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5835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海洋、河流、湖泊等使用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及其制造方法。



图1A所示,近年来由于钓鱼用具的甩投距离提高以及钓鱼用具的缠绕减少,使用一种中央备有通线孔、直接与钓鱼线相连接的带通孔浮子(A)。这种带通孔浮子(A)通常使用轻质的天然木材,在底部装有铅制的坠子。
使用这样的钓鱼用具在海洋、湖泊以及河流等处钓鱼时,为了使带有食饵的钓鱼钩保持规定的深度,以及检查上述食饵是否已被鱼吃掉,是把整个比重小于1可浮于水面的钓鱼用浮子(A)系在钓鱼线(C)的中途,在钓鱼线的下部装上使装有鱼饵的鱼钩下沉用的坠子(D),再在其下面通过细的钓鱼线系上钓鱼钩,在该钓鱼钩上装上食饵进行钓鱼。
但是,在海里使用上述钓鱼用具时,因为下面的坠子是小型的,水阻力又小,所以存在钓鱼用浮子与应就设在它下面的坠子的动作不一致,不能把食饵送到规定的深度这样的问题。
而且,上述钓鱼用浮子在出现鱼信时,必须无阻力地被牵入水中,因此要求小型化,但若使钓鱼用浮子小型化,则会发生整个钓鱼用具变轻,出现不能甩远这样的问题。
因此,最好设置整体比重稍大于1,外观形状远比铅制坠子大的块状浮子(B)取代上述坠子。已经知道,这样可使水中浮子与潮流一体化,并可防止钓鱼用具因风等而发生流动(参照
图1B)。
有各种类型的水中浮子(B),与本发明有关的浮子是为了调整水中浮子的浮力,所以以与上述带通孔浮子形状相同者为例进行说明。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钓鱼用浮子所含的含义,包括边浮在水面边感知鱼信用的带通孔浮子和在水中使用的水中浮子。下面要说明的带通孔浮子的浮力和水中浮子沉力则是同一含义。
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天然木材的比重随产地而异,所以对装在下面的坠子需要按照天然木材的比重加以适当调整,极其麻烦。
另外,使用合成树脂的带通孔浮子因为材质是均匀的,所以要制造具有均衡浮力的浮子并不困难,但是即使是同一形状的带通孔浮子有时最好要根据所钓的鱼的情况或者按照钓鱼人的喜好改变浮力,这时各种重量不同的坠子的调换必须要简易。而在不改变坠子时需要配合坠子的形状加工浮子本体,这种加工很费人工。
再有,全部用木材制作浮子本体,再涂耐水涂料,也可制成带通孔浮子,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在钓鱼中这种带通孔浮子碰到岩石等时容易受损伤。
在制造上述水中浮子时,譬如,若以天然资源黑檀等木材作为主要原料,通过机械加工把它加工成一定形状,再插入一定重量和一定形状的坠子进行制造,则能制造出外观上形状完全相同的水中浮子。
不过,因为把天然材料作为主要原材料使用,所以比重会产生偏差,实际的沉力不稳定,在实际用于钓鱼用具时,设在上部的钓鱼用浮子会发生浮力过大或沉力过大,所以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把钓鱼用的浮子改变成浮力不同的浮子,或者另外附加调整用的小型坠子,这对于钓鱼人来说极其麻烦。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研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调整浮力或调整沉力,而且,难以受损伤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及其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在其中央设有通线孔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具有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内侧设有浮力调整部的下帽形体,以及与该下帽形体相连接的由合成树脂或表面涂有防水涂料的木材制成的上帽形体。
另外,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在中央设有通线孔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具有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内侧有浮力调整部的下帽形体,由合成树脂制成、设有与上述下帽形体以密封状态相接合的筒状部的上帽形体,以及装配在上述筒状部上的木质胴体部。
以上,所谓浮力调整部系指形成在下帽形体上的壁厚部。
