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式对流双叶轮增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5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氧式对流双叶轮增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增氧装置。
目前,在水产养殖业通常采用的增氧装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叶轮搅水式增氧机,此种增氧装置动力效率高,但有效加氧面积较小,且易形成溶氧饱和区和缺氧区。近年来研制的充气式对流增氧器能利用空气或纯氧气增氧,且有效加氧面积较大,但不足之处是动力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氧式对流双叶轮增氧器,此种增氧装置既有较高的动力效率,又能保证较大的增氧面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由离心筒、电机和减速器、浮球臂、浮球、叶轮、水道组成,其结构和组装特征如下沿离心筒周壁下部均布的2个或多个出水口呈放射状地分别接水有水道;离心筒中央上部设置有电机和减速器,其下与之相连的旋转杆上装有上部叶轮和下部叶轮,减速壳体上均匀呈放射状地接出3个浮球臂,浮球臂通过螺钉与离心筒壁固定或是通过与离心筒壁相连的固定杆顶端的螺纹相接固定,浮球臂端部分别吊挂有浮球;离心筒顶部和底部分别装置有顶罩和底板,顶罩和底板分别用螺钉与离心筒壁相连接固定;分子筛制氧器与蓄氧包、蓄氧包与顶罩进氧孔之间分别用输氧胶皮管连接,由顶罩边部或离心筒壁一侧排气孔接出胶皮排气管,输氧管、排气管与进氧孔、排气孔相接处分别用固定环密封连接。使用时,将该装置主体部分置于养殖水池中,利用改变浮球浮力来调节叶轮、离心筒和水道在水面以下的深度,分子筛制氧器和蓄氧包则固定在某一适当的安全位置。投入工作前,先通过输氧管把来自分子筛制氧器和蓄氧包的氧气打入离心筒内,并将其中的空气从排气管排出。当离心筒内的空气被全部排出后,即可启动电机使该装置投入运行。此时,在电机和减速器带动下,上部叶轮和下部叶轮同步旋转,带动由底板中央进水口进入离心筒的未加氧水族转流动并加氧。加氧后的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从水道流出离心筒并流向远处。这样,由远处流入离心筒的未加氧水与由离心筒流出的加氧水形成对流,如此循环不止,即可达到对养殖水增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亦可采用空气增氧,此时,其离心筒、底板、叶轮、水道、电机和减速器、浮球臂、浮球等主体结构基本不变,不同之处是离心筒顶部不再设置顶罩,浮球臂与离心筒壁之间采用固定杆连接固定,并将制氧器、蓄氧包、输氧管、排汽管取消。亦即将由离心筒9、底板12和水道10构成的循环固定装置安装到现有叶轮增氧机上,对现有叶轮增氧机以改造,即可实现空气增氧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由于采用了离心筒、水道和双叶轮结构,将通常的叶轮式增氧器依靠叶轮旋转流动向局部水域散氧,改变为全部养殖水均有机会参加的依靠对流循环水流的散氧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动力效率和养殖水增氧面积,改善增氧效果。


图1为采用纯氧气增氧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空气增氧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加以说明。

图1所示,顶罩1呈帽形,其中央凸出部侧壁设有一供连接输氧管4用的进氧孔,周边与离心筒9顶面周边相配,两者用螺钉连接固定。电机和减速器2上部置于顶罩凸出部内,下部与旋转杆13、上部叶轮14和下部叶轮11相连接。浮球臂3中部呈
形曲拐结构或为直杆(图2中采用),其上设有用来穿入固定螺钉用的孔眼。分子筛制氧器5可采用碳分子筛或膜分子筛制氧器。离心筒9为一无顶底圆筒或方形体,沿周壁下部均匀开有2个或多个供连接水道用的出水口。水道10呈长槽形,其宽度和高度分别与离心筒出水口相配。底板12为一中央设有圆形进水口的圆形簿板,其周边与离心筒底面周边相配,并用螺钉连接固定。上述主体部件中,离心筒9、水道10、顶罩1和底板12可用金属制作,亦可采用塑料、橡胶、玻璃、玻璃钢等材质。
权利要求1.一种制氧式对流双叶轮增氧器,由电机和减速器(2)、浮球臂(3)、浮球(8)、上部叶轮(14)组成,其特征在于沿离心筒(9)周壁下部均布的2个或多个出水口呈放射状地分别接有水道(10);离心筒(9)中央上部设置有电机和减速器(2),其下与之相连的旋转杆(13)上装有上部叶轮(14)和下部叶轮(11),减速器壳体上均匀呈放射状地接出3个浮球臂(3),浮球臂通过螺钉与离心筒壁固定或是通过与离心筒壁相连的固定杆顶端的螺纹相接固定,浮球臂端部分别吊挂有浮球(8);离心筒(9)顶部、底部分别装置有顶罩(1)和底板(12),顶罩和底板分别用螺钉与离心筒壁相连接固定;分子筛制氧器(5)与蓄氧包(6)、蓄氧包(6)与顶罩(1)进气孔之间分别用输氧管(4)连接,由顶罩边部或离心筒壁一侧排气孔接出一排气管(7),输氧管(4)、排气管(7)与进氧孔、排气孔相接处分别用固定环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式对流双叶轮增氧器,其特征在于,离心筒(9)为一无顶、底圆筒或方形体,沿周壁下部均匀开有2个或多个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式对流双叶轮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水道(10)呈长槽形,其宽度和高度分别与离心筒出水口相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式对流双叶轮增氧器,其特征在于,由离心筒(9)、底板(12)和水道(10)构成其循环固定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制氧式对流双叶轮增氧器。该装置由离心筒(9)和与之相连接的水道(10)、顶罩(1)、底板(12)以及安装在其内的电机和减速器(2)、上部叶轮(14)、下部叶轮(11)、旋转杆(13)等组成。此种增氧器由于采用了离心筒、水道和双叶轮结构,可以将通常的叶轮式增氧器依靠叶轮旋转流动向局部水域散氧,改变为全部养殖水均有机会参加的依靠对流循环水流的散氧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动力效率和养殖水增氧面积,改善增氧效果。
文档编号A01K61/00GK2297849SQ9721759
公开日1998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15日
发明者王福成 申请人:王福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