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蚊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1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电蚊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捕捉或杀灭昆虫的一种电蚊拍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电蚊拍。
现在人们杀灭蚊子等昆虫大都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如在蚊子出入之所用驱蚊香驱赶或杀灭蚊子,或采用杀蚊等化学药剂在封闭环境下杀死蚊子等昆虫。这两种方式存在驱杀昆虫不彻底、室内余留有不适合人体药剂等缺陷。随着专利技术的发展,现已提出有许多用高电压击毙苍蝇的专利技术如专利号为94204760.5的电蚊拍,它主要是在框架上相隔布置有分别与高电压低电流的正负极相连的金属线(电极),同向电极连成网与电源极相接;这种专利技术中的一极外突出框架,在使用时容易与周围别的金属电极相触发生危险,使用不安全;并且这些技术中的手柄与连接柄之间采用一体结构或固定连接结构,不可拆装,使得其携带不方便,在加工制作方面比较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连接柄与手柄之间采用螺纹接头式结构并可拆装的新型电蚊拍,方便使用者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电蚊拍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蚊拍包括有拍框1、与拍框相连的连接柄2、安装在拍框中的正负电极网3、手柄4、电路5及安装在手柄上的电路开关6;连接柄2与手柄4之间采用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连接,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包括有连接柄2端部的圆形接头7、安装在手柄4上的负极接板8、弹簧电极9、圆形接头7底部的且与电极网正极相连的电极触头10,圆形接头的外螺纹与负极接板的内螺纹相配合,电极触头10对应于弹簧电极9拱形顶部,弹簧电极9与电路的高压输出线的正极相连,负极电板8与电路的高压输出线的负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电蚊拍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并且由于连接柄与手柄之间采用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使得连接柄与手柄之间连接方便、快速,大大提高了其劳动效率,也方便使用者携带。
为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蚊拍,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蚊拍的一种平面示意图;图2是连接柄与手柄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参见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蚊拍包括有拍框1、与拍框相连的连接柄2、安装在拍框中的正负电极网3、手柄4、电路5及安装在手柄上的电路开关6;连接柄2与手柄4之间采用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连接;使用时,打开开关6,低电压(3~4.5V直流电)经电路处理后变成高压低电流,高压低电流经高压输出线输送给与之相连的电极网3。
参见图2,连接柄2与手柄4之间采用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包括有连接柄2端部的圆形接头7、安装在手柄4上的负极接板8、弹簧电极9、圆形接头7底部的且与电极网正极相连的电极触头10,圆形接头7通过螺钉等与连接柄端部紧密相连,圆形接头的外螺纹与负极接板的内螺纹相配合,电极触头10对应于弹簧电极9拱形顶部,电极触头可采用触头螺钉装在圆形接头的底部;弹簧电极9(正极)与电路的高压输出线的正极相连,负极接板8与电路的高压输出线的负极相连。当电蚊拍的连接柄通过圆形接头7与负极接板8螺纹连接时,电极触头10与弹簧电极9相触,电极网的负极与负极接板8接通,这时整个电路接通即可进行工作。图中的负极接板8与手柄内表之间可紧密配套或通过胶等紧密粘固在一起,手柄及圆形接头等采用绝缘性材料制作;圆形接头7与连接柄之间也可采用类似的结构形式紧固在一起。电极网的负极采用弹性触点的形式与负极接板相接,负极接板通过导线与高压输出线负极线相接。上述的负极接板8的下部不具有螺纹或下部具有一台阶以对圆形接头进行定位,即当圆形接头拧到顶端时,电极触头10刚好与弹簧电极9的拱形顶部相触,以接通电路。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控制电路)及电源和开关的安装情况为现有一般的电路或结构,在此不作说明。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电蚊拍,包括有拍框1、与拍框相连的连接柄2、安装在拍框中的正负电极网3、手柄4、电路5及安装在手柄上的电路开关6;其特征在于连接柄2与手柄4之间采用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连接,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包括有连接柄2端部的圆形接头7、安装在手柄4上的负极接板8、弹簧电极9、圆形接头7底部的且与电极网正极相连的电极触头10,圆形接头的外螺纹与负极接板的内螺纹相配合,电极触头10对应于弹簧电极9拱形顶部,弹簧电极9与电路的高压输出线的正极相连,负极电板8与电路的高压输出线的负极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电蚊拍包括有拍框、与拍框相连的连接柄、正负电极网、手柄、电路及电路开关;连接柄与手柄之间采用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这种连接结构包括有连接柄端部的圆形接头、安装在手柄上的负极接板、弹簧电极、圆形接头底部的且与电极网正极相连的电极触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并且由于连接柄与手柄之间采用螺纹接头式连接结构使得其连接方便、快速,大大提高了其劳动效率。
文档编号A01M3/00GK2225753SQ952228
公开日1996年5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2日
发明者陈明月, 陈江群, 卢武川, 林翠雯 申请人:林翠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