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食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62阅读:6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麻食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食板,特别适合城乡居民家庭使用。
麻食是我国北方一种十分普遍,却很有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按烹饪方法和饮食习惯可烩、炒、汤等。传统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将揉好的面团搓成直径约一厘米的面条,再均匀切成面粒,撒少许面粉,将面粒按扁,再用大拇指捺成猫耳朵形状即可成形,成形后的麻食入水锅煮熟即可食用。家庭手工搓麻食,一般在蒸笼、衬布上或直接在案板上搓,乡下人为了使搓出的麻食外形美观,易熟,也有在草帽等物品上搓制的,所有这些方法都没有一个专用的搓制麻食的工具,使得搓制麻食费时费力,且不卫生,效率特低,即使特别喜欢吃麻食的人一想起其制作的麻烦费劲,也就不想吃了。现在市面上有一种贝壳式麻食机,虽将手工制作变成了机械制作,效率也大有提高。但由于机制麻食的形状、质量、口感难以和手工麻食相比,且不适合城乡居民家庭使用,人们难以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麻食板,其结构独特,使用轻巧、方便,且操作简单易学,制作速度是一般家庭传统手工搓麻食的数倍,且根据搓制的方法和手法的不同,搓制的麻食不但外形美观且形状各不相同,一般有猫耳朵状、花叶形、贝壳形、螺旋形、蜗牛形等。此外该麻食板体积小、成本低,特别适合城乡居民家庭使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该麻食板的正面制有表面光滑的齿模条(1),齿模条(1)的齿顶(2)倒成表面光滑圆角,相邻两齿模条(1)之间形成齿条低谷(3),齿条低谷(3)倒成表面光滑圆角;背面四角制有支座(4),支座(4)的下端面上固定有橡胶刹垫(5)。此外,该麻食板的正面中部为圆弧形凸台(6),两端部为平面(7),在圆弧形凸台(6)上制有齿模条(1),且弧顶(8)制有的齿模条(1)稍高,弧顶(8)两侧制有的齿模条(1)依次稍低,还可在齿模条(1)的齿模面上制有光滑小凸点(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独特,使用轻巧、方便,操作简单易学,省时省力,效率高出传统制作方法的数倍,能搓制出外形美观且形状各不相同的麻食,且煮时易熟,食用口感特佳。此外由于体积小、成本低,特别适合城乡居民家庭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
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结合
图1、2、3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麻食板的正面中部为圆弧形凸台(6),两端部为平面(7),圆弧形凸台(6)上制有表面光滑的齿模条(1),弧顶(8)制有的齿模条(1)稍高,其两侧制有的齿模条(1)依次稍低,且齿模条(1)的齿顶(2)倒成表面光滑的圆角,相邻两齿模条(1)之间形成齿条低谷(3),齿条低谷(3)倒成表面光滑的圆角,麻食板的背面四角制有支座(4),支座(4)的下端面上固定有橡胶刹垫(5)。使用方法将面粒置于齿条低谷(3)上(无须按扁);用大拇指朝前在麻食板的齿模条(1)的齿模面上捺搓,食指随后将搓成的麻食轻弹,拔出齿模面即可成形,煮食可食用。且顺齿模条(1)搓制的成品是螺旋形;斜齿模条(1)搓制的成品是蜗牛形;横齿模条(1)搓制的成品是花叶形、贝壳形;在齿模条(1)两端部的平面(7)上搓制的成品是猫耳朵状。
实施例2结合图2、3、4、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其结构与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齿模条(1)的齿模面上制有光滑小凸点(9),使搓制出的麻食外观更漂亮。
权利要求1.一种麻食板,其特征在于该麻食板的正面制有表面光滑的齿模条(1),齿模条(1)的齿顶(2)倒成表面光滑圆角,相邻两齿模条(1)之间形成齿条低谷(3),齿条低谷(3)倒成表面光滑圆角;背面四角制有支座(4),支座(4)的下端面上固定有橡胶刹垫(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食板,其特征在于麻食板的正面中部为圆弧形凸台(6),两端部为平面(7),在圆弧形凸台(6)上制有齿模条(1),且弧顶(8)制有的齿模条(1)稍高,弧顶(8)两侧制有的齿模条(1)依次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食板,其特征在于齿模条(1)的齿模面上制有光滑小凸点(9)。
专利摘要一种麻食板,其正面制有表面光滑的齿模条,齿模条的齿顶倒成表面光滑圆角,相邻两齿模条之间形成齿条低谷,齿条低谷倒成表面光滑圆角;背面四角制有支座,支座下端面上固定有橡胶刹垫。本实用新型结构独特,使用轻巧、方便,操作简单易学,省时省力、效率高,能搓制出外形美观且形状各不相同的麻食,且体积小、成本低,特别适合城乡居民家庭使用。
文档编号A23P1/00GK2282775SQ962358
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0日
发明者刘继锋 申请人:刘继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