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渔线卷筒从收线状态向投线状态转换的作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4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渔线卷筒从收线状态向投线状态转换的作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线卷筒,尤其涉及使渔线卷筒从收线状态向投线状态转换的作动系统。
典型的投饵式渔线卷筒包含通过转动将渔线收回渔线卷筒内的卷盘。在渔线卷筒处于收线状态时,手摇曲柄通过传动连接机构将回转运动传递给卷盘。通过操纵致动器,使用者可以松开传动连接机构,从而将渔线卷筒置于投线状态。
常规作动系统采用可移位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跨越沿侧向彼此隔开并围成渔线容纳空间的框架部分。致动器的设计应保证使用者在用手握住装有卷筒的渔竿时还能用大拇指拨动致动器。
指动致动器的一个范例是授予Rankin,Jr.的美国专利4,142,694号,该致动器的指动按钮配有两个沿侧向彼此相向的凸销,凸销伸进沿侧向彼此隔开的框架部分中并且引导致动器在其行程内转动。就外在表现来说,Rankin,Jr.提出的致动器可以沿侧向来回活动,这使得致动器在使用时易于同框架部分接触。因此,致动器与框架之间将会形成不希望出现的摩擦力,从而妨碍指动按钮的自由移动。而且这也是导致渔线卷筒上零件过度磨损的原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形式,所提出的渔线卷筒具有框架及框架上的作动机构,其中的框架含有沿侧向彼此隔开并围成渔线容纳空间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作动机构包含可回转的装线卷盘,可回转的曲柄元件以及曲柄元件与卷盘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传动连接机构包含第一元件,该元件可以根据需要在接合位置a)与脱开位置b)之间移位,其中,在a)位置时,作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此时的传动连接机构将回转驱动力从曲柄元件经由传动连接机构传递到卷盘;在b)位置时,传动连接机构处于脱开状态且卷筒作动机构处于投线状态,此时的卷盘可自由转动,从而使渔线得以从卷盘上放出。作动机构还可包含设在某一侧框架部分上的凸轮元件,该元件可以相对该侧框架部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位,作为其联动结果,凸轮元件使第一元件从接合位置向脱开位置移动。作动机构还可包含装在框架上的致动器,其作用是引导相对于框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作动机构还可包含凸轮元件与致动器之间起协同作用的第一装置,它使凸轮元件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作为这一效应的联动结果,致动器也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从而使作动机构从收线状态转换至投线状态,第一协同装置大体以固接方式将凸轮元件连接在致动器上。
作为一种形式,上述一侧框架部分具有沿侧向彼此隔开的侧面,凸轮元件具有凸轮本体及悬臂,凸轮本体在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某一侧具有大致为平面的部分;而悬臂则从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伸出并穿过上述一侧框架部分,进而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之间的致动器相接。
作为一种形式,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具有第一和第二彼此相向并大致平行的平面,凸轮元件本体上的悬臂相对于凸轮元件本体平面部分上的第一和第二平面大致以直角伸出。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与凸轮元件上的悬臂可被做成一个零件。
作为一种形式,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中设有狭槽,上述一侧框架部分上设有销组件,该组件伸入狭槽中,并且将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可靠地维持在可邻接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状态。凸轮元件本体平面部分中的狭槽为细长形,因此,销组件可在狭槽内移动,从而对凸轮元件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起引导作用。
作为一种形式,致动器具有彼此隔开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相接的端部,某一紧固件穿过凸轮元件本体并伸入致动器的某一端。
致动器另一端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中的另一侧框架部分之间可以设置隔开框架与致动器的隔离元件,由此使致动器另一端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中的另一侧框架部分之间保持预定的间距。
作为一种形式,上述一侧框架部分内开有狭槽,凸轮元件具有从凸轮元件本体平面部分伸出、穿过狭槽并进入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悬臂,当致动器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凸轮元件在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狭槽内将产生受引导的运动。