另外,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所记载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的调整方法,是一种在中央形成有通线孔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的制造方法,它是这样构成的,预先制作内侧为带通孔的上帽形体(浮子本体上部)和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下帽形体(浮子本体下部),再在上述下帽形体的内侧或侧周进行切削加工,以减少其实质重量,进行浮力调整,再把上述上帽形体和下帽形体组合在一起。这里,所谓下帽形体的侧周包括下帽形体的内侧和外侧。
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记载的水中浮子,是一种装在有浮力的钓鱼用浮子的下部、整个比重比海水稍大的水中浮子,它包括由比重比较大的木材制成、成轴对称状的胴体部,设在该胴体部的下部、可以容纳多个调整坠子的比重调整部,以及设在上述胴体部的下部,即上述比重调整部的更下部的固定坠子部,而且在整个表面都形成有耐水涂膜。
本发明上述第4技术方案记载的水中浮子的进一步特点是中央插有塑料制的通线管。
另外,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记载的水中浮子的沉力调整方法是如下进行的,即在中心穿设有塑料通线管的、由比重比较大的木材制成的胴体部的下部,设置固定坠子部,同时在中央底部的内侧,设置由作了扩径的圆孔及其容纳在该圆孔中的调整坠子构成的比重调整部,在制造过程中,把适当数量的薄的圆环状的调整坠子装到上述圆孔中,以此来进行沉力的调整。
如上述技术方案1和2记载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以及技术方案3记载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其下帽形体由耐腐蚀的金属制成,具有浮力调整部,所以可以通过削除这部分的厚度减轻重量,形成有任意浮力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
由此就可在下帽形体部成一体地形成坠子,而且它是金属的,所以即使在使用时碰到岩石等也比较不易受损伤。
在上述技术方案4及其改进记载的水中浮子以及技术方案5记载的该浮子的制造方法中,因为在胴体部的下部设置固定坠子部和容纳被分成片的调整坠子的比重调整部,所以即使由天然材料制成的胴体部的比重多少有点差异,也能通过对调整坠子的整体重量进行调整,使整体的比重保持一定。而且,因为它具有固定坠子部,调整坠子的量也限在材料差异的范围内。
而且,上述技术方案4记载的水中浮子,因为整个表面形成有耐水涂膜,所以不会发生水的吸收、腐蚀等,能经常地保持一定的比重。
由此能够制造球状以及整体比重一定的水中浮子,使钓鱼人能方便地做成钓鱼用具。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供理解本发明。
图1,说明本发明的钓鱼用浮子的示意图;图2,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钓鱼用浮子的剖视图;图3,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钓鱼用浮子的剖视图;图4,图3的侧视图5,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钓鱼用浮子的剖视图;图6,图5的钓鱼用浮子使用的调节坠子的侧视图;图7,图5的钓鱼用浮子使用的调节坠子的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说明图5的钓鱼用浮子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9,把本发明应用于棒状浮子的其他实施例的正面图。
如图2所示,与本发明第1实施例有关的带通孔浮子10,成上下长椭球状(或称鸡蛋状)它具有下帽形体11和与其相接合的上帽形体12,以及设置在中央的通线管13。下面对它们作详细说明。
上述下帽形体11由不锈钢等耐腐蚀的金属制成,在其上部成台阶状的部分形成阳螺纹14,内侧为中空,且在制作时内则形成为厚壁,具有浮力调整部15。
上述上帽形体12由红、橙、黄等有色透光性的塑料(例如聚丙烯、聚碳酸酯、ABS)制成,内侧形成为中空,在下部内侧形成与上述阳螺纹14螺合的阴螺纹16。
在上述下帽形体11以及上帽形体12的中央设有贯穿孔17、18,在该贯穿孔17、18内密合嵌入通线管13。通线管13由耐腐蚀的金属、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制成,内侧形成通线孔19。
