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8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铅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用的鱼坠,具体为一种用铅金属制做的铅坠。
目前所有钓鱼用的鱼坠都是一个偏圆的,在横向上通过园心有一穿鱼线的孔,在线的端头系有鱼钩,在线或鱼钩上系有鱼饵,现在的鱼饵多由槽体组成,由于鱼坠在深水中水面上的风一吹动,水底下的鱼坠就移位,移位后的鱼坠就与鱼饵相互脱离了,从而鱼来吃鱼饵时,就很少有咬钩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中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深水中能牢牢地抓住泥土,而鱼饵与鱼钩牢牢地在一起,鱼咬钩的机会,效率大大提高,又不能产生移位现象,水面上的风吹动,水下的鱼坠也不动的铅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坠体上有一穿线的通心孔,在坠体上有圆锥形状的柱体、坠体、通心孔、柱体为一体,坠体为圆柱形或棱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沉在水中时能牢牢地抓住泥土,水面上的风吹动鱼线时,不产生移位,使鱼钩与鱼饵牢牢地在一起,鱼咬钩的机会,效率大大提高,造型美观,结构简单,节省钩鱼部件,可以取消原来的鱼杆鱼坠和爆炸钩上用于固定饵料的弹簧件鱼坠既可作坠头又可托带饵料,运用柱体爪子的功能,将饵料握在鱼坠成蛋圆型,减少操作环节,省饵料,不损杆,甩竿远,准确性好,便于调整,不缠钩,稳定性好,命中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侧示图。
1-坠体、2-柱体、3-通心孔。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在坠体上有一穿线的通心孔,在坠体上有圆锥形状的柱体、坠体、通心孔、柱体为一体,坠体为圆柱形或棱形,本实用新型的材料为软铅,在水面上有风吹动时,靠鱼线的拉动、坠体上的锥形状的柱体会产生变形,而更牢牢地抓住泥土,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有减少操作环节,原来的坠钩分离,单独保管,拆装复杂不便,本实用新型鱼坠可与爆炸钩预先联成一体,使用时只须用连接环挂于海竿线上即可,拆装方便,使用简单,便于保管,甩竿远,准确性好,由于坠、饵料合为一体,形成一个中心,因此在甩竿时,减少了阻力,不仅抛得远,而且预定目标也比较准确,省饵料,不损竿,用此种鱼坠上的圆柱即爪固定饵料,效果好,不易散,可比原爆炸钩的弹簧固定饵料节省四分之一,重量减轻,使竿稍的负荷减小,对保护鱼竿特别是手海两用竿的竿稍大有益处,便于调整,不缠钩,采用这种鱼坠,用连接环挂钩,可任意调整或更换钩的大小、长短和数量,同时,由于去掉了固定饵料的弹簧,因此一般不缠钩,稳定性好,命中率高,几个坠爪(圆柱)分布均匀,抛入鱼池落地,饵料自然散落后,即保证有数个爪(圆柱)着地,稳定性好,即使在5、6级大风天钩坠也不移位,不回线,待鱼上钩后挣扎时,运用坠爪(圆柱)着地的阻力,自然将钩咬死,命中率高;一般不会因误提竿而跑鱼。
权利要求1.一种铅坠,其特征在于在坠体(1)上有一穿线的通心孔(3)、在坠体(1)上有圆锥形状的柱体(2),坠体(1)、通心孔(3)、柱体(2)为一体,坠体为圆柱或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用的鱼坠,具体为一种用铅金属制作的铅坠,其特点是在坠体上有一穿线的通心孔,在坠体上有圆锥形状的柱体,坠体、通心孔、柱体为一体,坠体为圆柱形或棱形。本实用新型沉在水中能牢牢地抓住泥土,水面上的风吹动鱼线时,不产生移位,使鱼钩与鱼饵牢牢地在一起,鱼咬钩的机会、效率大大提高,造型美观,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A01K95/00GK2214087SQ952017
公开日1995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20日
发明者孙泽清 申请人:孙泽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