连接凸轮元件与致动器的装置可以包含穿过狭槽而进入上述一侧框架部分乃至致动器的紧固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所提出的渔线卷筒具有框架和框架上的作动机构,其中的框架含有沿侧向彼此隔开并围成渔线容纳空间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作动机构包含可回转的装线卷盘,可回转的曲柄元件以及曲柄元件与卷盘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传动连接机构包含第一元件,该元件可以根据需要在接合位置a)与脱开位置b)之间移位,其中,在a)位置时,作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此时的传动连接机构将回转驱动力从曲柄元件经由传动连接机构传递到卷盘;在b)位置时,传动连接机构处于脱开状态且卷筒作动机构处于投线状态,此时的卷盘可自由转动,从而使渔线得以从卷盘上放出。作动机构还可包含设在某一侧框架部分上的凸轮元件,该元件可以相对该侧框架部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位,作为其联动结果,凸轮元件使第一元件从接合位置向脱开位置移动。作动机构还可包含装在框架上的致动器,其作用是引导相对于框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作动机构还可包含凸轮元件与致动器之间起协同作用的第一装置,它使凸轮元件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作为这一效应的联动结果,致动器也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从而使作动机构从收线状态转换至投线状态。凸轮元件具有凸轮本体及悬臂,凸轮本体在上述一侧框架部分侧向的某一侧面,悬臂固接在凸轮元件本体上并穿过上述一侧框架部分而延伸。


图1是渔线卷筒的正视投影图,该卷筒具有如本发明所述使卷筒从收线状态转换至投线状态的致动器;图2是
图1所示渔线卷筒的平面放大视图;图3是沿图2中3-3线所做的渔线卷筒剖面放大视图;图4是渔线卷筒处于收线状态时沿图3中4-4线所做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渔线卷筒处于投线状态时类似于图4的视图;图6是传动连接机构在手摇曲柄与装线卷盘之间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该图3沿中6-6线做出,它表示了卷筒处于收线状态时第一移位元件位于接合位置的情形;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该图表示了卷筒处于投线状态时第一元件移向脱开位置的情形;图8是致动组件在其致动器对应于卷筒的收线状态而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类似于图8的视图,其中的致动器对应于卷筒的投线状态而处于第二位置;
图10是沿图3中10-10线所做的凸轮元件放大剖视图,该凸轮元件可使卷筒从收线状态转换至投线状态。
附图中的标识符10表示一种在型式上适于采用本发明的投饵式渔线卷筒。该渔线卷筒10具有作为卷筒作动机构14各个零部件之安装载体的框架12。框架12含有沿侧向彼此隔开并围成渔线容纳空间20的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16,18。渔线被收在空间20内具有中心卷盘轴24的卷盘22上。卷盘轴24穿越并通过对其起支承作用的框架部分16,18,从而得以绕侧置轴线26转动。
卷盘22的回转由手摇曲柄28对曲柄轴30的驱动来实现。借助于设在32处的常规型式传动系/传动连接机构,曲柄轴30将回转运动传递给驱动齿轮34,而该齿轮又与卷盘轴端38处的第一驱动元件36相啮合。
在卷筒10如图4所示处于收线状态时,第一元件36上的杯状键连接部分40将会处于接合状态,亦即沿侧向覆盖卷盘轴24上的键销部分42。键连接部分40与键销部分42间的侧向覆盖关系可以阻止卷盘轴24与第一驱动元件36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这种键连接结构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在键销部分42上做出花键及/或一个以上平面44,同时相应地在第一驱动元件36的内表面46上做出互补的形状。在这种配置下,驱动齿轮34赋予第一驱动元件36的驱动力将会被可靠地传递给卷盘轴24乃至键接于其上的卷盘22。
操作致动器48可以使渔线卷筒10从收线状态转换到投线状态。致动器48可以在操作者的手动操作下从图8所示第一位置运动到图9所示第二位置,从而使卷筒从收线状态转换到投线状态。致动器48与Y形凸轮元件50之间保持可控连接。凸轮元件50具有常规情况下为平面的本体52。凸轮本体52上开有三个狭槽54,56,58。狭槽54内可容入安装销组件60,该组件将凸轮元件本体52可靠地保持在邻接框架部分16的状态,其详情如下文所述。狭槽56,58内可容入为滑杆66而设并且沿侧向凸伸的导销62,64,由此实现第一驱动元件36在图4所示接合位置与图5所示脱开位置之间的转换。
在致动器48从其第一位置运动到其第二位置时,凸轮元件50将会按图3中箭头68所示方向转动,而且该回转运动还受到曲线导轨70的引导。凸轮本体52上的偏置法兰盘72具有与曲线导轨70相同的曲线,当致动器48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时,凸轮元件50会相应地在图3中实线所示第一位置与虚线所示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此时,法兰盘72受到沿接触表面76,78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以轴线26为准处于径向相对位置处的凸轮表面将会压在滑杆66朝向内侧的表面80上,从而迫使滑杆66沿侧向离开框架16。滑杆具有靠在第一驱动元件36上的表面82,该表面对于驱动元件36起着相应的转换作用,由此使凸轮元件从接合位置移动至脱开位置,进而使渔线卷筒从收线状态转换到投线状态。
卷筒10由普通的闭锁机构(图中未加表示)保持在投线状态。卷筒10从投线状态到收线状态的转换只需通过转动手摇曲柄28即可实现,这一动作会使闭锁机构脱开。在这种情况下,某一线形弹簧84—该弹簧具有彼此隔开并分别接在凸轮元件50及框架部分16上的两端86,88—以偏压方式迫使凸轮元件50从其第二位置移向其第一位置,作为这一效应的联动结果,致动器48也从其第二位置回到其第一位置。