而且,在上述下帽形体11以及上帽形体12的螺纹接合处设有作为密封构件的O形环20。
因此,在制造钓鱼用带通孔浮子10时,要预先制造好上帽形体12以及下帽形体11。然后,根据想制造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10的浮力的要求,用NC(数控)车床切削下帽形体11的内侧。这样做可以在减轻下帽形体11的重量的同时增加浮力,调整钓鱼用带通孔浮子10的整体的浮力。组装工作是在嵌入O形环20的状态下,把阴螺纹16和阳螺纹14螺合在一起,插入通线管13,在其上下用粘接剂等加以密封。
下面接着对图3以及图4所示的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有关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22进行说明。该钓鱼用带通孔浮子22为长椭球状,它具有下帽形体23、与其相接合的上帽形体24以及装在上帽形体24的筒状部25上的木胴体部26。下面对这些作详细说明。
上述上帽形体24由硬质的红、橙、黄等有色透光性的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聚碳酸酯)制成,在中央设置通线管27,从中央到下部设有圆筒状的筒状部25,在该筒状部的内侧下部形成阴螺纹28。
上述下帽形体23由耐腐性好的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在上部设有与上述阴螺纹28相拧合的阳螺纹29,该阳螺纹29的上部成直边,设有O形环槽30,内部嵌入O形环31。并且,在该下帽形体23的中央形成通线管32,同时在上部形成把上述通线管27的顶端部嵌入在内的连接孔33,在该连接孔33的内侧设有O形环槽34,在内部嵌入O形环35。
并且,在底部设置浮力调整部36,在组装时把它的一部分切削掉,以便能调整下帽形体23的重量以及内体积。
上述木胴体部由具有浮力的木材制成,在表面涂上透明或有色透明的耐水合成树脂,做到从外部能看见其木纹。
因此,在制造钓鱼用带通孔浮子22时,要预先制造好上帽形体24、具有浮力调整部36的下帽形体23、以及木胴体部26。首先,测定木胴体部26的重量,对下帽形体23的浮力调整部36进行车床加工,将其调整到规定的厚度。
其次,把木胴体部26装到上帽形体24的筒状部25上,使通线管27嵌入到连接孔33内,再使阳螺纹29与阴螺纹28拧合,把上帽形体24和下帽形体23接合在一起。接合部分装有作为密封构件的O形环31、35,所以水不会进到内部。
再有,通线管27、32的孔连通后形成通线孔。并且为了进一步改善线的滑动,也可以把由聚丙烯等制成的另外的细管再插入到这个通线孔中。
在钓鱼用带通孔浮子22完成后,要进一步调整浮力时,可再进一步切削浮力调整部36进行调整。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把浮力调整部15、36分别设置在下帽形体的内周面、底面,但不一定非这样做不可,譬如也可以像图4用双点虚线所示的那样,浮力调整部采用在下帽形体的周面上形成的圆周槽。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帽形体采用带通孔合成树脂,但也可以用施加了耐水涂层等的木材(例如泡桐)、金属等制成。
下面参照图5~图8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以具有一定的沉力、附着在上述带通孔浮子的下部的水中浮子为例进行说明。虽然这里是针对水中浮子说明本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仅限于水中浮子,无疑也能适用于上述带通孔浮子。在下面的说明中用沉力这个术语取代浮力,显然沉力具有与浮力相同的含义。
如图5所示,水中浮子110具有大致呈椭球状的胴体部111、设置在该胴体部111的下部的固定坠子部112以及比重调整部113、设在中央的通线管114。以下对这些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胴体部111由比重比较大的黑檀等制成,其形状大致成椭球状,在中心部嵌入有塑料(例如聚丙烯)制的通线管114。并且在胴体部111的底部形成圆洞115,内部容纳多片如图6所示的薄的环状调整坠子116,以此形成比重调整部113。上述环状调整坠子116由铁、铅、黄铜等金属制成,可以使这样的多片环状坠子装入到上述比重调整部113内。
上述固定坠子112的上部形成导向筒117,能把上述环状调整坠子116固定在其外部,同时其上部稍许嵌入胴体部111。而且上述固定坠子部112的下部为圆状,通过粘接剂等不产生凹凸地圆滑地接合到上述胴体部111上。
而且,在胴体部111、固定坠子部11 2、以及通线管114的端部表面进行基底处理后涂上了连贯的耐水涂料。在附图上,118表示耐水涂料的涂膜。
