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床开沟注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28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种床开沟注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中安装在播种机具上完成开沟、注水的作业装置。
在我国的东北、西北以及华北的许多地区,由于春季干旱少雨,土壤墒情差,含水率低,坐水播种是这些地区保苗增产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当前使用最多的仍是靠人工刨埯、人工浇水来完成干旱地区的坐水播种,用工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是既突出又明显的缺点。有人曾试图采用机械刨埯并按埯进行间断浇水技术方案,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工作不可靠,而且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很难断续注入足够数量的水等诸多原因,没有获得成功。最近,国内出现一种在施肥铲后部安装注水机构进行种下深层注水的装置,该装置总体配置在开沟器的前方,注水深度在种子层的下方。由于水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迅速向地下渗透,而种子位于注水位置上方,所以水分不能充分被种子利用,造成坐水种有限水量的流失和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的种床开沟注水器,该器实现了坐水播种机械化作业,同时达到注水层与种子层相一致,注水量充足、均匀、降低农业劳动强度的目的。
本实新型的基本设计是,该器由开沟器体、多孔水网、注水管、支撑板、前、后接盘及上接盘构成,装配关系是通过支撑板把注水管安装在开沟器体的上部,使二者成为一体,多孔水网固装在开沟器体的内侧,位于注水管的排水口下方位置上,在注水管的上、前、后端面上分别焊接固定着上接盘、前接盘和后接盘。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调整使用方便、通用性广、作业质量好、节约水份、作业效率和水分利用率高的特点。


图1是种床开沟注水器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是种床开沟注水器结构示意侧视图;下面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在开沟器体1的上部通过支撑板4固定安装着注水管3,使开沟器体1与注水管3连成一体,多孔水网2固装在开沟器体1的内侧、位于注水管3的排水口下方位置上,在注水管3的上端面、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焊固着与入水管相连接的上接盘7、与前架连接的前接盘5和与排种器相连接的后接盘6,至此由开沟器体1、多孔水网2、注水管3、支撑板4、前接盘5、后接盘6、上接盘7构成种床开沟注水器。在前接盘5和后接盘6上设有可调整种床开沟注水器深浅位置的调节孔8。
作业使用时,水箱或水车中的水经过可控制注水量的入水管进入注水管3内,通过注水管3和多孔水网2使水散漫均匀地流人开沟器体1底部开好的种床内,完成种床注水。此时,水不仅不易流溢出开沟器体1以外,避免其外部过多粘土,而且由于连续注水水流的冲洗作用,使开沟器体1内部也不会粘土。在完成种床注水的同时,安装在后接盘6上的排种器排出的种子落在注水后的种床上,种子紧密稳定地与湿土接触,复土后即完成坐水播种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农业耕作机械上完成坐水播种的种床开沟注水器,其特征在于在开沟器体(1)的上部通过支撑板(4)固定安装着注水管(3),使开沟器体(1)与注水管(3)连成一体,多孔水网(2)固装的开沟器体(1)的内侧、位于注水管(3)的排水口下方位置上,在注水管(3)的上端面、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焊固着与入水管连接的上接盘(7)、与前架连接的前接盘(5)和与排种器相连接的后接盘(6),至此由开沟器体(1)、多孔水网(2)、注水管(3)、支撑板(4)、前接盘(5)、后接盘(6)、上接盘(7)构成种床开沟注水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床开沟注水器,其特征在于在前接盘(5)和后接盘(6)上设有可调整种床注水开沟器深浅位置的调节孔(8)。
专利摘要种床开沟注水器属于农业耕作机械上用于坐水播种的装置。该器由开沟器体、多孔水网、注水管、支撑板、前接盘、后接盘和上接盘装配构成,整器结构简单,安装调整使用方便,通用性广,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水分用率高,尤其适应干旱地区机械化坐水播种需要。
文档编号A01C23/00GK2236217SQ952171
公开日1996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4日
发明者申佩怀, 石玉琥, 朱世强, 李金泽 申请人:勃利县农机修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