致动器48具有沿侧向彼此隔开的端部90,92。致动器的一个端部92与框架部分18之间具有隔离元件94,其作用是使致动器端部92与框架部分18之间始终保持所需的侧向位置关系。具体来讲,隔离元件94具有圆柱形本体96,其上设有小径部分98,大径部分100以及二者之间沿径向扩展的凸缘102。大径部分100插在致动器48上的盲孔104中。小径部分98伸在框架部分18上的圆柱形插孔105中,由此使凸缘102驻留在致动器端部92与框架18之间,从而防止二者间发生接触。致动器端部92与框架部分18之间始终保持着不小于凸缘102轴向厚度的确定间距。
致动器48的另一端部90通过悬臂106装在框架部分16上,该悬臂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于凸轮元件本体52上彼此相对的平面108,110。作为优选方案,悬臂106与凸轮本体52被做成一个零件,而且,在凸轮元件50处于工作位置时,悬臂106将会伸在致动器48的盲孔112中。悬臂106具有面向侧向并靠在致动器端部92上的台肩114,由此使悬臂106与致动器48之间始终具有所需的侧向位置关系。
在这种配置中,致动器端部90不会有伸入框架部分16中的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从凸轮元件本体52连续延伸的悬臂106穿过框架部分16上的槽116并伸入框架部分16与18之间空隙内的致动器48中,从而跨过框架部分16与致动器端部90之间的间隙。
固定凸轮元件本体52的侧向位置即可使致动器端部90与框架部分16之间保持所需的间隙。这是由安装销组件60来实现的。安装销组件60具有台阶形圆柱本体118,其中间段120可被安装在凸轮元件本体52上的狭槽54内。沿轴向某一侧与中间段120隔开的一段124被固定在框架部分16上。沿轴向另一侧与中间段120隔开的第二段126具有径向扩大部分128,该部分靠在凸轮元件表面108上,由此可靠地保证凸轮元件本体52邻接框架部分16。凸轮元件本体52的侧向外移受到限制,从而防止致动器端部90接触框架部分16。为此,致动器48在框架12上的安装应符合以下条件即便使用者不小心对致动器48施加了侧向力,该致动器也能够可靠地避免与各框架部分16,18发生接触。
此外,致动器48与凸轮元件50之间的直接固接方式将保证驱动力可靠地从致动器48传递至凸轮元件50。在某一优选方案中,螺钉130穿过凸轮元件本体50和槽116而被旋入致动器端部90。凸轮元件50具有用来容纳螺钉130的增厚部分132。增厚部分132和悬臂106被导入槽116中,在具体结构中可使之接触到槽116的端部134,136,从而限制致动器48乃至凸轮元件50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行程。
以上关于特定实施例的描述仅表示对本发明所含主要概念的解释性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渔线卷筒,它包括框架,它含有沿侧向彼此隔开并围成渔线容纳空间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以及框架上的作动机构,上述作动机构包含可回转的装线卷盘,可回转的曲柄元件以及曲柄元件与卷盘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上述传动连接机构包含第一元件,该元件可以根据需要在接合位置a)与脱开位置b)之间移位,其中,在a)位置时,作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此时的传动连接机构将回转驱动力从曲柄元件经由传动连接机构传递到卷盘;在b)位置时,传动连接机构处于脱开状态且卷筒作动机构处于投线状态,此时的卷盘可自由转动,从而使渔线得以从卷盘上放出,上述作动机构还包括某一侧框架部分上的凸轮元件,该元件可以相对该侧框架部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位,作为其联动结果,凸轮元件使第一元件从接合位置向脱开位置移动,上述作动机构还包括装在框架上的致动器,其作用是引导相对于框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上述作动机构还包括凸轮元件与致动器之间起协同作用的第一装置,它使凸轮元件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作为这一效应的联动结果,致动器也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从而使作动机构从收线状态转换至投线状态,上述第一协同装置包括连接装置,该装置大体以固接方式将凸轮元件连接在致动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侧框架部分具有沿侧向彼此隔开的侧面,凸轮元件具有凸轮本体及悬臂,凸轮本体在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某一侧具有大致为平面的部分;而悬臂则从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伸出并穿过上述一侧框架部分,进而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之间的致动器相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具有第一和第二彼此相向并大致平行的平面,凸轮元件上的悬臂相对于凸轮元件本体平面部分上的第一和第二平面大致以直角伸出,而且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与凸轮元件上的悬臂被做成一个零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凸轮元件的本体具有大致为平面的部分,而且其中设有狭槽,上述一侧框架部分上设有销组件,该组件伸入狭槽中,并且将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可靠地维持在可邻接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状态,凸轮元件本体平面部分中的上述狭槽为细长形,因此,销组件可在狭槽内移动,从而对凸轮元件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起引导作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致动器具有彼此隔开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相接的端部,某一紧固件穿