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合成施料及其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16163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的合成施料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肥料,特别是涉及可用来改进土壤成分使农作物稳定增产的合成施料及其合成方法。
如公众所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即使工业先进国家,也颇重视农业的发展。农技者,农夫将种子埋入土中,吸收土壤中养份,从而成长结果。近年来农药与化肥之使用,土质有了改变,即若农药施撒过度,可致土壤呈现酸性,终至死寂,再施肥也徒然。
余生长在农家,眼见农土日衰,不无忧心,故多年来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猛施农药,常致好、坏微生物及好菌一并杀死,相反的病菌却产生了[抗药性],为害土壤。农药之为害,涉及人们身体的健康,肝病、癌症,皆因此而生。但归根究底,上层无意执行,农人无知,猛施农药,致土壤贫弱不堪种植。此尤以西螺、彰化为甚。而猛施药肥,依然故我。即使进口农药逞猛之余,毒杀[微生物]则一。酸雨及空气污染;而土壤由于化肥形成之硫酸根及盐基等残存。
农药之为害已如上述。土壤中除氮、磷、钾外,当有镁、钙、铜、铁、锰、硼等微量元素。且有放射状菌类、蛋白质分化菌类等微生物[转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合成]一种[施料],施于土壤后,给于若干微生物及微量元素以[转化]。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合成施料主要由微生物加入多种有机物如鱼精、牛奶粉、糖蜜等,放在容器内培养10至15天后,再加入有机肥料(即微量元素如镁、钙、铜、硼、锰等),合成为本发明之施料,将其施撒于土壤中,使土壤发生良性转化,以使农作物达到稳产增收之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示为合成施料之容器及容置物示意图本发明合成施料之构成主要由微生物1如放射状菌类、蛋白质分解菌类、脂肪分解菌类、纤维素分解菌类、糖份转化菌、乳酸菌、化磷菌、固氮菌、消化酵素、矿物酵素、植物酵素、共生菌类或多种氨基酸及维他命等;有机物2如鱼精、牛奶粉、糖蜜、骨粉、豆粉、菜子粕、麻子粕等;微量元素4如镁、钙、钴、铜、铁、硼、锰等。
先将微生物1与有机物2放入容器3中培养10至15天后,再加入微量元素4后,即成施料。
微生物其含量占施料总量的20~30%,有机物占70%,微量元素占0.5-~1%。
温度为常温。
本发明之施料,于台湾省高雄县之农村,使用液体之合成物喷撒于农家土地上后,种植苦瓜,其苦瓜之品质非常之优良,传统之化学肥料种植之苦瓜煮食后其质地[硬],味道死苦,施料之合成物种植之苦瓜,其质地[柔软],味道[苦甘],这是施料对作物之作用结果。
由于台湾地区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及农药,土质产生了酸性与毒化,如氯化钾、硫酸铵、硫磷酸钙等,经过吸收之后产生了氯离子Cl-、硫酸根SO4-或盐基、使地质渐渐转坏,使用施料后将逐渐使酸性、硷性之土壤改良,使其作物恢复原来之品味,而且在农药使用上,有减少一至二次的作用,增强作物本身的抵抗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新的合成施料主要由微生物、有机物、微量元素合成,其特征在于微生物1是指放射状菌类、蛋白质分解菌类、脂肪分解菌类、纤维素分解菌类、糖份转化菌、乳酸菌、化磷菌、固氮菌、消化酵素、矿物酵素、植物酵素、共生菌类、多种氨基酸及维他命;有机物2是指鱼精、牛奶粉、糖蜜、骨粉、豆粉、菜子粕、麻子粕;微量元素4如镁、钙、钴、铜、铁、硼、锰,其中微生物占施料20~30%,有机物占70%,微量元素占0.5~1%。
2.一种方法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的合成施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微生物1加有机物2置入容器3中,经10至15天后再加入微量元素4,温度为常温,即合成为合成施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合成施料及其合成方法,其合成施料主要由微生物1,加入多种有机物2如鱼精、牛奶粉、糖蜜等放在容器3内,培养10至15天后,再加入微量元素4,其含量比例为;微生物占施料总量的20~30%,有机物占70%,微量元素占0.5~1%,温度为常温。
文档编号C05F11/00GK1169407SQ9610659
公开日1998年1月7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日
发明者沈福明 申请人:沈福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