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蟑药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0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捕蟑药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蟑药盒,是蟑螂的捕杀工具。
蟑螂常出没于厨房、食品柜等场合,是人之皆知的害虫。目前,人们采用各种杀蟑螂的药物喷洒涂沫或放置于蟑螂活动的区域,使蟑螂食药后死亡。但由于蟑螂食药后一般不会就地死亡,需爬行至异地死亡,死尸不易收集,加之食药后的蟑螂已粘附有药物,爬行过程中有可能污染食品或炊具,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捕蟑药盒,具有捕杀蟑螂和收集死尸的双重功能,以避免蟑螂死尸及药饵对人体的危害。
本实用新型捕蟑药盒由下盒体、上盒体和盒盖组成,三者叠合成互相隔离的饵室和收尸室,下盒体至少设有一个蟑螂入口通道,通道装有可向盒体内侧倾斜垂落的活门;上盒体的底部至少开有一个与下盒体相通的通孔,通孔的上方盖有可向上开启并自然下落的活门。所说的下盒体的通道活门下端呈锯齿形;所说的上盒体的通孔与下盒体的蟑螂通道一一对应设置;所说的上盒体设有若干个向下延伸的收尸槽。
本捕蟑药盒的下盒体为饵室,内放入含药诱饵,上盒体为收尸室,服饵后的蟑螂死于上盒体内。上盒体通道活门及上盒体的通孔活门均为常闭活门,蟑螂能轻易地推开通道活门,由通道进入下盒体内,然后活门自行下落关闭,蟑螂食饵后无法从通道出去,只能向上推开通孔活门,进入上盒体内,然后上盒体通孔的活门自然下落关闭,蟑螂最后在上盒体内挣扎死亡。
可见,本捕蟑药盒可有效地诱捕蟑螂,并使其死在盒内避免危害人体。达到了本实用新型预期目的。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捕蟑药盒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图3、图4分别是盒盖、上盒体和下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捕蟑药盒由上盒体3、下盒体4和盒盖1组成,三者叠合而成互相隔离的收尸室30和饵室40(见图4)。参见图1和图4,下盒体4设有4个蟑螂通道8,每个通道装有斜向下落的活门9,活门的下端呈锯齿形,盒内放有含药诱饵10,通过锯齿形孔隙91使蟑螂在盒外感受到诱饵香味而推开活门,由通道进入饵室40内,此时活门4即下落关闭。再参见图1和图2,上盒体3开有四个方形通孔7,各孔盖有活门6,蟑螂食药后无处可逃,自然地顺着通道活门9的斜面向上爬行,将上盒体活门6推开,从通孔7进入上盒体3与盒盖1之间的空间即收尸室30内。上盒体设有四个向下延伸的收尸槽2,蟑螂在收尸室内挣扎翻动,最后落入该收尸槽2内死亡。本实施例中盒盖1呈罩状,(见图2),该罩通过罩顶的长孔5′与上盒体中心的扁柱5插合固定。上盒体3叠合于下盒体4上,各通孔7与各通道8位置一一对应,各收尸槽正好插入各通道之间的空缺位置。图1即是三者叠合的整体形状。
权利要求1.捕蟑药盒,其特征是由下盒体、上盒体和盒盖组成,三者叠合成互相隔离的饵室和收尸室,下盒体至少设有一个蟑螂入口通道,通道装有向盒内侧倾斜垂落的活门,上盒体的底部至少开有一个与下盒体相通的通孔,通孔的上方盖有可向上开启并自然下落的活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蟑药盒,其特征是所说的下盒体通道上的活门下端呈锯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蟑药盒,其特征是所说的上盒体的通孔与下盒体的蟑螂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捕蟑药盒,其特征是所说的上盒体设有若干个向下延伸的收尸槽。
专利摘要捕蟑药盒,由下盒体、上盒体和盒盖组成,三者叠合成互相隔离的饵室和收尸室,下盒体至少设有一个蟑螂入口通道,通道装有可向盒体内侧倾斜垂落的活门,上盒体的底部至少开有一个与下盒体相通的通孔,通孔的上方盖有可向上开启并自然下落的活门。蟑螂推开通道活门进入饵室后,活门自动关闭,食饵后,蟑螂无法开启下盒体通道活门,自然地推开上盒体活门进入收尸室,并在上盒体内挣扎死亡,避免服药死尸危害人体。
文档编号A01M1/02GK2236231SQ95240288
公开日1996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8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8日
发明者秦理 申请人:南京宁港蚊香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