再详细地说明上述水中浮子110的制造方法及其沉力的调整方法,在胴体部111的中心设有嵌入上述通线管114的装入孔119,与该装入孔119轴心对准地从下部形成2级圆洞120以及圆洞115。这里圆洞120是一个密合嵌入固定坠子112的导向筒117的洞,圆洞115如前文所述是一个嵌入环状调整坠子116、形成比重调整部的洞。另外,为了使胴体部在完成时水不进到其内部,最好在表面涂好合成树脂等。
然后,在中央装上穿通钓鱼线的合成树脂制的通线管114。在上述固定坠子部112的导向筒117上装上适当量的数片环状调整坠子,不固定于胴体部111地予以嵌入。再用细的钓鱼线吊入水中,用称测定其沉力。为沉力比规定值小时,把水中浮子从水中提起,再适当地追加几片环状调整坠子,当沉力比规定值过大时,适当地取下几片该环状调整坠子116。然后再度放入水中用称测定沉力,如果超过或者达不到规定值,则把该水中浮子110从水中提起,增减环状调整坠子116的片数,有时还要把它调换成比重不同的环状调整坠子116,通过这样的反复操作,就可使水中浮子的沉力保持一定。
环状调整坠子116的片数最后定下来后,可适当地充填粘接剂把它们全部固定。
这里,在水中浮子放入水槽的状态下发生向左右或前后方向倾斜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如图7所示的在其局部设有切口121的环状调整坠子122来调整平衡,或者也可以通过适当地用钳子等钳掉上述环状调整坠子116的一部分,来调整沉力或者按照需要调整平衡。
此外,也可以用带状铅(板形坠子)代替环状调整坠子116,适当地用钳子剪断后来调整沉力或按需调整平衡,或者也可以在上述圆洞115内放入粒状坠子进行调整。
最后对水中浮子的整个表面进行耐水涂漆,这样作业就告完成。
其次,参照图8对该水中浮子1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在钓鱼竿123的基端部安装绕线轮124,从该绕线轮124起通过导向装置把钓鱼线125引导到钓鱼竿123的顶端,在从竿头伸出的钓鱼线125的中途安装一个中央设有通线孔的由塑料小球制成的浮子止动体126,再安装整体比重小且可浮于水面的棒状钓鱼用浮子127、钓鱼用浮子127的防滑落具128、以及该水中浮子110,在钓鱼线的端部安装转环(サルカン)129。其中,上述防滑落具128由上下橡胶管128a、128b以及贯穿该两橡胶管的细棒128c组成,设置在钓鱼线125的中途,防止钓鱼用浮子下沉。上述转环129一般也称为松扭具,由中央的连结件132转动自如地连结上下的环130、131,用来防止钓鱼线125发生拧扭。
在上述转环129的下部通过细钓鱼线133安装着钓鱼钩134,并且在钓鱼线125的适当位置设置由钓鱼线等的结扣形成的浮子止动体135,在上述细钓鱼线113上可按照需要事先安装铅制的小型坠子136。
在以上操作中,因为水中浮子110的沉力是一定的,所以通过选择与钓鱼用浮子127相对应的水中浮子110,可以省去诸如用改变水中浮子或者坠子等的浮力的反复调整。
由此,把钓鱼用具投入到海洋里时,因为水中浮子110是比较大型的块体,所以钓鱼用具的整个重量增加因而能够甩远。并且,水中浮子110与以往的铅制的坠子相比,即使是同一沉力但体积较大,所以可以作为上部的钓鱼用浮子127的浮锚(Sea anchor)发挥作用,起到一种使钓鱼用具随潮流流动的功效。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水中浮子,也可以在中央不设置通线管,而在下部安装金属制的通线环,作为带环水中浮子使用。
下面接着参照图9说明由棒状浮子具体体现本发明的浮力调节手段的例子。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现有的棒状浮子210的下端部安装钢丝状的坠子212。上述钢丝状的坠子可以用铅、铁等仅仅在棒状浮子210的下端部从下端卷绕上去做成。
也就是说,对于要求赋于一定浮力的棒状浮子,可以通过在下部卷绕钢丝状坠子,或者把上述钢丝的一部分切掉,或者根据需要再卷绕一点上去,来调整棒状浮子210的浮力。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容易且正确地调整浮力或沉力的钓鱼用浮子。
在本发明的第1或第2实施例中,作为浮力调节手段是在下帽形体上形成壁厚部,通过切削这一部分来减少重量调节浮力的。在第3实施例中,则是在钓鱼用浮子的胴体部的下部形成圆周槽,通过增加或减少多片调整坠子来调整浮力或沉力的。
根据以上说明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发明技术方案1和2记载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以及技术方案3记载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因为在下帽形体上具有浮力调整部,所以能够减轻重量,形成具有任意浮力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
