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气体放电处理农作物农药残留的方法

文档序号:30988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气体放电处理农作物农药残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农药残留处理方法技术领域。
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加剧。各种农药的使用也随之增加,而因一些现实、人为因素,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不可避免。食用含有残留农药的农作物会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居民因食用含残留农药的蔬菜水果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已有多起报导。对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农科院专家只是建议用水冲洗、浸泡,用洗洁灵等洗涤剂浸泡、清洗,或日晒、加热等方法处理。这些传统方法一般效果不佳或适用范围不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臭氧及附属产物对农作物农药残留进行处理的新方法,使用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并可望使处理后的农作物残药量达到国际允许的安全食用标准。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利用气体放电处理农作物农药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密闭的箱体划分为高压电源区、电极和气体放电区、农药残留处理区;2)将待处理的农作物散放置于所说的处理区中;3)将电极与高压电源区的高压电源接通,使电极周围的气体放电,使产生的臭氧及附属产物扩散充满农药残留处理区并保持一定时间。
本发明所说的气体放电至少采用电晕放电、辉光放电、滑闪放电、刷状放电、火花放电形式之一种。
本发明可在所说的箱体内安装一鼓风机,使箱内臭氧气体在处理区内流动,提高处理效率;还可在所说的箱体内安装一发光器件,对箱内臭氧气体的农药残留处理起光催化作用,提高处理效率。
本发明所说的处理区可采用多层网状结构,所说的农作物置于各网层之上。
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高压气体放电产生的臭氧及其附属产物可对多种农药进行降解处理,使农作物农药残留浓度大大降低。实验表明,农作物农药残留的降解效率与臭氧的浓度、放电的时间以及断电后农作物在密封箱体存放的时间成正比,与农作物放置量成反比。实验还表明同一条件下对于不同农药的降解处理速度也不相同,因此通过实验可以测出对不同农药进行放电处理所采用的最佳条件,以满足实用的需要。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功耗低、实用。可广泛用于对各种农作物,如蔬菜、瓜果、谷物中农药残留处理。本方法还可推广至居民饮用水中农药残留的处理以及医疗器械、食具、餐具的灭菌消毒。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对蔬菜、水果表面的农药残留处理的一种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本实施例中,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密封箱体,其内用一有机玻璃隔板将箱体分隔为左右两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安装一台高压电源构成高压电源区;另一空间的上部水平放置多个并联的管状电极构成电极和气体放电区;下部为农药残留处理区,该区内安装有两块相隔一定间距的网板,箱体侧壁的适当位置安装有一台鼓风机和一个灯泡。用来加速臭氧气体的流动及光照待处理的农作物。
将待处理的农作物均分成四组,浸泡,使其含有同样的残药浓度,然后分散放置在箱体的网板上。在同样的放电电压(8.0KV),放电电流,即在同样放电功率(27.2W)条件下,采用辉光放电,滑闪放电、刷状放电的混合放电形式。用不同的处理时间以及断电后不同的密封时间,做对比实验。实验数据列表如下
由实验事例1、2、3、4、5均可看出,用本方法对农作物进行农药残留处理,降解效果明显,且降解效率与产生的臭氧浓度、放电处理时间成正比。如实验2所做的白菜中杀灭菊酯残留处理实验,随着处理时间的递增,残药浓度依次递减,放电处理2小时后,残药浓度已由39.5PPm降至2.3PPm,农药的残留率是5.8%,降解率是94.2%,降解率极为明显。实验3中,油菜中的辛硫磷残药量经处理后,由366.0PPm降为154.3PPm,绝对降药量是212PPm,降药数量极为显著。同样实验4所做的黄瓜表面的功夫残留处理实验也证明降解率与放电处理时间成正比。实验3和实验5表明在断电后将实验品依然置于密封装置内一定时间后取出,在保持原有功耗情况下,能提高降药效率,且具体实验中发现,这种降药性质与实验品断电后的密封放置时间成正比。
上述实验也表明,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农药有不同的降解率,不同的降解数量,有不同的最佳实验条件。但总体而言,降药效果都很明显,因而此方法能用于各种农作物的不同农药降解,有广泛的适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气体放电处理农作物表面的农药残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密闭的箱体划分为高压电源区、电极和气体放电区、农药残留处理区;2)将待处理的农作物散放置于残留处理区中;3)将电极与高压电源区的高压电源接通,使电极周围的气体放电,使产生的臭氧及附属产物扩散充满农药残留处理区并保持一定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气体放电至少采用电晕放电、辉光放电、滑闪放电、刷状放电、火花放电形式之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箱体内可安装一鼓风机,使箱内臭氧气体在处理区内加速流动,提高处理效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箱体内可安装一发光器件,对箱内臭氧气体的农药残留处理起光催化作用,提高处理效率。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处理区采用多层网状结构,所说的农作物置于各网层之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农药残留处理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将一密闭的箱体划分为高压电源区、电极和气体放电区、农药残留处理区;将待处理的农作物散放置于残留处理区中;将电极与高压电源区的高压电源接通,使电极周围的气体放电,使产生的臭氧及附属产物,扩散充满农药残留处理区并保持一定时间。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功耗低。可广泛用于对各种农作物,如蔬菜、瓜果、谷物中农药残留处理。
文档编号A23N15/00GK1163077SQ9610470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9日
发明者杨学昌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