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摘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8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摘果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摘果器。
随着果林业的迅速发展,果园、果林日益增多。每当收获季节,都有不计其数的果实需要摘取。目前,一般都是人工摘取果实,费工、费力,工作效率很低。如摘取高枝上的果实,爬上爬下很不方便且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易于制作,操作方便、安全且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多用摘果器。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详细描述。
标号说明1、顶头螺丝2、果叉3、弹簧4、工作头5、果架6、果网7、活动杆8、活动筒9、11、带齿摇把10、底座筒12、尾盖13、14、传动绳15、滑动栓16、调节螺丝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多用摘果器,由活动筒8、活动杆7、工作头4、果架5、果网6等组成。活动筒8的上端内套装有活动杆7,活动筒8的中部设有带齿摇把9,活动筒8的下端外套装有底座筒10,底座筒10与尾盖12螺纹连接。工作头4由顶头螺丝1连接在活动杆7的顶端,工作头4上设有弹簧3,顶头螺丝1与弹簧3之间装有果叉2,果架5装在活动杆7的上端,果架5上设有果网6。底座筒10上设有滑动栓15,活动筒8插入滑动栓15的槽内,底座筒10上还设有带齿摇把11,传动绳14的一端与带齿摇把11相连,另一端通过活动筒8、活动杆7与果叉2相连,传动绳13的一端与带齿摇把9相连,另一端与果架5相连。
所述的活动杆7、活动筒8由管状金属材料制成。
操作时,一手握活动筒8,另外一只手拉动底座筒10,由于传动绳14的拉力,带动果叉2向下挤压,果实便落入网内。然后双手复位,由于工作头4上弹簧3的作用,果叉2又回到起始位置,即可重复工作。取果时,将带齿手轮9从槽内拔出,由于果实的自身重量,果网便自动下滑到可探取位置。或转动带齿手轮9,通过传动绳13起到升降果网6的作用。
如摘取较高或较低位置果实时,可将调节螺丝16松开,同时将带齿手轮9向外拔出成转动状态,再将活动杆7的隐蔽部分拉长或缩短,便可摘取较高或较低位置的果实。
如遇梨或荔枝类需用果剪摘取的水果,可把果叉2取下,将直角果剪固定在工作头4上,再将传动绳14拴到两个剪把上即可剪取果实。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易于制作,易于携带,操作方便、安全且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是果园、果林理想的多用摘果器。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摘果器,包括果架(5)、果网(6)、弹簧(3)、顶头螺丝(1),其特征在于活动筒(8)的上端内套装有活动杆(7),活动筒(8)的中部设有带齿摇把(9),活动筒(8)的下端外套装有底座筒(10),底座筒(10)与尾盖(12)螺纹连接,工作头(4)由顶头螺丝(1)连接在活动杆(7)的顶端,工作头(4)上设有弹簧(3),顶头螺丝(1)与弹簧(3)之间装有果叉(2),果架(5)装在活动杆(7)的上端,果架(5)上设有果网(6),底座筒(10)上设有滑动栓(15),活动筒(8)插入滑动栓(15)的槽内,底座筒(10)上还设有带齿摇把(11),传动绳(14)的一端与带齿摇把(11)相连,另一端通过活动筒(8)、活动杆(7)与果叉(2)相连,传动绳(13)的一端与带齿摇把(9)相连,另一端与果架(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摘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杆(7)、活动筒(8)由管状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多用摘果器,由活动杆、活动筒、底座筒、带齿摇把、传动绳、果叉、果网等组成。活动筒的上端内套装有活动杆,活动筒8的中部设有带齿摇把果架装在活动杆上端,装有果叉的工作头由顶头螺丝连接在活动杆的顶端。操作时,通过活动筒、底座筒及传动绳的作用,带动果叉向下挤压,果实便落入果网内。使用本摘果器,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具有结构新颖,易于制作,易于携带,操作方便,安全等优点,是果园、果林理想的新型摘果器。
文档编号A01D46/24GK2211153SQ9422459
公开日1995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30日
发明者孔德平 申请人:孔德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