4。将幼蟹放置在幼、成蟹养殖池1中养殖,将特制的全价配合饲料投放在池中喂食平台上,受饲料等污染的水源通过出水孔6排出,从进水孔5再引入新鲜水源,经过一个阶段的人工饲养,即可养成商品蟹。
权利要求1.一种幼成蟹立体集约化养殖装置,它由幼、成蟹养殖池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幼、成蟹养殖池1内直接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立体巢穴2。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成蟹立体集约化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立体巢穴2为矩形、梯形或阶梯形实心体结构,其上开有多层多个通孔3,构成立体巢穴2。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成蟹立体集约化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立体巢穴2还可在矩形、梯形或阶梯形实心体上双向开有多层多个不相通的穴孔4,构成立体巢穴2。
专利摘要幼、成蟹立体集约化养殖装置,主要用于室内河蟹的幼、成蟹养殖。它主要由幼、成蟹养殖池组成。在幼、成蟹养殖池1设置有立体巢穴2,立体巢穴2可为矩形、梯形或阶梯形实体结构,其上开有多层多个通孔3或者不通的穴孔4。使用本实用新型养殖河蟹,实现了多层立体养殖,可以大幅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成倍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由于对生长条件的有效控制,也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
文档编号A01K61/00GK2177337SQ93236289
公开日1994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0日
发明者顾为东 申请人:顾为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