过凸轮元件本体并伸入致动器的某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致动器另一端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中的另一侧框架部分之间设有隔开框架与致动器的隔离元件,由此使致动器另一端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中的另一侧框架部分之间保持预定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侧框架部分内设有狭槽,凸轮元件具有从凸轮元件本体平面部分伸出、穿过狭槽并进入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悬臂,当致动器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凸轮元件在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狭槽内将产生受引导的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凸轮元件在致动器上的连接装置包括穿过狭槽而进入上述一侧框架部分乃至致动器的紧固件。
9.一种渔线卷筒,它包括框架,它含有沿侧向彼此隔开并围成渔线容纳空间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以及框架上的作动机构,上述作动机构包含可回转的装线卷盘,可回转的曲柄元件以及曲柄元件与卷盘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上述传动连接机构包含第一元件,该元件可以根据需要在接合位置a)与脱开位置b)之间移位,其中,在a)位置时,卷筒作动机构处于收线状态,此时的传动连接机构将回转驱动力从曲柄元件经由传动连接机构传递到卷盘;在b)位置时,传动连接机构处于脱开状态且卷筒作动机构处于投线状态,此时的卷盘可自由转动,从而使渔线得以从卷盘上放出,上述作动机构还包括某一侧框架部分上的凸轮元件,该元件可以相对该侧框架部分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位,作为其联动结果,凸轮元件使第一元件从接合位置向脱开位置移动,上述作动机构还包括装在框架上的致动器,其作用是引导相对于框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上述作动机构还包括凸轮元件与致动器之间起协同作用的第一装置,它使凸轮元件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作为这一效应的联动结果,致动器也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从而使作动机构从收线状态转换至投线状态,上述一侧框架部分具有沿侧向彼此相向的两个侧面,上述凸轮元件包括凸轮本体及悬臂,凸轮本体位于上述一侧框架部分侧向的某一侧,悬臂固接在凸轮元件本体上并穿过上述一侧框架部分而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凸轮元件上的悬臂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之间的致动器相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凸轮元件本体与悬臂为一个零件。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卷盘装在卷盘轴上,而且凸轮元件本体具有分布在卷盘轴周围至少一部分区域的曲线部分。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凸轮元件的本体具有大致为平面的部分,而且框架部分上设有销组件,该组件伸过凸轮元件本体的平面部分并可靠地将其维持在可邻接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凸轮元件本体具有使销组件伸过其中的狭槽,上述销组件在狭槽内的移动可以引导凸轮元件在其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致动器具有沿侧向彼此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并含有使凸轮元件接在致动器一端的固接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使凸轮元件接在致动器一端的固接装置包括完全穿过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紧固件。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渔线卷筒包含框架与致动器间的隔离元件,隔离元件在致动器另一端与第一和第二框架部分中的另一侧框架部分之间起作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凸轮元件具有靠在致动器某一端的台肩,由此保持致动器某一端部与上述一侧框架部分之间的间距。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凸轮元件悬臂伸过致动器某一端部与上述一侧框架部分之间的间隙。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渔线卷筒,其特征在于致动器上没有伸过上述一侧框架部分的部分。
全文摘要
渔线卷筒,具有框架和作动机构,作动机构包含装在框架上的致动器,用于引导相对于框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作动机构还可包含凸轮元件与致动器之间的第一装置,它使凸轮元件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作为这一效应的联动结果,致动器也从其第一位置移至其第二位置,从而使作动机构从收线状态转换至投线状态。第一协同装置大体以固接方式将凸轮元件连接在致动器上。
文档编号A01K89/015GK1176737SQ97114099
公开日1998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2日
发明者金铉奎 申请人:泽布科交织公司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