因此,即使在使用木材等比重不同的材料制造带通孔浮子时,也能通过切削设置在下帽形体上的浮力调整部来进行浮力的调整。
而且,因为下帽形体部采用金属,所以在使用时即使碰到岩石等也比较难以受损伤。
根据以上说明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记载的水中浮子,因为设置了比重调整部来容纳调整坠子,所以能够调整沉力,因此即使在胴体部使用天然材料也能提供质量稳定的水中浮子。
而且,因为设有固定坠子部,所以调整用坠子重量只要有胴体部重量的偏差大小就行,又因而在整个表面形成有耐水涂膜,所以即使反复使用水也不会侵入到内部,也不会发生金属部分腐蚀等,具有长的寿命。
尤其是,对上述技术方案4作了改进的水中浮子,因为在中央插入了塑料制的通线管,所以可以使钓鱼线穿过这部分,因此可以作为带通孔水中浮子使用。
再有,本发明技术方案6记载的水中浮子的沉力调整方法,因为是通过增加或减少容纳在比重调整部的薄的环状调整坠子的片数来调整沉力的,所以能可靠地提供具有规定浮力的水中浮子。
而且,在使用这些水中浮子进行钓鱼时,整个钓鱼用具的重量较大,所以能够远投,而且水中浮子可作为钓鱼用浮子的浮锚发挥作用,所以即使在刮风等情况下,钓鱼用具也不会被漂走,能进行稳定的钓鱼。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央有通线孔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其特征在于,具有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内侧设有浮力调整部的下帽形体,以及与该下帽形体相连接的由合成树脂或表面涂有防水涂料的木材制成的上帽形体。
2.一种中央有通线孔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其特征在于,具有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内侧设有浮力调整部的下帽形体,由合成树脂制成、设有与所述下帽形体以密封状态相接合的筒状部的上帽形体,以及装配在所述筒状部上的木胴体部。
3.一种在中央有通线孔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制作内侧成中空的上帽形体和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下帽形体,再在所述下帽形体的内侧或侧周进行切削加工,以减少其实质重量,进行浮力调整,再把所述上帽形体和下帽形体组装在一起。
4.一种装在有浮力的钓鱼用浮子的下部、整个比重比海水稍大的水中浮子,其特征在于,具有由比重比较大的木材制成、成轴对称形成的胴体部,设在该胴体部的下部、可以容纳多个调整坠子的比重调整部,以及设在上述胴体部的下部、即在所述比重调整部更下部的固定坠子部,而且在其整个表面都有耐水涂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浮子,其特征在于,中央插有塑料制的通线管。
6.一种水中浮子的沉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比重比较大的木材制成的、中心穿插有塑料通线管的胴体部的下部设置固定坠子部,同时在中央底部的内侧设置由作了扩径的圆洞及容纳在该圆洞中的调整坠子组成的比重调整部,在制造过程中,把适当数量的薄的圆环状的调整坠子装到所述圆洞中,以此来进行沉力的调整。
全文摘要
一种中央有通线孔的钓鱼用带通孔浮子,具有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内侧设有浮力调整部的下帽形体,以及与该下帽形体相连接的、由合成树脂等制成的上帽形体。另一种钓鱼用浮子,具有轴对称的胴体部,设在该胴体部下部、能容纳多个调整坠子的比重调整部,以及设在比重调整部下部的固定坠子部,整个表面涂有防水涂膜。能提供一种可方便且正确地调整浮力,且难以受损的浮子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编号A01K93/00GK1118213SQ9411583
公开日1996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5日
发明者田中荣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钓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